新結識的人=未來的好友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公司中都沒能結識到可以相互傾訴苦惱的朋友。那麼在公司之外呢?當然也沒有。提起朋友這個詞,我腦海中浮現的隻有大學時代的老友。然而他們住得都很遠,工作環境和我也不同,所以我根本沒法和他們討論工作中的種種困擾。
最重要的是,在我的觀念裏,向他人訴苦這種事實在是太掉價了!
當時的我總以為,想要研製出優秀且熱賣的產品,就絕不能在工作中夾雜私人感情。然而如今我卻已經親身體會到,一直壓抑自己的情緒是沒法順利完成工作的。所以,我現在已經習慣於在開心時開懷大笑,在苦惱時放聲痛哭。
工作是結交朋友的好機會
在工作中,我們最好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隻要你能用這種態度對待工作,那麼你就會比以前更加重視與共事者之間的人際關係。
這就相當於,以交朋友的心態開展工作。
有些人會在公事與私事這兩者的人際關係之間明明白白地劃出一條界線,正如本書第二章中曾提到過的公、私兩本筆記本的例子一樣。但是在人際關係方麵,我們最好也不要區分上下班。
舉個極端的例子,今天我們通過工作認識的人,有可能會成為畢生的至交好友。與其他人共事的機會中往往隱藏著結識好友的可能性。這些人可能令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我想大家都明白,對商務人士而言,建立各種人脈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如果人脈無法派上用場,收到再多名片也是白搭。而建立起具有價值的人脈的鐵的規則,就是和對方成為朋友。雙方撇開公司職務和身份之後依然能如常交往,這樣才算成功。我通過舉辦學習會所獲得的最大收獲,便是與這些在公司外認識的人建立起了工作上的合作關係。
我通過學習會等社會活動結識了許多人,他們有的成為了我在公司工作方麵的夥伴,有的在商務書籍寫作方麵為我提供了幫助。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是因為我將這些人脈變成了“由我做主”的模式。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之間建立起了有話直說的朋友關係。
當年那個意氣用事一心隻想脫離公司的我,曾絞盡腦汁想認識更多的名人。然而在很多時候,我即使有幸能與那些名人見上一麵,也再沒有了下文。名人當然都很忙,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但更關鍵的問題在於,我實在找不出什麼理由去打擾對方。
能夠一起成長的“戰友”最重要
我個人的看法是,在最初階段,我們不必想著攀高枝,還是與“當下”的自己擁有共同語言的同輩人士建立人脈更有效率。
很多人總是沉浸於過去,認為“學生時代認識的能相互交心的好友才是最貼心的”。但我卻覺得,工作之後反而更容易結交到這樣的好友。那是因為,大家都擁有相似的工作經曆。針對你當前所懷的煩惱與困惑,隻有那些非常理解你當前狀況的人才能成為最好的傾聽者。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在工作方麵,這句話則應當改成“遠親不如近友”。無論是工作上的煩惱還是愛情上的困惑,隻有那些此刻正與你一同奮鬥、一同前進的“戰友”,才是最能理解你的人。
所以,請以這樣的心態重新環顧自己的周圍吧!
快樂轉變法則24
工作上的熟人→發展成能夠交心的好友
通過交流,找到工作的樂趣
我所舉辦的學習會每次都會挑選一個主講,請他介紹自己的工作。不管是多麼枯燥無趣的工作,在別人眼中總會產生“哦,原來是這樣的啊”的新奇感。開始這個活動之後,我越發堅信這個理論。那些必須付出十二分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聽起來更是分外有趣,甚至許多聽眾們的眼神都會隨之變得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