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紀念品”的力量
我還保存了許多自己研發的商品的包裝盒、容器等,因為實物往往比單純的記憶更有力。
人總會遇上不管怎麼努力都逃脫不了失敗的時候。而麵對失敗時,無論是誰都會感到沮喪。於是當時所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會在我們的記憶中被印上“失敗”的標簽。一旦我們的記憶被負麵情感支配,思想就會變得越來越消極,再也無法回憶起當時在工作過程中曾受到過的表揚或曾獲得的認可。
但是他人曾給出的好評同樣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而相關的物品就是證明我們獲得讚賞的不容否定的證據。能作為“心靈燃料”的實物,就是將自己的心情切換到積極狀態的開關。
另外,一些事對有些人而言是失敗的記憶,但對另一些人而言則可能是能學到很多東西的珍貴體驗,隻看你從什麼角度去看待。
快樂轉變法則18
過去的成功體驗→此刻的心靈燃料
不要隱瞞自己的努力
很多人都覺得“最好是暗地裏努力,不要讓別人看見”或“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努力才夠帥”。但我卻不隱瞞自己的努力,哪怕這份努力與所獲得的工作成果之間並無直接關係。
這樣做的理由主要包括兩方麵,下麵我將為大家逐一分析。
努力就要讓人知道
我主張不隱瞞自己努力的第一個理由是,一旦你將自己的努力隱藏起來,那麼你就成了在孤軍奮戰。而孤軍奮戰將會令你永遠也無法突破自己的界限。
專業的體育運動員總有教練跟在身邊保駕護航,隨時調整訓練方案和時間安排。正因為如此,運動員才能不斷突破自我極限。
同理,讓自己時刻處於他人視線之中,我們就能避免發生自我感覺良好但實際卻走入歧路的情況。
例如,有很多人喜歡自己在家裏收集信息,但我卻從不這麼做。
我最愛做的工作就是收集信息了。對我來說,最令人振奮的時刻莫過於調查諸如有沒有新的企劃即將上馬之類的小道消息了。所以就算把在家的休息時間花在收集信息上,於我而言也談不上是什麼艱辛的努力。
那麼我又有什麼理由不在公司裏做這些事呢?與其總是抱怨上班的時候沒法做想做的工作,倒不如好好安排一下該如何利用自己的上班時間。想通了這一點之後,我就不再把與公事有關的信息收集工作帶回家了,而是全都留在公司完成。這樣一來,我終於意識到,自己以前打著“私下努力”的旗號,到底浪費了多少時間!
公司裏時刻都有人看著,所以我會保持一種緊迫感,而不會像在家裏一樣一會兒上上網,一會兒吃吃東西,浪費掉很多時間。而我收集到的信息又立刻就能在全公司範圍內共享,也間接在公司內部展示了我在信息收集方麵的特長。像這種既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又能獲得好評的機會可不能浪費啊!
所以,我們還是大大方方地公開自己的努力比較好哦。
創造能為自己加油的人
第二個理由,是為了不給自己留下退路。
每當我想對新事物發起挑戰時,總會先對身邊的人廣而告之。並且越是需要努力的事,我發出挑戰宣言的聲勢也會越大。因為我想讓身邊的人見證我的努力過程。
有人看著,我們就不能逃避。這就是我達成目標的秘訣。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Mixi、推特(Twitter)、Ustream等社交網站發布自己的消息。比如我在報名參加“東麗杯”上海國際馬拉鬆賽之後,就開始不斷向其他人公開自己的進展,如“我要參加上海國際馬拉鬆賽哦”或“昨天練習又跑了好幾公裏”之類。
但最終,我因為工作太忙,直到大會開始前都沒能訓練上幾次,而且為了擠出時間去上海,我在工作日程安排方麵也絞盡了腦汁。
說實話,我還真產生過“幹脆別去算了”的念頭,但在推特上收到很多鼓勵的留言,令我感到“要是臨陣脫逃未免也太對不起朋友們了”,所以還是咬牙去了上海。我想著哪怕沒法堅持跑完全程,至少也得讓大家看到我盡了全力的樣子。在訓練時我最多也隻能跑七公裏,但在正式上場時,我卻搶著“就試試看最遠能跑多少吧”的心態豁出去了。這全都是靠有這麼多替我加油的朋友們啊!
雖然我最終果然沒能跑完全程,但參與就是勝利,我已經相當滿足了。最重要的是,當我在網上向大家彙報“我跑過了”時,內心的喜悅難以言喻。而且,馬拉鬆比賽當天我跑了25公裏,超過了全程的一半!雖然這次比賽導致我膝蓋勞損,休養了整整一個月,但能突破自己的極限做出這樣的堅持,全靠有朋友們給我鼓勁。
每個人在小時候肯定都不會隱藏自己的努力。因此家長和老師總是在一旁看著你,讓你即使並非心甘情願,卻也能一次又一次跨過難關,獲得成長。所以我覺得,成年人在工作中也應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