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改變對事物和幸福的認知,隻要你願意,你就可以注意到幸福的存在。
一對新婚夫婦蜜月旅行回家,已是三更半夜,兩人精疲力竭,未及卸下行李箱就倒頭大睡。第二天醒來,車庫裏的車子杳無蹤影。
車子不見了還有保險,但行李中有丈夫花了很多精力拍的數十卷膠卷以及妻子買的各種紀念品,遺失了怎能叫人不心疼呢?他們覺得自己的幸福霎時蒙上了一層陰影。
妻子自責不已,情緒非常的懊惱,丈夫忽然心生幽默,說:“等等,讓我們理性地來分析一下這件事吧!”
“我們可以因為丟了車子而悲傷,也可以因為丟了車子而快樂。無論如何車子是丟了。聰明的你,該選擇悲傷還是快樂?”妻子轉憂為喜。
過了一個星期,車子找了回來,行李箱的種種“寶貝”物品因被竊賊視為不值錢,所以也還在。但新車已經被折磨得傷痕累累,隻得送到維修廠。
可是禍不單行,丈夫將車子從維修廠開回家的途中,撞上了別人的車,不但將自家車頭撞得歪七扭八,還得賠償別人的損失,雖有保險,丈夫仍沮喪不已。丈夫正猛敲自己的腦袋時,妻子以微笑阻擋:“等等,讓我們理性地來分析一下這件事吧!我們可以因為撞了車子而悲傷,也可以因為撞了車子而快樂。無論如何車子是撞了。聰明的你,該選擇悲傷還是快樂呢?”丈夫大笑而臣服。
在一片歡笑聲中,夫婦倆把破車又送進了修理廠。他們的心靈注意到了幸福,就依然可以感受到幸福相伴左右。
幸福並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隻是你心靈的感覺。
所以,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裏經常看看太陽,心裏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滋生一股溫暖的力量,讓自己變得陽光起來。
享受過程而不是過分注重結果
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年輕人匆匆忙忙去尋找什麼,路旁的人問他:“你在找什麼?”他回答說:“幸福。”說完就匆匆忙忙走了。然後,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這個人還在匆匆忙忙尋找著,每次都會碰到同樣的人問同樣的問題。他的回答仍是一樣:“幸福。”最後,年輕人變成了老年人,步履蹣跚。他又碰到了路旁的那個人,那人仍然問他:“你在找什麼?”“幸福。”不變的回答。“你再等一下,”路旁的人說,老年人遲疑地停了一下,“你要找的就是我。可是我每次問你,你都太匆忙,不能停下來聽我說”……
幸福就在路上,可惜年輕人太過注重目標,忽略了過程中的風景,在時間的流逝中依然碌碌無為,喪失了自己的青春與快樂。現代人何嚐不是如此,總是忙忙碌碌地追求某個目標,忽視過程中的風景,更不用說享受過程了。
其實,困擾來自你的內心,正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過分強求結果的完美,會使過程變得空洞乏味,而結果也未必就能如你所願。世上的事往往就是這樣,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隻有內因才起決定作用。對於本來不必擔憂的事,卻整日愁眉不展,思前想後,結果可能顧此失彼。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樂觀麵對,享受過程而不是過分注重結果。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曾經說過:“對於一件做得很漂亮的事情的獎賞,就是已經把它做好了。”當你實現一個目標,不管這個目標是什麼,在此過程中,你都會不斷成長。雖然你自己通常並不能察覺到這種成長,可是它卻實實在在地發生著。因此,不要僅僅注重結果所帶來的,更要知道過程使你發現了自身能力的新東西,並表現出了你身上更多的潛能,這些便是過程給我們的獎賞。
在希臘傳說中,大力士西西弗斯因為觸犯了神主宙斯,被罰以苦刑:將一塊大石頭從奧林帕斯山下推到山上。由於加了神的咒語,巨石在抵達山頂的刹那,總是自動滾落到山下。在這日複一日的循環勞動中,西西弗斯感到無望,甚至絕望:他的懲罰永遠都不會結束!
但是有一天他忽然發覺,自己搬動巨石的每個動作都充滿了力與美。於是,他專注地享受著自己勞動的每一個動作。這時,一切的勞苦、疲憊和絕望都消失了。他開始全心享受這份苦役,不再抱怨、焦慮,隻是凝注在當下那個動作裏。奇跡發生了,詛咒竟然就在這一刻解除,西西弗斯從永無休止的苦役中重獲了自由。
麵對無望的結果,西西弗斯選擇了享受過程。在過程的欣賞中,他忘卻了永無休止的苦役,生命由此柳暗花明,充滿樂觀。人生如一盤無解的玲瓏棋局,與其苦苦思索無解的結局,不如享受這“下棋”的快樂。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我們懂得從另一個角度享受過程、享受生命的時候,束縛我們精神的“巨石詛咒”便會像霧一樣散開。
如果人總是關注於目標本身,而很少關心目標實現的過程,過程當中的許多原本唾手可得的美妙之處,就會被無情拋棄。其實,過程要比目標重要得多,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享受過程的快樂會讓你有很多意外之喜,但假如一個人對身邊唾手可得的美妙東西嗤之以鼻,那麼,他可能會錯失很多機會。
人生的過程很長,我們何苦為了一次暫時的失敗而放棄整個漫長的美好生活呢?
不要隻是一味地找尋目標,而忘記了享受人生的過程,真正可以讓我們有所收獲的是過程,而非目標。
忽略了人生中的樂趣與體驗,即使達到了目標,又有什麼快樂可言呢?這樣,目標的到達便也就意味著人生的盡頭。
在生活中我們要懂得去珍惜、享受這過程。所以,每當要達到一個目標時,我們不隻是期望快些到達目的地,還要細細體會過程中的甘甜美好。
每一次追尋目標的路途上,我們可以讓自己的視線逗留在路途上的一景一物。可以是藍天裏的白雲,一望無際的朦朧天空,海天之間連成了一條的地平線……享受過程中的風景,讓你的人生不再乏味、單調,而是如一幅美麗的畫麵,讓人回味無窮。
撒播美麗,收獲幸福
人生的目的是幸福,它深植於人們心中。
人有生理上的需要,所以離不開物質生活。盡管金錢能買到一切物質的東西,可以充實人的物質生活,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卻不是有了錢便能滿足的。
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過得如何舒服,活得多麼安逸,而是要活得心安理得、幸福充實,充分地把生命的價值發揮出來。
一位年長的旅行者曾經講述了這樣一次經曆:
有一次在去美國西部的旅行途中,他恰好坐在一位年邁的婦人旁邊,這位老婦人時不時地從敞開的窗戶中探出身去,從一個瓶子中把一些粗大的鹽粒撒在路上——至少在他看來是如此。當她撒完了一瓶子之後,又把瓶子灌滿接著撒。
聽他講述這一經曆的一個朋友認識這位老婦人,並告訴他,這位老婦人極其喜歡鮮花,並且一貫遵循一個信念:“請在你旅途所經之處撒播鮮花的種子,因為你可能永遠都不會在同樣的路上再次旅行。”通過在自己的旅途中撒播鮮花的種子,這位老婦人大大地增添了原野的美麗。正是由於她熱愛美、傳播美,使得許多道路兩側鮮花繽紛,生機盎然,在收獲幸福的同時也給別人帶去了幸福。
生活的真諦並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隻是常常忘了,才忽略了幸福的存在。
一連好幾年,一個公墓的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個不相識的婦人的來信,信裏附著鈔票,要他每周給她兒子的墓地放一束鮮花。
後來有一天,他們見麵了。那天,一輛小車開來停在公墓大門口,司機匆匆來到守墓人的小屋,說:“夫人在門口的車上,她病得走不動,請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紀的婦人坐在車上,表情有幾分高貴,但眼神哀傷,毫無光彩。她懷抱著一大束鮮花。
“我就是亞當夫人。”她說,“這幾年我每個禮拜給你寄錢……”
“買花。”守墓人答道。
“對,給我兒子。”
“我一次也沒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親自來,”亞當夫人溫存地說,“因為醫生說我活不了幾個禮拜了。死了倒好,活著也沒意思了。我隻是想再看一眼我兒子,親手來放一些花。”
守墓人苦笑了一下:“夫人,這幾年你常寄錢來買花,我總覺得可惜。”
“可惜?”
“鮮花擱在那兒,幾天就幹了。沒人聞,沒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這麼想的?”
“是的,夫人,你別見怪。我是想起來自己常去醫院、孤兒院,那兒的人可愛花了。他們愛看花,愛聞花。那兒都是活人,可這個墓裏哪個活著?”
老婦人沒有作聲。她隻是小坐一會兒,默默地禱告了一陣,沒留話便走了。守墓人後悔自己的一番話太率直、太欠考慮,這會使她受不了。
可是幾個月後,這位老婦人又忽然來訪,把守墓人驚得目瞪口呆:她這回是自己開車來的。
“我把花都給那兒的人們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著,“你說得對,他們看到花可高興了,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轉了,醫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我覺得活著還有些用處。”
老婦人發現了我們大家都懂卻又常常忘記的道理:活著要對別人有些用處才能幸福。
幸福並非是靜止不動的。幸福是天生的溪流,時刻不停地在你的生命中流淌。當我們在追求幸福時,總以為前方還有更大的幸福的麥穗,於是不斷地往前走也不斷地掠過身旁的一棵棵麥穗。待走到麥地的盡頭,才驀然驚覺自己仍然兩手空空,甚至連一個很小很小的麥穗也沒抓到,於是追悔莫及,恨自己為什麼輕易地就讓幸福擦肩而過。幸福其實就在身邊,隻要你撒播美好的一切,給人幸福,你也就能感受幸福,收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