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快樂是心的天堂(1 / 3)

人的一生都在尋找快樂、追求快樂,其實,快樂就藏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快樂是一種感情,是一種心理態度,隻要你心裏已感覺到快樂,你便擁有了快樂,至少擁有了一種快樂的心態。

快樂源自內心

為什麼你不快樂?互聯網上流傳的一段話,也許可以說明問題:“身無分文時不快樂,腰纏萬貫後也不快樂;被人使喚時不快樂,使喚別人後仍然不快樂;當學生時不快樂,打工掙錢後還是不快樂;在國內不快樂,折騰到國外後同樣不快樂。一句話,活得太累。”

很明顯,活得太累其實是心累。對於每一個人特別是職業人來說,我們可能無法左右或影響外部環境的變遷,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在晴空萬裏的日子裏享受陽光,在陰雲密布的日子裏心中仍然充滿燦爛的陽光。

影響快樂的因素

外部環境:內部心境

·社會與世俗的成功標準:財富、名譽、地位、權力等;

·物欲橫流的環境汙染;

·人情的淡漠與道德信用的喪失;

·“白領精英”陷阱的誘惑與壓力;

·殘酷的企業競爭、市場競爭、人才競爭;

·無情的職場競爭;

·來自老板、上司、同事、下屬、客戶、競爭者等方麵的影響;

·來自家庭、同學、朋友等方麵的影響。

·自己的價值觀:什麼是你的最愛(金錢、事業、家庭、友情、快樂、權力);

·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否擁有平衡和諧的人生目標係統;

·自己的人生角色:是否僅僅是一個工作人和事業人;

·如何對待世俗的成功標準;

·是否陷入“精英陷阱”;

·如何對待競爭、壓力和環境的影響,是否積極;

·自己的EQ(情商)、AQ(挫折商)。

真正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你不需要帶著燦爛的笑容麵具,就已顯得容光煥發了。

一位父親因為兒子每天上學前都愁眉苦臉的,於是就在每天早上大家共進早餐時給兒子講一個笑話,讓他能帶著笑容背著書包出門。幾個月後,他發現兒子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他就更注意保持兒子的愉快心情,也借此使自己的每一天過得更充實愉快。

當你停止疲於奔命的工作,用眼睛和心靈觀察世界時,你會發現,生命就是一種快樂。當生活在欲求永無止境的狀態時,我們永遠無法體會更高一層的生活境界。不論是在什麼環境中,所有快樂生活的秘訣都是要發展內心的快樂。

英國詩人威廉·布克在他的詩中寫道:

我對朋友感到憤怒,

我盡情地發泄著,它消失了,

我對敵人感到憤怒,

我埋在心頭,它滋長了。

這段詩形象而生動地說明,一個人有了煩惱或者感到憤慨時就應該盡情地發泄出來。發泄出來了,疾病會遠離你。千萬不要埋在心裏,埋在心裏,就是拿自己來懲罰自己。

當我們觀察平和、輕鬆的人時,我們會發現他們了解正負情緒的來來去去。總有一些時候,他們過得不怎麼快樂,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事情發展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他們接受不可避免的感覺更迭,所以,當他們感到沮喪、生氣或緊張時,也用同樣的開闊心態和智慧對待這些事情。他們並沒有因為感覺不好就對抗這些情緒,反而以平和的心態去接納,因為他們知道情緒會過去。

當我們感到難過時,不要抗拒它,試著放鬆,看看除了恐慌,我們是否能夠保持從容與鎮定。不要對抗自己的負麵情緒,而應放鬆心態,從容麵對。

應當以適當的心態來麵對自己當前的苦惱,並明白世界總在不斷地變好。隻有一條路可以通往快樂,那就是停止擔心超乎我們意誌力的事。一般自己所憂慮的事情,99%壓根兒就不會發生。人活著,如果整天擔心這個,憂慮那個,豈不是活得太痛苦了嗎?這樣,身體怎麼會健康呢?大好時光,不要讓憂愁占據了。當晨曦來臨,就應當脫下睡衣,迅速起床,然後告訴自己:“這是快樂的一天,我要好好地幹。”接著精神抖擻地出門。出去後,無論遇到長輩還是晚輩,有地位的或是沒地位的,要很高興地向他們打招呼,說聲:“早上好!”

處在社會中,不管樂觀著的、還是憂愁著的人們,隻要能找到心的天堂,自己就能真正地快樂。

牢記下麵7條準則,就會讓你一生都保持快樂的狀態。

1.能屈能伸。對待人生應該處之泰然,人的一生難免遇到意想不到的打擊或其他不幸,要客觀對待、隨遇而安。

2.堅守信念。你做任何事情時,都必須堅守個人的信念。

3.承認弱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承認自己的弱點,樂意接受別人的建議、忠告,並有勇氣承認自己需要幫助。

4.熱心助人。幫助別人,與人關係融洽,自然就會受人尊敬。

5.有正義感。在生活中誠實和富有正義感,朋友們就會樂於幫助你。

6.吸取教訓。麵對失敗和挫折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勇往直前。

7.寬恕之心。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時,必須寬恕和同情他人。

要快樂就要簡單生活

簡單的生活是快樂的源頭,為我們省去了許多汲汲於物外的煩惱,也為我們身心的解放開拓了更大的空間。

“簡單生活”並不是要你放棄追求,放棄勞作,而是說要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本質及重心,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去掉世俗浮華的瑣事。卡爾遜說:“簡單生活不是自甘貧賤。你可以開一部昂貴的車子,但仍然可以使生活簡化。一個基本的概念在於你想要改進你的生活品質而已。關鍵是誠實地麵對自己,想想生命中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泰勒是紐約郊區的一位神父。那天,郊區醫院裏一位病人生命垂危,他被請過去主持臨終前的懺悔。

他到醫院後聽到了這樣一段話:“我喜歡唱歌,音樂是我的生命,我的願望是唱遍美國。作為一名黑人,我實現了這個願望,我沒有什麼要懺悔的。現在我隻想說,感謝您,您讓我愉快地度過了一生,並讓我用歌聲養活了我的6個孩子。現在我的生命就要結束了,但死而無憾。仁慈的神父,現在我隻想請您轉告我的孩子,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吧,他們的父親會為他們驕傲。”

一個流浪歌手,臨終時能說出這樣的話,讓泰勒神父感到非常吃驚,因為這名黑人歌手的所有家當,就是一把吉他。他的工作是每到一處,把頭上的帽子放在地上,開始唱歌。40年來,他用蒼涼的西部歌曲,感染他的聽眾,換取那份他應得的報酬。他雖然不是一個腰纏萬貫的富豪,可他從不缺少快樂。他過著簡單的生活,有著一顆容易滿足的心。

泰勒神父在之後的一次演講中提到了這件事,他總結道:“原來最有意義的活法很簡單,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從中發掘到一顆容易滿足的心靈。”

其實簡單是一種生活的藝術與哲學。簡單生活是簡單主義者的生活選擇,無論是田園隱居,還是返璞歸真,抑或自願選擇一貧如洗。值得提醒的是:“自願”簡單隻是途徑而不是目的。首先是外部生活環境的簡單化。當你不需要為外在的生活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的時候,也就為內在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與平靜。之後是內在生活的調整和簡單化,這時的你可以更加深層地認識自我的本質。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人的身體和精神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當身體被調整到最佳狀態時,精神才有可能進入輕鬆狀態;而當人的身體和精神進入佳境時,人的靈魂,也就是人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

西方國家中的許多人,現在倡導過一種“簡單的生活”。他們試著離開汽車、電子產品、時尚圈子,看能不能活得快樂。這被稱作“草根運動”。他們強調簡化自己的生活,並非完全拋棄物欲,而是要把人的分散於身外浮華物上的注意力移出適當比例,放在人自身上、精神上、心靈情感上,過一種平衡、和諧、從容的生活,一個真正有感知的人的生活,實質是提升生活品質。

“隻有簡單著,才能從容著、快樂著。”不奢求華屋美廈,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時髦,不扮貴人相,過一種簡單自然的生活,一種外在的財富也許不如人,但內心享受充實富有的生活。這是自然生活,有勞有逸,有工作的樂趣,也有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溫馨、自由活動的閑暇。

一位得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老先生,在日記簿上記下了這段文字:

“如果我可以從頭活一次,我要嚐試更多的錯誤,我不會再事事追求完美。我情願多休息,隨遇而安,處世糊塗一點,不對將要發生的事處心積慮地計算。可以的話,我會多去旅行,跋山涉水,更危險的地方也不妨去一去。過去的日子,我實在活得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過清醒明白,太過合理。如果一切可以重新開始,我會什麼也不準備就上街,甚至連紙巾也不帶一塊。如果可以重來,我會赤足走在戶外,甚至整夜不眠。還有,我會去遊樂園多玩幾圈木馬,多看幾次日出,和公園裏的小朋友玩耍……隻要人生可以從頭開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他是個地地道道、徹頭徹尾的商人,活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他曾經傾盡全力、親力親為,弄得自己心力交瘁。為此,他總是能找到借口自我安慰:“商場如戰場,我身不由己呀,我身不由己!”

直到臨終一刻,老先生才徹底醒悟,生活不需要很多錢,簡單生活,讓自己快樂才是最珍貴的。

簡單是一種更加深入的生活,有意識的生活,完全投入,完全自覺。簡單生活不是吝嗇,不是“苦行僧”,簡單生活也未必要歸隱田園,簡單生活是返璞歸真的簡單選擇。要快樂,就要簡單生活!

平常心讓你寵辱不驚

平常心,不一定與凡夫俗子無緣,我們平凡人的人生,也會有得意、失落、成功、失敗,也會有屬於自己的輝煌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