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快樂是心的天堂(2 / 3)

老一輩人說得好:“所有人的加減乘除,最後的得分都是一樣的。”其實,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組成完整人生必不可少的內容,有大起就會有大落,太平順就難免乏味。

所以,要以平常心做事,以平常心待人,心平氣和,不浮躁,人生才會充實而美好。

一對老夫婦談戀愛的時間是1967年元月,時值“文化大革命”爆發不久,全國一片混亂,百姓苦不堪言。那時候,糧店裏的米與副食店裏的肉、豆腐和百貨店裏的肥皂、布匹,以及煤鋪裏的煤等生活物資均要憑票供應,普通人家的生活清苦至極。男方的家在城郊的小菜園裏,用現在的話來說,那裏是當地的蔬菜基地。

女孩第一次“訪地方”(當地將女方到男方家裏去了解情況稱為“訪地方”)時,男方留她和媒婆吃午飯。菜很簡單,隻有兩道:幾個荷包蛋外加一碗蘿卜絲。其中,那幾個雞蛋是向鄰居借的,蘿卜則是自己種的。

在回家的路上,媒婆說男方人窮又小氣,勸漂亮的女孩不要嫁過來。女孩卻說男方煮的蘿卜絲很好吃,說明他很能幹。

過了一段時間,當女孩一個人再次來找男孩時,男孩剛好捉了一些鯽魚。招待女孩的菜仍然是兩道:除了油煎鯽魚外,還有一碗紅燒蘿卜。吃飯時,女孩稱讚男孩的蘿卜做得很有特色,並說自己很喜歡吃蘿卜。男孩說:“是嗎?你下次來我請你吃另一種口味的蘿卜。”

在後來的交往中,女孩嚐盡了男孩所製的不同口味的蘿卜:清炒蘿卜、清燉蘿卜、白燜蘿卜、糖醋蘿卜、麻辣蘿卜、蘿卜幹和酸蘿卜等。再後來,女孩就成了這些蘿卜的俘虜,嫁給了男孩。

當有人質問老太太當時為何不嫁給那些有條件煮肉、燉鴿、殺雞的男人,卻嫁給隻會烹飪蘿卜的人時,老太太說:“當時我認為,一個男人在那種清貧的日子裏竟能夠把一種普通的蘿卜烹飪出甜酸苦辣鹹等幾種不同的口味而令我大飽口福、彌久難忘,那麼他同樣能夠將清貧的日子調理得色彩斑斕。談婚論嫁,既要注重眼前,更要注重將來。這不,如今我和他結婚已三十多年了,你看我們吵了幾次架?更不像某些同齡人那樣動不動就鬧離婚。日子雖然過得平淡了一點,但平淡中更能見真情啊!”

也許陽光總照耀著那些“出身”較好的人,也許生活對你很不公平,充滿了辛酸與坎坷,但你不要氣餒。其實保持平常心要比什麼都重要,因為它可以使你戰勝一切困難與險阻,最終迎來勝利的曙光。

隻有努力塑造平常心,才能達到精神世界的完整。這樣,我們才能勇敢地麵對自己能力的局限,不因失敗而氣餒,即使失去一切,也能勇敢地麵對生活,以平常心跨越人生的障礙。

以平常心待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你嫁了大學裏全班最帥的小夥子,當時得到了所有女同學的豔羨,但幾年之後的同學聚會上,你發現自己的丈夫是男同學中掙錢最少的一位。比如,你被朋友鼓動一起去炒股,到最後,他買的股票一路上漲,而你的則狂跌,所有的本錢全被套牢。比如,你特別好強,努力工作,經濟獨立,從不花男友的錢,但男友覺得你不在乎他,放棄你,反而去找了一位容貌才智都不如你的女子,隻因她柔順。還有,你和同伴一起去應聘,同伴卻得到了你想要的工作;你想去某分公司而領導卻派駐了別人;你的好朋友事業順利、婚姻美滿,而你卻麵臨事業、愛情雙重危機……

平常心,實不平常。事事平常,事事也不平常。

要想獲得良好的平常心態,有一個很好的方法,那就是讓心靈留下一片空白,將憂慮、憎惡、不安、罪惡的情緒徹底消除。

實踐證明,刻意地使心靈空白的確能有效地為人們帶來完美的心態。當人們將壓抑在心頭的煩惱吐露一空,或暫拋腦後時,往往能體驗到解脫的快感。

在心靈呈現空白的同時,立即注入積極、健康的想法。這樣,那些負麵的想法將無法對你造成任何影響。久而久之,那些注入腦中的新想法將在你的思想中生根,而且能擊退任何負麵的想法,屆時你的心靈將波瀾不驚,你將會永懷平常心。

另外,再教給大家一套情緒保健操,時常練習,就會讓你的心態歸於平靜,永葆快樂心情。

第一節:每天早晨推開窗戶,對自己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然後,伸伸脖子、踢踢腿,滿懷信心地開始新的一天。

第二節:平時多與人交流。聊天、談心能擴大信息量、開闊眼界,在有意無意間化解心結;而傾訴本身就能倒掉情緒垃圾。

第三節:多讀書。古人曰,“腹有詩書氣自華”。找時間讀一讀或翻一翻你喜歡的書籍和雜誌,能分散心思,改變心態,冷靜情緒,陶冶情操。

第四節:多笑。笑是心理健康的潤滑劑,它有利於驅走煩惱,消除心理疲勞。不妨常來點幽默,捧點笑料,一笑解千愁。

第五節:種花賞花。每天到陽台上看看花,給花澆澆水,或在花園之中散步,調整一下情緒,放鬆一下心情。

第六節:知足常樂。多想高興的事,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放飛快樂的心靈

人的一生都在尋找快樂、追求快樂,其實,快樂就藏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快樂是一種感情,是一種心理態度,隻要你心裏已感覺到快樂,你便擁有了快樂,至少擁有了一種快樂的心態。如果你感到煩惱,說明你和快樂還有一段需要磨合的路程。

要相信,人可以成為一個遠比自己想像中更好、更快樂的人。不管別人怎樣說你,都別看輕你自己!因為隻有你自己才真正知道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物,而你的所作所為,自會證實你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開心不是刻意能尋覓得到的,它需要你去用心體會。

俄國詩人涅克拉索夫在他的長詩《在俄羅斯,誰能幸福和快樂》中講述,詩人找遍俄國,最終找到的快樂人物竟是枕鋤打瞌睡的農夫。是的,這位農夫有強壯的身體,能吃能喝,能幹能睡,從他打瞌睡的眉目裏和他打呼嚕的聲音中,無不飛揚著由衷的開心。這位農夫開心的原因一是知足常樂,二是勞動能給人帶來快樂和開心。法國傑出作家羅曼·羅蘭也說過:“一個人快樂與否,絕不依據獲得了或是喪失了什麼,而隻能在於自身感覺怎樣。”

開心不開心,關鍵在於怎樣去調節自己的心情。

一個陽光、快樂的人,必定是個心智與情感都非常成熟的人,這是由快樂的本性所決定的。斯勃敦說:“成熟的心誌,乃是快樂的筵席。”

一個人有樂觀的個性,在生活中,就能夠笑看輸贏得失,而不隻看最終勝負。他們深信發揮自己的潛能足以實現任何夢想。

個性陽光、樂觀的人樂意幫助他人,不求名利不求回報。他知道內心裏獻出的東西,依舊會從內心裏產生出來。他自己就像一家能源工廠,生產力很強,永遠能提供滿足。

個性陽光、樂觀的人把損失看得很淡。他相信對於整體而言,損失的不過是小小的局部。他不會難以釋懷,不會老是對自己抱怨和指責,知道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他們勇於承認錯誤,並寬恕自己和他人。他們是采取行動來挽回損失,滿心喜悅地做著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

陽光、快樂的人,往往是那些珍惜生命,對生命充滿感恩的人。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不陽光、不快樂,就先要對你的思想進行一番“改革”,然後再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樂趣、尋找陽光。

一天之中有兩個最重要的時刻,一個是你早晨睜開眼睛之後,另一個是你晚上蒙矓入夢之前。這兩者猶如一對“括弧”,括弧中間就是你一天之中醒著的全部時間,如果在這兩個時刻你都具有快樂、積極的思想,想必這一整天你也都能享受快活、積極的人生。記得曾有人說過:“在每天早晨10點鍾之前,如果你都是高高興興的,其餘的時間自然也就會令你稱心如意。”

放飛快樂的心靈,盡你所能去享受陽光、快樂的每一天!

快樂在於你去尋找

命運之神說:“(快樂)這項獎勵,人人皆有機會,然而唯有耐心耕耘的人才能獲得;你已經走過一半的人生旅程,現在,請你站起來往前走,你追尋的目標正在轉角處。”

你想擁有快樂嗎?對於這個簡單的問題,人人都會回答:“是!”是的,世人皆想擁有快樂。

一位作家曾說:“多數的人對快樂的定義,在於不斷地追尋,希望成為夢想中的自己。對於這些不幸的人們來說,快樂是彩虹的彼端,是整壺的金子。他們花了大半輩子追尋彩虹,但他們從沒有發現陰影亦步亦趨地追隨。因為,快樂該往內心去尋找。”

現代人的生活非常艱辛——人們辛苦地奮鬥,希望得到金錢上的報酬、生活上的舒適和奢華。但是,這種生活方式帶來更多的是焦慮和壓力。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很多重要時刻,心靈的愉悅遠超過物質生活所帶來的感官刺激。

佛家的釋尊教導人們在獲取快樂時,應該采用無害且正當的方式,不可以為了自己的快樂,而使他人或其他生物受苦。請記住這樣的忠告:“隻有那些自食其力而且不傷害他人的人,才能受到上天的祝福。”幸福猶如香水般,當你灑向他人時,你也能沾其芬芳。

同時,我們發現,無法滿足的欲望也是人們不快樂的原因。拋棄那些過多過分的欲望,那麼你將會由不幸中得到釋放。所以說,除非人們對自己感到滿意,否則無法真正感到快樂。

有位國王感到不快樂,於是向一位哲學家尋求忠告。這位哲學家建議國王找出全國最快樂、感到最滿足的人,然後穿上他的襯衫。經過長時間的找尋後,國王終於發現了這個男人——但他卻連一件襯衫也沒有。

放棄世俗間會腐敗消失的事物,人們可以得到不朽的幸福感,所以那個連襯衫都沒有的人是最快樂的。

“假如你想要見見全世界最快樂和滿足的人的話,請看看那位穿著乞丐裝的王子。”

給快樂一道底線

快樂與否,在人不在天。順境中能快樂,逆境中也能快樂;富貴人能快樂,貧窮人也能快樂;在物質世界中能快樂,在精神世界中也能快樂。快樂不需要刻意去尋找,它需要靠自己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