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異常心理人格障礙的自我診斷與調適(2)(2 / 2)

保持人格完整的最好辦法,是在平素的待人接物中,把自己的處事原則和態度明白地表現出來,讓別人知道你是怎樣一個人。這樣,別人就會知道你的作風,而不會勉為其難地要你做你不願做的事,而你也不會因經常需要拒絕別人的要求而影響彼此間的人際關係了。

5.學會和別人交換意見

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賴於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肇始於相互的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又要靠彼此在思想上和態度上的溝通。因此,經常找機會與別人談談話,聊聊天,討論某些問題,交換一些意見是十分必要的。

友情是在相互的施與愛之中生長的。孟子說得好:“愛人者恒愛之。”你如果能主動伸出善意的手,它馬上就會被無數友善的手握住的。

社交恐懼症: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

社交恐懼症本身是一種常見的、能力受損的精神衛生問題,過分害怕別人的凝視是該症一個明顯的特征。隻要身在社交或公共場合中,患者就出現緊張、焦慮,嚴重時可出現驚恐發作,並可能會有伴隨的軀體症狀,比如顫抖、臉紅、出汗、心悸、呼吸困難、腹痛等。一般來說,患者會自動回避絕大部分的社交活動,並因此而導致自己社交功能減退或者職業功能受損,並引發情緒低落。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或多或少地對跟陌生人接觸有些害怕。但是,社交恐懼症患者,不是簡單地害怕接觸陌生人,他們總是處於一種焦慮狀態。他們害怕自己在別人麵前出洋相,害怕被別人觀察。所以,與陌生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場所出現,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極其恐怖的任務。

社交恐懼症患者總是擔心自己會在別人麵前出醜,在參加任何社會聚會之前,他們都會感到極度的焦慮。他們會想象自己如何在別人麵前出醜。當他們真的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說不出一句話。當聚會結束以後,他們會一遍一遍地在腦子裏重溫剛才的鏡頭,回顧自己是如何處理每一個細節的,自己應該怎麼做才正確。

社交恐懼症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治療矯正。

1.暴露療法

怕什麼去做什麼,躲什麼去迎什麼。一位怕到鬧市去的青年,醫生給他做了硬性安排,讓他每天賣100份當天的《晚報》,開始他不敢在街頭抬頭叫喊,就寫了一張大字報“誰買《晚報》,伍角一份”,結果第一天僅賣了10份,第二天有所好轉,第五天就全部賣光,第十天他竟在一晚上走街串巷地賣了200份報紙,他感到特別興奮。但這種暴露療法不是對每個社交恐怖症都能成功的。因為有些人根本麵對不了,堅持不了多久就半途而廢,不久又習慣地進入恐怖之中,最後還是采取回避策略。

2.做一些克服羞怯的運動

例如:將兩腳平穩地站立,然後輕輕地把腳跟提起,堅持幾秒鍾後放下,每次反複做30下,每天這樣做兩三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覺。

3.準備應急措施

與別人在一起時,不論是正式與非正式的聚會,開始時不妨手裏握住一樣東西,比如一本書、一塊手帕或其他小東西。握著這些東西,對於害羞的人來說,會感到舒服而且有一種安全感。

4.學會毫無畏懼地看著別人,並且是專心的

當然,對於一位害羞的人,開始這樣做比較困難,但你非學不可。試想,你若老是回避別人的視線,老盯著一件家具或遠處的牆角,不是顯得很幼稚嗎?難道你和對方不是處在一個同等的地位嗎?為什麼不拿出點兒勇氣來,大膽而自信地看著別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