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喜歡某些人的行為而又無法回避,那就先試著學會與之共處——一次即可。然後再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他為什麼如此,你可能就學會了寬容與接納對方。
8.憧憬快樂
假如你現在不快樂,那就想象一下快樂的感覺並相信它是真的,想一想,自己快樂時喜歡做什麼,試著去做一做。做一個樂觀主義者,期待最好的結果,這樣會給別人帶來很好的影響,並不知不覺地影響到自己。快樂並不一定是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是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東西。
9.發揮長處
也許你比別人更擅長做一些事情或某些活動,那就在有機會的時候多表現自己的長處吧!可能的話,在眾人麵前,多說自己內行的話題,多做自己熟悉的工作,這樣會感到心裏有把握,而不會感到緊張和壓力。
自我封閉症:不想和別人說話
自我封閉是指個人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很少或根本沒有社交活動,除了必要的工作、學習、購物以外,大部分時間將自己關在家裏,不與他人來往。自我封閉者都很孤獨,沒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動。
有封閉心態的人不願與人溝通,很少與人講話,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害怕或討厭與人交談,前者屬於被動型,後者屬於主動型。他們隻願意與自己交談,如寫日記,撰文詠詩,以表誌向。自我封閉行為與生活挫折有關,有些人在生活、事業上遭到挫折與打擊後,精神上受到壓抑,對周圍環境逐漸變得敏感,變得不可接受,於是出現回避社交的行為。
自我封閉心理實質上是一種心理防禦機製。由於個人在生活及成長過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挫折引起個人的焦慮。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較差,使得焦慮越積越多,隻能以自我封閉的方式來回避環境,降低挫折感。
自我封閉症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治療矯正。
1.學會關心別人
如果你期望被人關心和喜愛,你首先得關心別人和喜愛別人。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克服了困難,不僅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喜愛,而且,由於你的關心引起了別人的積極反應,也會給你帶來滿足感,並增強了你與人交往的自信心。
除了關心別人以外,有了困難你要學會向別人求助,因為別人幫助你克服了困難,你的心理當然就會從緊張轉為輕鬆,這不僅使你懂得了與人交往的重要性;而且由於你的誠摯的感謝,別人也會感到愉快,這就實現了人際之間的情感交流。
2.學會正確評價自己
古語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在人際交往中,你對自己的認識越正確,你的行為就越自然,表現也越得體,結果也就越能獲得別人肯定的評價,這種評價對於幫助你克服自卑和自傲兩種不利於合群的心理障礙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知人之明”對於合群也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指出,人在評價別人時難免帶有主觀印象,結果常常因此而“失真”。比如,人們常常根據對方的一些個人資料(如籍貫、職業等)來推斷此人的性格,如認為會計總是斤斤計較,小氣萬分的。這種錯誤的人際知覺,當然使你難於與人和睦相處。
因此,隻要你能認識到這些人際知覺中的偏見並不為之所囿,你就能合群了。
3.學會一些交際技能
如果你在與人交往時總是失敗,那麼由此而引起的消極情緒當然會影響你的合群性格。如果你能多學習一點兒交往的藝術,自然有助於交往的成功。例如,多掌握幾種文體活動技能,如跳舞、打球之類,你會發現自己在許多場合都會成為受別人歡迎的人。
4.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莊子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與人相處時,當然不應苛求別人,而應當采取隨和的態度,但那是有限度的。因為隨和不是放棄原則,遷就亦非予取予求。如果那樣,根本就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敬,自然無從使自己合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