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大學事件”(2 / 3)

這是一個多元、開放、快速的時代,在這種“就業恐慌”的背景之下,大學生隻能迎頭趕上。他們不再有“懷抱利器無所適”的抱怨,而是主動去適應社會,“沒有能力就沒有發言權”,“有能力自然有魅力”成為當今大學生的共識。而大學生社團這一組織形式以其靈活、多樣、貼近生活、滿足個性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生活和發展的空間。同時,大學生社團也因學生的時代體驗的改變而變化。學生參與社團不僅僅是“其鳴兮,求其友聲”,而更多的是想要擴大自己的交際範圍;組織活動也不僅僅是緣於激情和愛好,同時為了過把“組織癮”、“公關癮”。在大學生的社團中,基本上所有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各個方麵的職業能力都能得到大幅提高。學生通過參與大學生社團這一典型的“大學事件”,全方位地培養自己的才幹,使自己在進入社會時取得四方鹹通、水到渠成的優勢地位。

王某是一位普通的留學生,同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一樣,需要靠打工來維持讀書和生活。但與其他同胞在國外的境遇相反,他從沒有做過洗碗等雜工,卻拿到了和美國人同樣的月薪。他在雜誌上發表攝影作品,到電腦公司裏做信息處理,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技能都不是他的專業,他隻是在大學中出於愛好參加了相應的社團。在談到他的大學生活時,令他記憶猶新的是參加電腦愛好者協會時指導老師帶來了美國流行的一種操作語言,以及當年為攝影“發燒”的生活和與好友爬上古城牆采風時的情景。他抓住時機掌握多種技能並最終立足美國固然離不開自身的專注和天資,但電腦、攝影這些社團所起的作用不也是顯而易見的嗎?

三、學生活動

大學中基本上所有的活動都是由學生會、團委和大學生社團這三個組織包辦的。然而,作為活動的籌劃者、組織者,他們在鍛煉自身的能力的同時,也在扮演著服務者的角色。任何時候,任何活動的主體都是它的參與者——廣大的同學,他們在田徑場上英姿勃發、在演講賽上飽含激情、在各類晚會上魅力四射、在辯論場上幽默風趣……學生活動能最直接體現的是學生的個性與活力,更能印證學生們的能力。如果說學生會和團委的幹部是學校中的“顯貴”,大學生社團是學校中的“豪門”,那麼,在各種各樣的學生活動中湧現出的高手則可稱為校園中的“名士”。他們成為在某個方麵同學們最欽佩、最崇拜的“校園明星”。“百米冠軍”、“最佳辯手”、“英語演講大賽第一名”……這樣的頭銜本身就是其個人能力的最好印證。

當然,能在學生活動中取得如此驕人戰績的畢竟是少數,為更多的同學所重視的是那種參與的精神。拋開那些具備某方麵特殊才能的學生,僅從一名普通參與者的角度來加入這些社團活動,同樣是一種對能力的鍛煉。

武漢大學的李某,高中三年靠著一舉成名天下知的信念發奮讀書,最終踏入了這所曆史名校,小鄉村曾一時為之震動。上了大學他才發現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麵對強手如林的競爭對手,回想當年的“尖子”生活,曾一度仿徨,無所適從。就是那一次合唱比賽改變了他。當時係裏參加學校的合唱比賽,招募新隊員。李某作為其宿舍唯一的報名者一度被譏諷為“公鴨”,然而他最終入選並隨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件小事成了李某最為重要的大學事件,他因此而擺正了心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從此信心十足地麵對每一件事情,並最終踏上了理想的工作崗位。

學生活動是大學生活當中最絢爛、最值得回味的事件。大學生在活動當中鍛煉自己、提高能力,也許其初衷並不是去刻意追求這些東西,然而回頭想一想,卻發現無意中獲得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正如卓別林所說的那樣:“時間是偉大的作者,他能寫出未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