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知識儲備(2 / 2)

三、豐富的人文社會知識

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需要大學生具備一定的人文社會知識,大家一般都在高中就已經分了文理班,個別同學甚至在高一就死盯住高考,所以毫不誇張地說大家的知識麵還很窄,理工科學生重理輕文現象非常嚴重。孰不知,缺乏人文知識的人,是不可能成為社會真正有用的人才的。人文知識主要包括哲學、文學、藝術、文化、倫理道德等方麵的知識,其蘊含的人文精神是大學生治學治人的精神動力。因此,大家應充分利用專業學習的課餘時間,多閱讀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管理科學等方麵的書籍,豐富自己的人文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加深對人文知識的了解。同時,通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交互使用,可以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創新意識和創新觀念的增強。

四、大容量的新知識儲備

近半個世紀來,人類知識總量呈幾何級劇增,知識發展一日千裏,各類現代職業都要求從業者的知識“程度高、內容新、實用性強”。“程度高”指知識量大,知識麵寬,領悟的也多;“內容新”指從業者的知識結構中應以反映當今社會需求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的新知識、新信息為主;“實用性強”指從業者的知識在生產、工作等實踐中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反映上述要求的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目前用人單位普遍要求畢業生能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和掌握計算機,部分單位甚至將之量化,要求英語要通過四、六級或英語八級,計算機要通過等級考試或獲得何種認證。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在學校學習的寶貴時間,在不斷加深對本專業知識了解的同時,跨學科學習更多的知識,自覺閱讀現代科學書籍,了解世界科技新動向和前沿狀況,注重精湛先進的知識,儲備大量的知識。還有,畢業生如能掌握一技之長,諸如演講、書法、繪畫、舞蹈、歌唱、駕駛、公關等也可增加求職的成功率。

五、融會貫通各種知識

掌握豐富的知識隻是做完了一半,運用知識才是最終的目的,大多數畢業生以後都要麵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都要參與到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去,那麼作為大學生如何提高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和水平呢?也許你會說大學生處於學習的關鍵階段,真正用來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和時間很少,因此,知識的融會貫通暫時還是空中樓閣。其實,這是一種片麵的觀點,誠然,參加工作後,大家可以真正地找到知識的用武之地,但在讀期間的寶貴時間你利用好了嗎?比如說,你是否經常參加大學期間的三下鄉活動、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各種知識競賽和設計比賽等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呢?這些都是使知識融會貫通和運用知識的良好渠道。

切忌整天埋頭苦讀,不要把目光僅僅盯在那些榮譽和獎學金上,畢竟對大多數大學生來說,那隻是對你學習成績的一種肯定。素質教育我們已經喊了這麼多年,我們一味地寄希望於政府的行動,是否曾想過我們自己並未將之付諸行動。大學為什麼叫象牙塔,最主要的是這裏是一片自由的天空,是許多人眼中的聖地。在保證正常學習的前提下,大家可以多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積極為自己爭取鍛煉的機會,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對新知識的理解、融合和應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同時吸取一些實例的經驗和精華,切實從思想上將之轉變為自己的東西。體育科學中有這麼一種說法已經得到認證,那就是在大腦裏想著運動的人比不想的人身體狀況要好,在知識的融會貫通上也是這種道理,你隻要想了,就肯定比不想強,融會貫通能力就肯定提高得快。

當然,也不必刻意強求,畢竟事情自有規律,許多時候我們是在不經意間將知識融會貫通的,例如,我們幫人裝係統,解決計算機出現的問題、與人探討相關論文的寫作等,這些都有助於知識的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