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在求職擇業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挫折和矛盾。這些挫折和矛盾會引起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既不利於擇業,也不利於身體健康,甚至還會影響整個人生發展。心理調適的作用,就在於幫助大學生在遇到挫折和衝突時,客觀地分析自我與現實,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礙,從而使他們保持一種穩定而積極的心態,以便總結經驗,克服困難,達到如願擇業的目的。麵臨畢業,大學生們自然會考慮到社會給自己提供了哪些職業位置,有多少選擇的機會與可能;同時也會想到如何認識自己,調整自己,使自己能從消沉中走出來,盡快投入到擇業的工作中去。
一、正視現實
正視現實是大學生擇業必備的健康心態之一。正視現實包括兩方麵的內容,即正視社會和正視自我。
現實是客觀的,既有有利於自己的一麵,也有不利於自己的一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進,社會越來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社會將盡可能地為大學生求職擇業提供較為寬鬆的環境,這將為大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廣闊的天地,有利於他們的發展與成才。
我國目前生產力水平還比較落後,社會為大學生提供的工作崗位不可能使人人滿意;供需形勢也不平衡;邊遠地區、艱苦行業、基層和第一線急需人才;國家通過宏觀調控,控製人才流向;我國的畢業生就業市場還不規範,還需進一步完善;用人單位自主權擴大以後,對大學生要求更加嚴格。這些都是客觀現實,大學生應該麵對這些現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關係。那種脫離社會、脫離現實,好高鶩遠、憑空臆想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值得提倡的,逃避社會,回避現實的想法更是不可取的。
正視自我。常言道:知人為聰,知己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難。一個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又怎麼能把主觀願望和客觀條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選擇實際的目標呢?正視自身,首先要對自己的思想表現、專業學習狀況、各種能力、身心素質等有充分的認識,這有助於將主觀願望與客觀實際結合起來。這裏需要指出,對自身個性心理特征的充分的客觀認識,在擇業時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二、放眼未來
盡管社會為大學生擇業提供了“雙向選擇”的機會,多數大學生可以通過“雙向選擇”獲得較滿意的職業。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部分大學生的誌願仍難以實現。也許專業較為對口,但地域偏僻或工作在基層;也許地域優越但福利待遇低,等等。對於這些問題,大學生應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從長計議,正視現實,努力適應環境,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
要看到不管怎樣,職業是自己生活的新起點,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使自己不斷成長、不斷走向成熟,從而實現人生的價值。
要認識到基層是鍛煉人的好地方。眾所周知,我國的現狀是大城市、大機關、科研單位、高校人滿為患,容易人浮於事;基層卻是人才匱乏,有的還屬奇缺。基層為大學生施展才華提供了寬廣的舞台,在這種環境下,反而更容易成功。大學生要認識到,立足基層,同樣可以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