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盛開的石榴花02(3 / 3)

麥老師感到很欣慰。她想了想,鄭重地給這位學生寫了封回信。她在信的結尾寫道:“不要謝我,我們都是受了彩蛋的恩惠啊!”

他是母親的親生兒子。他有一個哥哥,顯而易見,哥哥與他同父異母。

哥哥比他大六歲,個子比他高,長得比他胖。從小就有人調侃他,你媽不讓你吃嗎?這不合情理呢。

他明白這話的意思,他是親生的,應該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換成誰都會這樣想。可事實卻恰好相反——

那時候,家裏窮,缺吃的。家裏的一點白麵蒸成饃,是全家人最好的食品。吃飯前,把饃放到爐子上烤。裏麵冒著熱氣的、透著香甜味的部分,母親總會拿到哥哥麵前,還說,你哥長身體正需要哩。怕他有意見,就把烤饃外麵糊掉的分給他,說,吃糊的,能拾錢。可長這麼大,他隻撿過兩角錢。

穿,也不寬裕。過年,是孩子們最向往的時候。臨近年關,父親和母親都要把他倆帶到縣裏的夢園市場,給扯上一塊布,做上一件時新的衣服。往往在這時候,母親會說,他還小,給哥哥做吧,哥哥穿不上的,讓他穿。父親猶豫一下,還是聽了母親的話。在他的印象中,就一直穿著哥哥剩下的衣服。

他上學了,用的書包是哥哥的,後來,去上學騎的自行車也是哥哥的……

就這樣,他和哥哥長大了。他考上了大學。那年月,大家都“下海”,他辭掉公職一頭紮進了“海”裏,幾年後,居然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總。

天有不測風雲。他在四十歲頭上,他上當受騙,一下子把前半生的積蓄全部花光了。他一下子窮困潦倒,老婆也離他而去。正當他對生活充滿絕望之際,哥哥找到了他。

哥哥一直在鄉下務農。哥哥說,你是我親弟弟。

他看一眼哥哥,這是哥哥第一次這麼說。

哥哥又說,這是咱媽說的。他媽媽來到哥哥家時,哥哥已經七歲了,哥哥什麼都知道。

哥哥說,我從沒感覺到咱媽是我的後媽,他比親媽還親。

哥哥掏出一張信用卡,說,這裏有5萬塊錢,是我打糧食攢的,我沒成色,幫不了你什麼,這算我的一點心意吧。

他一下子淚如雨下。他在心裏一直對媽媽存有怨言,現在都煙消雲散了,誰說媽媽不愛我?要不是媽媽對哥哥的愛那麼深,哪會有兄弟情深呀。

這難道不是對自己的愛嗎?

撿錢

哥哥對弟弟說,沒考上大學不可怕,可怕的是沒了鬥誌,隻要肯幹,就會有飯吃。走,跟哥進城去。

弟弟問,幹啥?哥說,撿錢。弟一臉不屑。

哥倆坐的是城鄉公交。行至城郊的一個十字路口,和迎麵而來的去山西拉煤的車“吻”上了。無大礙,但城鄉公交司機想趁機要倆錢。

城鄉公交司機對拉煤車司機說,你給我五百塊,算沒事。

拉煤車司機說,我頂多出三百。

一車人的都在幸災樂禍。看熱鬧。弟弟也在看熱鬧。哥哥一扭身飛奔下車。

弟弟看見哥哥把兩位司機分別拉到一邊,嘀嘀咕咕。弟弟就想,哥真是多管閑事。

哥哥是與司機一同上的車。哥哥拍著司機的肩膀說,師傅,他們也不容易,三百塊錢也差不多了,得饒人處且饒人吧。司機點點頭。事兒就算過去了。

坐在座位上,哥哥魔術般地多出二百塊錢。弟弟詫異地問,你哪兒來的錢?哥哥小心翼翼地說,我對拉煤車司機說,你是外地的,地頭蛇惹不起,你出五百塊錢,也不算多。我就從中間得到辛苦費二百塊錢。

弟弟盯著哥哥半天,說,我明天跟你來城裏打工,不,撿錢。

請你別長大

幼兒園。

一位五十上下的老大娘領著孫子在院子裏玩。孩子推著小車子在瘋跑。

大娘對站在院子裏的園長說,我孩子太喜歡這個小車子了。

園長粲然一笑,您喜歡就拿走。孩子歡天喜地拿著車子走了。

劉老師的孩子看見了,問媽媽,狀元怎麼把院子裏的車子拿走了?

劉老師說,狀元的爺爺是村支書,管著咱呢。

不久,婦聯給幼兒園送來一批玩具。園長給狀元的爺爺打電話:您有時間來給孫子挑兩樣玩具吧。

一天,劉老師逗狀元:狀元啊,你看咱班的小金魚好看嗎?狀元說,好看。

那你要不要啊?要。狀元脆生生地答。

那蹦蹦床要嗎?要。

滑滑梯要嗎?要。

……

晚上回到家,劉老師就把這些事向愛人學說一遍。

他愛人愣愣地瞅她半天,才悠悠地說:這樣的孩子,還是別長大的好!

心想事成

周五晚上看河南衛視天氣預報,新鄉:明天,晴,2-14℃。真是個好天氣!女兒在一旁歡呼道:“明天是個好天氣,咱去新鄉玩吧?”同意,愛人在一旁表了態。“一把手”拍了板,這事就定了。

第二天,久違的陽光早早地灑進屋子裏,女兒睜開眼就開始催促起床。她惦記著著公園裏的動物園,動物園裏的獅子、山羊們呢。十點,坐上了去新鄉的公交車。一落座,就有位老人顫微微地上了車,剛走了幾步,從老幼病殘專座上彈起一位小姑娘,笑容可掬地說,老人家,您坐這兒。老人連聲說謝謝。女兒看看我,笑笑。她心裏會不會有了一個新的榜樣?

到了公園,雖是乍暖還寒的時節,小草已經偷偷地從土裏鑽了出來,嫩嫩的芽兒探出頭來。女兒小心翼翼地走在鵝卵石鋪成的小徑上,生怕壓著它們。人可真多,大家伸著懶腰,有人練著太極,有人坐在長條凳上看書,也有年輕的小情侶在竊竊私語,一派熱鬧祥和的景象。來到動物園,看了票價,一米以下的兒童3元。愛人說,咱女兒長大了,大概要拿成人票。一問,售票員嗬嗬一笑,孩子嘛……慈愛的麵容告訴了我們一切,趕緊把13元錢遞過去。一路上,女兒看完小猴子,又看大白鵝、鸚鵡、駱駝……玩得不亦樂乎。

轉眼到了下午3點,愛人突然提醒我們,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兒要辦呢。我這才想起,愛人上周休息時在平原商場買了件打折的衣服,到家一穿,覺得顏色有點豔,就打算趁著到新鄉玩,去問一問能不能換一下。到了商場,說明來由。服務員的臉蛋上立刻就生出一對酒窩來,“您請到這邊來,這些都是和您衣服相同款式的,您再挑選一下。”十多分鍾後,我們一家三口勝利凱旋。剛出商場的門,愛人就說,我本以為來會吵一架的,那件衣服我穿過兩天,袖口有點髒了,我跟他們說,他們竟沒提出什麼異議。原以為會很麻煩,不料,隻用了十分鍾,有點出乎意料。

嗬嗬,我接過話茬說,真應了豫北的那句俚語“給你好你不要好”了。愛人朝我胸口擂了一拳說,今天咱們真是心想事成啊,什麼事都特別順。

女兒幽了一默:“我媽說得好,在新鄉辦什麼事,都能成。”

愛人笑著用嘴巴在女兒的漂亮臉蛋上啄了一下。

聽老師講故事

?

新來的老師姓李,其實還沒來上課,同學們都已摸清了底細。聽說還是個作家,寫過幾篇小小說、散文之類的小文章。班上的搗蛋王李英傑就告誡小女生們,你們千萬不要被他的情啊愛啊的小文章給迷惑了。原來,二一班是學校裏有名的差班,前任班主任就是被同學們“團結一致”給氣跑了,私下裏有同學認識此君,說這位李先生不過一文弱書生,說不定是在學校吃不開,被同事們擠兌,才被校長派過來的。大家樂得一蹦多高,扔書的、打鬧的,班上亂成了一鍋粥。

上課鈴響了,新老師馬上就要現身了。這是新老師的第一堂課,或者說即將上的是一堂師生見麵課。同學們經過表決認為,無論新老師怎樣“威逼利誘”,都不能為其所動,堅決把“革命”進行到底。

李老師來了。教室裏立刻炸開了鍋,大家哄堂大笑。這位新老師長得太逗了。盡管有人把新老師的底細提前抖摟出來,還是讓大家感到一些意外。他長得太瘦了,也太矮了。個子上跟班上的李英傑都差半截。剛好,這位搗蛋王不出意外地遲到了。李英傑用鴨子般的嗓子喊了一聲“報告”,就衝了進來。路過講台,從李老師的身後繞過去。經過李老師身旁時,還不忘有手比畫著和李老師比了一下身高。講台下開始有人捂著嘴笑。李老師也笑了,還為李英傑豎起大拇指:好一個幽默的帥哥,演員的好料子。沒想到久經沙場的李搗蛋王一下子滿臉通紅,心裏想:這老師真拽,他不但不生氣,還說到我心坎裏了,我的偶像是成龍和李連傑。

和同學們真正拉近距離的是,李老師的年紀比他們大不了幾歲。李老師幹咳了一聲,教室裏稍稍靜了一下。李老師嚴肅地講起話:“今天,俺和大家第一次麵對麵,這樣吧,俺送大家一個禮物,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同學們怔了怔,好久沒聽過這樣的開場白了。以往的幾位“老班”,哪個上來不是先一頓臭罵,後一陳奚落的。大家心照不宣地認為,得給這位“老班”幾分麵子。教室裏變得比剛才安靜多了,隻有幾個人在竊竊私語。

李老師全然不管這些,隻顧自地講起來:“有位少年叫狀元,二十年前還是個七、八歲的孩子。那時候,他的家境還說得過去,唯獨令他傷心的是,他的父親和母親離了婚,他一下子成了沒娘的孩兒——

這時,講台下有同學低下了頭。李老師沒理睬,而是接著很動情地講了下去:“狀元七歲那年,村裏放電影,他夾在大人堆裏往村頭奔去。看著看著,睡意襲來,他迷迷糊糊地靠在一棵大樹下睡著了,在夢裏他看到媽媽對他微笑,擁抱他親吻他,美得他差點從夢裏醒來。等他睜開眼,隻見自己躺在一處空曠的田野上,隻有天上的星星朝自己眨著眼睛,看電影的人早走光了。驀地,從他心裏湧上一絲酸楚,他強忍著沒掉下眼淚。從此,他恨自己的父親,他恨自己的母親——

講台下的一個角落裏傳出一陣啜泣聲。李老師昂起頭,聲音有些顫抖:“後來,狀元的母親看著兒子在家裏沒人照顧,就和他父親商量複婚,他母親很屈辱地接受他父親的條件,對他父親的所作所為不管不問,她為了自己的孩子什麼都豁出去了,什麼名聲啊,她都可以不要。可早熟的狀元卻產生了報複父母的情緒,開始整天去遊戲廳打遊戲,開始放任自己的學習,開始和社會上的一些小混混呆在一起。在他十二歲那年,家裏出了一個變故。他父親出事了——

講到這兒,李老師朝講台下望了望,有些同學在很仔細地聽,有些同學則把頭埋進褲檔裏,還有同學雙手掩麵,像在思考什麼。他的故事又繼續下去:“狀元的父親因為去煤礦下麵挖煤,出了事兒,等營救上來,被迫截了肢,一條腿沒了。那幾個股東來看他,狀元正好在家,目睹了一切。有位胖股東對他父親說:你也不能下煤礦幹活了,你看,咱都是一起勞作的,要不你退了股?這是攆他父親呢。那幾個人也在幫著腔兒。這時,狀元的母親站了出來說:我家裏還有人下煤礦呢。誰啊?那幾個在笑。狀元的母親朝自己的胸脯拍了拍。那幾個人又笑了,他們猶豫了一下答應了狀元的母親。礦上就缺個女人呢,況且狀元的母親是個莊稼人,有的是力氣。就這樣,狀元的母親下了礦,幹上了本不屬於女人幹的活。從此,狀元更加放任自流,更加沒人管教了。

兩個月後,一個壞消息從礦上傳來,狀元的一位本家叔叔把他從遊戲廳裏叫出來,奔礦上而去。又發生了一次礦難,他母親被壓在井下,正在緊急營救。等狀元趕到那兒,剛好把所有受難的遺體運上來,其中包括他的母親。他就聽見消防人員說了一句話:那死的女人旁邊的牆上歪歪扭扭地寫了幾個字。有人問啥字。那人說好像是“明兒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字不太清,大概能辨認出是這幾個字。狀元在一旁聽了,好久沒掉過眼淚的他不爭氣地流出了眼淚,他在人群裏給他母親磕了頭。從那時起,他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喜歡上了寫作,他立誌要做一名老師,長大了教育自己的學生走正道,好好做人!”

李老師的故事講完了,班上一片寂靜。同學們都在想著自己的心事,他們有的是農民工子弟,成年累月不見自己的父母,他們有的是離異家庭的棄兒,他們中還有的患上網癮讓父母萬分失望……

不過,很快就有消息靈通人士透露:李老師,小名兒就叫狀元呢,大家還都知道他是位作家。於是,由搗蛋王李英傑牽頭,全班同學很快組織了一個誌願團,聯名給這位李老師寫下了保證書。保證書的內容我們不便透露,這涉及到同學們的隱私,而且裏麵還說了好些肉麻的話呢。

老師的力量

?

上課鈴聲響過,校長推門進來,還帶來一位新老師。他向大家介紹說,這是新來的劉老師,剛大學畢業,接替休產假的班主任胡老師。校長還說,這可是學校裏的高材生,很有學問,在學校裏就是學生會幹部。同學們聽完,熱烈地鼓起掌。劉老師的臉都紅了,他給大家鞠了個躬,說以後咱班的語文課就由他和大家一起學習。

後來的一節自習課上,小龍翻看課外讀物時發現一個詞不認識,“養蠶繅絲”中的“繅”念什麼呀?他絞盡腦汁地想了一通沒想明白,就舉起了小手。劉老師說學問就是又學又問,要養成一個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劉老師踱到小龍麵前問怎麼回事?小龍問“繅”字怎麼念?劉老師看了看,臉色變得越來越紅,最後竟囁嚅著說,對不起呀,這個字我也弄不清哩,大概叫jiao或者叫sao吧?你不妨查查字典。坐在小龍後麵的小虎像隻麻雀探進頭,等看清楚了字,欣喜地叫道,我認識,我認識,念sao。劉老師看看小虎說,你是我的一字之師啊。臉上卻像打了胭脂。

自此以後,劉老師對課本上的字詞就十分注意,在備課的時候分外用心,生怕再碰上這樣的尷尬事。劉老師教過的學生像割韭菜一樣走了一茬又一茬,劉老師由於工作努力,連續多年被評為省骨幹、省市級優秀教師。

這天,劉老師接到一個請柬,說是二十年前的學生聚會,想請當年的語文老師劉老師也過去。今天的劉老師已是桃李滿天下,想想學生們還惦記著自己,心裏也頗感欣慰。

出了門,離約定的飯店還遠,抬眼看看不遠處正好有輛人力車。就招手讓車過來。劉老師問到新華飯店多少錢?車主一聽,說給你便宜點,我正好也去呢。劉老師道了聲謝謝,兩人攀談起來。幾句話後,劉老師發現這人好像麵熟,又定睛看了看,嚇了一跳,這不是小虎嗎?自己的一字之師!劉老師沉默了,人生真是變化無常啊。一幕往事湧上心頭。

那天,小虎在課堂上做了劉老師的一字之師後,就開始飄飄然得意洋洋了。他回到家,高興地告訴了他爸爸,他爸爸一聽,兒子換了語文老師了,還是個毛頭小夥子,學問還淺,這不是耽誤孩子嗎?他爸爸一怒之下來到學校,要求換老師,當時校長苦口婆心地勸說了一通,才把他勸回去。可從此以後,小虎上課就不認真了,驕傲情緒與日俱增,特別是後來他不知從哪聽來一句“弟子不必不如師”時,就更不知道東南西北了,學習成績也是一落千丈,再後來輟學後就弄了輛人力車勉強糊口。

一路無言,劉老師和小虎並肩來到新華飯店。落座後才發現做東的是小龍,現在已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老總了。小龍把劉老師讓到自己身邊對大家說:“我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全賴劉老師呀。想當年,劉老師剛來第一天,教我們語文課,有次自習課上,我問了劉老師一個問題,繅字怎麼念,劉老師想了想,說不認識。當時我就想,老師真誠實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給我們做出了如何誠信做人的榜樣呀。劉老師有學問還那麼謙虛,在教育上一定能比得上孔夫子。”說完,豪爽地笑了。劉老師擺擺手,說:“要不是那次小龍問我這個問題,我不會當時很尷尬,我應該謝謝小龍才是,要不然我還是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教書匠呢。”大家都舉杯祝劉老師在教育事業上取得的成就。前不久,劉老師作為拔尖人才還被省長接見呢。

劉老師扭頭又看了看坐在角落裏的小虎,一時思緒難平:我這個老師笨了一回,怎麼給不同的學生帶來的影響竟如此之大啊?

一棵小樹

一路狂奔。他走在寂寞的路上,天已擦黑。

那年他8歲。是他到姑姑家求學的第一年。他回來的時候,給他姑姑撒了一個謊,他讓同學給姑姑捎信,說是哥哥在學校接他,直接回家了。

他家離姑姑家有十多裏路。他五點從學校出發。大概要一個小時才能到家。

令他擔心的是經過鬼溝。鬼溝,聽名字都讓人不寒而栗。傳說,在日本鬼子打進來的時候,好多的太行山誌士被俘後,就被日本兵活埋在這個地方。鬼溝的旁邊是家衛生所。也有人說,農村人生孩子,有時胎死腹中,他們就把死嬰扔在這個地方。聽說,一到晚上,整條路都能聽見哭聲。

他當然知道這些,不過,他也聽說過一些聊齋故事,那裏的狐精可都是好鬼哩。

他要趁著天沒黑透經過鬼溝。他加快了腳步。他抄近路往家趕。近路要經過地頭,地頭的草調皮的撫摸著他,讓他的腳脖癢癢的。他無暇顧及這些,他隻有一個念頭,早點回到家裏。

天也似乎跟他作對,很快夜幕就要拉上了。星星開始到處玩耍。眼睛一眨一眨的,逗他玩。他抬頭看一眼它們,從地上撿起石子朝它們砸去。有顆石子差點砸到他的頭上。他急忙往前跑,石子落在他身後。他想,石子沒砸到自己身上,預示著自己這次會很順利。小小年紀的他就有了這種想法。

前麵是棵桑樹,遠遠看去黑黢黢的,全沒了白天的濃綠。他記得不久前,他還上過這棵樹呢。那是同學養了幾條蠶,蠶寶寶最喜歡吃桑葉。他們用文具盒養了五六隻,把桑葉放進去,停一會就能聽見蠶寶寶吃和說話的聲音呢。那天,他上樹摘桑葉把一根樹枝掰折了。哦,樹奶奶不會怪我吧。他一下子感到身後有個人老跟著他,還是位老人,佝僂著腰身。他就一直朝身後看,走幾步,冷不丁停住腳往後看,隻有他的影子,別無他物。

到了鬼溝。他盡量放緩腳步,生怕驚動沉睡的冤魂。腳底下發出的磨擦地麵的聲響讓他隻起雞皮疙瘩。他縮著頭,想像著聊齋裏漂亮的狐精,竟莫名其妙的有種溫暖的感覺。還好,他順利地通過的這個鬼地方。

不知走了多長時間,他左拐後走進一條直路,那是通往回家的路。他往東望了望,無意間看見了一座小山的一棵小樹。微風吹過,小樹點著頭,像是向他問好。他心裏一下子高興起來。他哥哥送他時,不止一次說過,你要認得回家的路,那山上的小樹就是你的方向,你走近了就到家了。家就在前方,他腳底下一下子生出無窮力量,整個身子感到分外輕鬆起來。他飛快地跑了起來。

跑了那麼遠,樹也接近了。小樹似乎瞬間長大了許多。他興奮地想喊出聲來,他嘴裏竟哼出剛學過的歌來:國旗國旗真美麗,陽光陽光照大地,我願變作小紅雲,飛上藍天親親你。唱完,他啞然失笑,這是晚上呢。沒有陽光,也沒有藍天,隻有草叢中、小溪裏的蛙鳴。

小樹依然的前方。他的眼裏也隻有樹,他的努力隻為接近他。他胸中燃燒著一股勁,朝著這個唯一的目標。

若幹年後,那棵樹依然直立於那座小山上。他經常對自己的孩子說,人一旦有了目標,幹什麼都會渾身有勁,有了目標,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實現它才能感受人生拚搏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