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居9(1 / 3)

前 言 5

二十 、義烏“八麵廳”

“八麵廳”乃義烏黃山鄉陳氏宅第之代稱,這是一座清式宅邸,始建於清嘉慶元年,落成於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是清代民居建築中藝術標準很高的私家莊園。

“八麵廳”平麵為三進三間兩廊及兩跨院布局,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宅第類型。原來的“八麵廳”麵積更大,有前後二廳,中間以花園相連,後前廳毀於戰火,花園也被殘踏,兩側及後山的側廳、廂廳也已相繼倒塌,現僅存後廳。據現有的三進三間兩廊及左右跨院和柱基殘存的前廳、花園遺址分析,作為宅居,整幢建築中除廳、堂、軒、舍齊全外,還有通風采光的天井5個,供人們活動和設置魚池盆景用的庭院2個,迂回曲折的院落相互貫通,既有很好的通風日照,也滿足了日

常生活之必需。

“八麵廳”的精華除平麵布局外,它主要特點在建築的三雕——磚雕、石雕、木雕的技藝表現。現存的前進、中進大廳與入口的處理,除體現了門、窗、構架本身自有的功能外,幾乎已成了雕刻工藝的集錦。前進入口3個大門頂部的大型磚浮雕,高達3米,橫寬17.6米,似是一幅大型壁畫。磚雕樣式繁多、雕工精細,其回紋卷草、瑞獸魚蟲,繁簡適度,棱角分明,與出挑的紋磚、瓦當及下部的青石門框、磨磚襯壁、石刻門檻相映襯,更顯出淳樸端莊、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

大廳內的木雕梁柱、額枋、雀替、駝峰、牛腿乃至檁條、檻窗及天花板等,琳琅滿目,渾然天成,一草一木、一刀一筆都作了細致的安排。精細處,纖毫曆曆;奔放處,力鼎千鈞。整幢建築的間架尺度、柱枋大小、紋飾繁簡等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成功地運用“密不通風、疏可走馬”的技巧。百多年前留下的本色木雕作品,至今仍是富麗堂皇,清光可鑒。其魚蟲瑞獸神態生動,栩栩如生;人物則肌膚豐滿,形神兼備。如八麵廳簷廊梁架挑出梁頭,為木雕裝飾,梁頭之上有雕飾華麗、線條豐富的鬥栱,梁頭下牛腿則用神態生動、栩栩如生的曆史人物木雕作為支撐,其雕琢技藝精湛,形象豐富而質樸。

“八麵廳”富麗而不俗豔,質樸中又見俊秀。

二十一、 蘭溪諸葛村民居

諸葛村古稱“高隆”,本村的諸葛氏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圭為始祖。據《高隆諸葛氏宗譜》記載:在定居之前,這裏雖然荒僻,但“修林茂竹,撫北闕以千裏;崇山峻嶺,並南陽以齊名”。元代中葉,諸葛氏第26代凝五公諸葛大師到高隆一帶定居,靠藥材生意發達起來的諸葛家族按傳統習慣營建家園,他們按照先祖創造的九宮八卦陣格式,規劃、建造他們的村莊。在前後幾百年的時間裏,諸葛村的建築成為蘭溪一帶是質量最高、規模最大、也是最氣派豪華的建築群之一。

諸葛村自然環境不錯,村後高山,村前平原,可耕可樵,可漁可獵,並且交通方便,適宜人居。此地風水頗有講究,有的風水師把它比做“美女獻花形”,村落形如展體仰臥的女子。也有風水師把諸葛村的地形稱為“葡萄形”,說後世子孫繁衍如同葡萄,累累多實。全族的宗祠丞相祠堂的位置便在牝門之旁,前麵的水池就是牝門,非常有利於子孫的繁衍生息。

村落位於8座小山的環抱中,小山似連非連,形成了八卦方位的外八卦。諸葛村格局按照九宮八卦圖而建,整體布局以村裏的鍾池為中心,房屋呈放射狀分布,向外延伸的8條弄堂,將全村分為8塊,從而形成了內八卦,村裏弄堂似通非通,曲折玄妙。村中心的鍾池為八卦式的大池塘,布置似太極陰陽圖形,有水的一半成陰,另外的一半幹地則為陽,池水給諸葛村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活潑之靈氣。600多年歲月遷移、人世變幻,但諸葛村總體格局依然保持不變。現諸葛村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諸葛村現存有明、清宅居建築200多座,布局奇巧、結構精致令人歎為觀止。其樓上廳和前廳後堂樓的建築造型,在全國範圍內都屬少見。目前該村保存較好的明、清建築廳、堂各有18座,還有3座石牌坊、18口井及8條主巷。其中完好的11座堂為:大公堂、丞相祠堂、崇信堂、崇禮堂、雍睦堂、大經堂、崇行堂、春暉堂、文與堂、燕貽堂和敦複堂。明、清民居建築群青磚灰瓦的馬頭牆古樸端莊,民居窗欞上的八卦圖隨處可見。民居與祠堂、巷道、古井一起組成陰陽之相生相

輔、祥瑞氣升畫圖。

諸葛村在極盛時,有大小廳堂45座之多,其中7座有進士匾,14座有旗杆,最壯觀的當數紀念先人諸葛亮的丞相祠堂。丞相祠堂建於明萬曆年間,麵闊五間,進深三間,高10米,建在1米高的台基上,成為宗室祭祀場所。建築中庭選用了4根直徑約為50厘米的鬆木、柏木、桐木和椿木,寓意“鬆柏同春”。整個祠堂翼角高翹、雕刻精美、造型莊重、氣派威嚴,充分體現了諸葛後人對自己聰明睿智、鞠躬盡瘁先祖的崇敬之情。大公堂也是為紀念諸葛亮而建的,建築位於村落中心,坐北朝南,前麵是“鍾池”。大公堂為三進兩明堂,正門當中額枋上有白底黑字的“敕旌尚義之門”的橫匾,大門兩側次間粉牆上楷書“忠、武”兩個大字。大公堂內掛著“三顧茅廬”、“舌戰群儒”、“七擒孟獲”、“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巧布八陣圖”、“白帝城托孤”8幅畫,令人緬懷當年諸葛孔明的風采神韻和豐功偉績。三進大廳正太師壁上寫著武侯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意韻深遠,體現了諸葛亮的高潔品質,也成了中國文人的修身格言和畢生追求的終極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