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南鞏縣的地下窯居
河南鞏縣地下窯院有地方特色,土壁外表做磚麵防水並有精美的磚刻。
單窯平麵形式可分帶耳室與不帶耳室的,單窯的立麵有尖拱、拋物線拱、圓弧拱,也有特殊形式的單窯。
窯洞民居的格局安排,由地麵進入地下或由地麵登上坡道,都得經過一定的層次流線,將許多空間組織起來,在人的使用上按其公共性的程度形成一個有層次的布局。漸進的層次如實地反映社會與家庭生活中的交往關係,同時在空間布局的流線上也達到了過渡關係的漸進層次。人們由公共街道通過門洞,繞過影壁,進入半公共性的內院,最後達到私密性的居住空間。這是一個穿過式的由上至下的流線程序,許多諸如花園、踏步、坡道的轉折,標高與材料的變換等等有特色的手法,經過這些層次,使人們在心理上的感受要比直接進入單一的空間幽靜得多,產生了明確的定居之感。
(三)隴東半敞式窯洞
半敞式窯院往往是結合天然衝溝布局的,黃土高原上的衝溝如不加以整治將擴大和延伸,蠶食耕地麵積造成水土流失。半敞式窯洞民居建於衝溝之中,節約可耕土地,農民經營自己的家園時在溝壁上種植綠化,阻止了衝溝的擴展,這種民居的選址對保護自然生態有積極意義。
五、土中居民
土地、草地、鋪麵材料在室內外交替布置,赤腳步入房屋的內外沒有多大區別。這種設計思想表現人類原本是生根於土地的,民居也要寓於大地之中,與大地相聯係。土中的民居表現建築材料的表麵取其天然不加工的狀態,粗獷的天然材料可以伸延到室內,室內外盡量沒有明顯的邊界,看不出建築與環境的界線,這也是現代民居所追求的效果。
(一)青海民居
青海民居以厚厚的土牆圍合著木結構的中庭內院,庭院封閉向心,平屋頂向內傾斜,外部高大敦厚的土牆是青海民居的特色。
青海撒拉族大型民宅分庭院、側院和果園幾個部分,此外還有多院莊宅。大多數民居是典型的標準化方形家庭單位的群體組合,房前、屋後、宅旁以及院子布局也是青海民居的特色。
當代設計思想由單體空間的概念進入了環境設計,人、自然界生物、房屋構成環境設計的三個要素。民居的宅旁的庭院,屋後的菜地,家禽家畜的飼養棚圈,都圍繞著民居布置得體,構成一幅優美的農家生活圖景。青海民居的房前、屋後、宅旁的布置正是這種環境設計理論的見證。
(二)新疆民居
新疆民居的外觀是厚厚高大樸素的土牆,內部是裝修華麗的伊斯蘭風格庭院。厚牆在建築內部為人們提供了創造各種表現力的條件,有凹入牆內的櫥櫃,做牆內的壁龕及種種富於變化的表麵。厚厚的生土外牆除了具有擋風隔熱的物理功能以外,也為室內創造了各種可塑性條件,原始時代這種土牆還可能有防禦作用。
新疆民居的內簷特征主要是伊斯蘭風格精美的內廊裝修,花飾豐富的簷口、木柱、木欄杆、木樓梯、木空花掛落,在陽光與陰影的變化中格外秀麗,與外部敦厚的平板土牆形成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