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頭民居
我國木材種植廣泛、森林茂密,木材的加工簡易、構接方便、用途多樣,無論南方和北方,都是人們最理想的建造民居的主要材料,而現在,木材越來越成為稀少和貴重的建築材料了。
(一)雲南白族民居
雲南洱海之濱的白族民居以穿梢結構為特征,構架設地腳枋,以掛榫及穿梢聯接木結構的節點。結構有大出廈、小出廈、吊樓、倒座等做法,在統一的木結構做法限定之內,門窗裝修,格子門雕花、大門入口的立麵簷飾、一滴水照壁等處均做豐富多彩的雕花鏤刻花紋,特別是格子門,隻在節日喜慶時裝上。木雕的隔扇鏤空精美,雕出的層次可達二至四層,平時收藏起來,是更換輕便的家庭陳設藝術品,以炫耀主人的豪富。
(二)蘇州花園民居
我國東部沿海江浙民居代表長江下遊水鄉民居的共同特色。小天井圍合的院落,木結構單元式宅院,堂屋居中,布局緊湊,居室和庭院連通。外牆封閉,采用木柱磚牆或土牆,隔扇式門窗開向內院。蘇州的私家花園以室內外空間交融獨具特色,稱之為半隱藏的花園。花園以高牆和街道分隔,把居室和花廳組合在內天井之中,花園和居室若隱若現的交融在一起,花園居於建築的前、後和中央,花卉植物貫穿房屋,房間穿過庭園。
木結構梁架體係為這種靈活的室內外空間處理創造了前題。蘇州民居的外觀樸素,隻在山牆牆頂做簡單的瓦飾,粉牆小窗。入口宅門十分突出,天井、內院及室內的裝修豐富。
(三)浙江閣樓、吊樓
浙江民居為木結構石牆瓦頂,造型優美,變化多樣,有多種閣樓組合形式和出挑方法,室內空間利用充分。
閣樓是以木結構特點充分利用空間的方法,猶如西方建築房頂上的亭子間或老虎窗。吊樓是利用地勢和木結構特點把上層挑出以爭取空間和擴大樓層麵積的方法,猶如西方建築框架雞腿上的懸挑部分。閣樓和吊樓是中國民居木結構體係所特有的利用空間、爭取麵積的做法。這種帶閣樓吊樓的民居創造了獨具風格的民居藝術造型。
四、地下民居
中國窯洞民居分布在黃土高原的廣大地區,大體分為地坑式、沿崖式、土坯拱式三種。三種形式窯洞常常因地製宜結合采用,地下窯洞有兩大優點,一是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二是冬暖夏涼,節約能源。
中國的窯洞民居建在黃土高原的沿山與地下,是在天然黃土中的穴居形式,已有幾千年的曆史,是人工與自然的有機結合,冬暖夏涼,不破壞生態,不占用良田,就地取材,經濟省錢。窯洞的院子、土屋、間樓都是用生土夯打或土坯砌築的,有的整個村莊建在地下,是建築生根於大地的典型代表,其自然風格與鄉土氣息充分體現了敦厚樸實的性格。鄉村住宅應該寓於大自然之中,好像是大自然的延續。在國外這種把住宅與外界大自然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設計,表現在美國建築大師萊特(F.L.Wright)及其草原學派的許多作品中,這種建築的哲學思想是要表現人類原本是生根於大地的,建築應該恢複本來的麵目,寓於大地之中,與大地相聯係。
(一)甘肅下沉式窯洞
甘肅東部下沉式窯院,用坡道將窯院與地麵聯係。下沉式窯院體現中國式庭院的向心性,四周每孔窯洞麵向中央,以庭院將分散的各個居住空間聯係起來,形成整體。下沉式院落根據高差的變換,將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分開,強調過渡空間。居住空間向內庭敞開,人們在庭院內飲茶談天,充滿安靜舒適的氣氛。下沉式窯院的平麵形式有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圓形、三角形和刀把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