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何不讓困難塑造出卓越自我(1 / 3)

卓越自我,成就人生。優秀的職場人不僅會讓自己在困難中成長,更會讓困難來塑造出卓越的自我。而事實上,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注定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開發了人的無窮無盡的潛能。人的潛能猶如一座沉睡的火山,蘊藏著無窮的能量,隻要你抱著積極的心態去開發你的潛能,你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終至卓越自我的出現。

1.優秀職場人都渴求卓越

卓越就是出類拔萃、事業超群。有些人為什麼卓越?難道隻是因為他們比常人付出了更多勤勞嗎?顯然不是,否則億萬勤勞的人們就都成了卓越者了。卓越者之所以卓越,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懂非常之道,行非常之事。這就是說,隻有與眾不同才能走向卓越。那些具有個人品牌的職業經理人就是如此。

歸納已經卓越的職場人不難發現,在從平常走向卓越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應該反思的問題,存在著許多應該培養的毅力,存在著許多應該學習的知識。一句話,卓越者之所以最後的結果比眾人卓越,是因為經曆的過程比眾人卓越。

任何企業、任何人,都不會因一次嚐試就成功,而是在掌握一定的規律基礎上,好好地持久地做事,才會成功,所以說習慣是追求成功和卓越的關鍵。亞裏斯多德說:卓越是一種習慣,不是一種行為。

的確,行為是一種意識,意識是一種習慣,習慣是一種堅持,堅持是一種成功,持續的成功是一種卓越。真正的卓越是讓成功成為一種習慣。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唯一的差別在於,他們擁有不一樣的習慣和是否能夠保持這種好習慣。

一個平庸的人,在遇到困難甚至一般性的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退卻(壞習慣),所以他一般;一個優秀的人,憑借良好的環境和機遇,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會克服以上困難,所以會有輝煌;但如果因此沉浸在成功的良好自我感覺之中不能自拔,不知不覺的鬆懈(放棄賴以成功的習慣),再加上在變化的環境麵前不思變不思新,他就會遇到更大的困難。在更大的困難麵前失敗、從輝煌逐漸歸於平淡和普通的原因就在於他不能逾越從優秀到卓越的門檻(保持習慣)。而一個卓越的人,他會隨時保持永遠的好習慣和執行力,隨時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永遠具有競爭力。

我們來看看愛德華·詹德是如何隻用了一年時間就使摩托羅拉爬出陷阱的吧。

在2004年1月5日,繼克裏斯多夫·高爾文成為摩托羅拉的董事長兼CEO之後,愛德華·詹德隻用了一年時間就證明自己比他的前任更可以像1928年的保羅·高爾文一樣成長為摩托羅拉真正的領袖。

2004年4月21日,摩托羅拉在芝加哥總部宣布公司第一季度收獲了81.6億美元銷售額,創下了曆史最好成績。營業額及利潤的增長使華爾街激動,股價上揚7%成為對愛德華·詹德最好的褒揚;雖然不得不承認這裏麵有太多運氣的成分。

其實,愛德華·詹德並不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此前幹得最不賴的一份工作是Sun微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他之所以離開Sun微是因為自覺沒有希望成為那家公司的CEO。在戰勝了多個競爭對手之後,他很幸運地接到了摩托羅拉的電話。

選聘委員會說他是“業內公認的傑出商業領袖,也是科技行業的管理精英”,“對公司的競爭優勢有著深刻理解,並清楚如何將這種優勢發揚光大”。作為一種回應,詹德說,“優良的傳統、重要的公司”、“巨大的市場機遇”、“深厚的技術資產”、“全球性品牌”和“卓爾不凡的員工”促使他來到了摩托羅拉。

此前,英國《經濟學家》曾一度質疑:在高爾文家族離開舵手位置後,摩托羅拉將向何方前行?不久,美國《商業周刊》又在《慢鏡頭中的摩托羅拉》一文中指出:繼任者必須完成以下三項工作才能幫助摩托羅拉重獲新生——削減過剩的生產能力並有效降低庫存;迅速推出新款手機以削弱競爭對手在此獲得的優勢;強化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營銷能力,贏回丟掉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愛德華·詹德正是這麼幹的。高爾文離任前就已對摩托羅拉開始產業鏈調整,詹德順勢加強了業務整合,使摩托羅拉成為一家有機整體的公司,以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