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何不讓困難塑造出卓越自我(2 / 3)

摩托羅拉曾經是美國最具想象力的公司之一,保羅·高爾文被認為“始終是一位有創見的思想家”。當他準備生產汽車收音機的時候,他看到:“有客觀需要存在,而且我認為這將是一個還沒有人占有的市場。”但在詹德入主之前,摩托羅拉卻喪失了自己的想象能力。

詹德相信,“要打造一家卓越的公司,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什麼是自己的強項。”摩托羅拉的技術優勢在於移動通信,但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摩托羅拉卻像個低能兒。它總是錯失產品周期,即使遇到合適時機、有合適的東西,它也有可能失敗。愛德華·詹德不得不將自己變成一個企業導師,迫使摩托羅拉啟動重新想象的能力,以使自己的優勢真正成為優勢。

其實,詹德無意改變摩托羅拉的文化,他想幹的是加點責任心、執行力、速度、競爭和客戶滿意度之類的催化劑,讓摩托羅拉謹小慎微的官僚文化充滿緊迫感,煥發勃勃生機。雖然他的前任有機會幹同樣的事情,但是高爾文家族的榮譽使得前任裹足不前。

愛德華·詹德是一位像裘裏斯·愷撒一樣的領導者,直率、果斷,要求雇員們行動、行動、再行動。愛德華·詹德要求摩托羅拉恢複正常的想象能力而不是紙上談兵,或者像一個自閉症兒童躲在角落裏幻想。他知道要使摩托羅拉成為一家行動迅速的消費電子巨頭,就必須聽取客戶的意見,開放想象能力,使它成為世界的而非內心的想象。

於是,他花了大量時間與客戶和員工溝通,“組建了一個開始行動的班子”,將克裏斯多夫·高爾文時代被戲稱為“交戰的部落”的六大事業部之間的圍牆推倒。他說,“我要讓每個員工明白,我們要相互依存,並要考慮相互協作。”

事實上,在摩托羅拉,愛德華·詹德幹的事情與其他公司的CEO沒什麼不同。他隻是要求這家有76年曆史的老公司專注執行,有責任心,敢於冒險,尊重客戶,關注成本,每天都做正確的事,充滿熱情、勇氣和樂趣地工作……

正如愛德華·詹德一樣,成功者總是充滿想象,因潮流而動,而自己永遠站在時代的潮頭。優秀的職場人也是這樣。所以,追求卓越應該力避浮躁。追求卓越不要隻是幻想卓越結果,而要踏實走好卓越過程。

2.讓困難塑造卓越自我

經常聽到一些人埋怨機會不濟,命運不公。每每看到別人的成功,總歸結為“運氣好”。實際上,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在職場打拚,能把握住每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才能出人頭地。

然而,有的人隻靠不斷成功的刺激來維持自信心,受不得一點挫折,受了一點挫折就輕言放棄,自怨自艾。愛默生說:“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老子也說:“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所以,困難是種機會,就像亂世造英雄一樣,積極的人會在困難中找機會,消極的人是在機會來臨時還要找困難,找種種他們無法利用這機會的理由。

現實中,每一個職場中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人生的第一步是必須學會醒目地亮出自己,為自己創造機會。

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林經理是從事營銷的,有一次他去聽一個管理專家的講演。在講演過程中,專家問:“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歡經濟學?”沒有一個人響應。去聽講座的大都是從事經濟工作的,到這兒來的目的就是“充電”。可由於怕被提問,大家都選擇了沉默。

專家苦笑一下,說:“暫停一下,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我剛到美國讀書的時候,大學裏經常有講座,每次都是請華爾街或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來講演。每次開講前,我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周圍的同學總是拿一張硬紙,中間對折一下,讓它可以立著,然後用顏色很鮮豔的筆大大地用粗體寫上自己的名字,再放在桌前。於是,講演者需要聽講者回答問題時,他就可以直接看著名字叫人。我對此不解,便問旁邊的同學。他笑著告訴我,講演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和他們交流就意味著機會。當你的回答令他滿意或吃驚時,很有可能就暗示著他會給你提供比別人多的機會。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事實也正如此,我的確看到我周圍的幾個同學,因為出色的見解,最終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