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組織需要有“野心”的人(1 / 3)

有人說:生活常常將人們置於最低賤的位置之上,永遠保持著一種向上的姿勢。即使這樣,也不要去貶低這種姿勢。因為人類之所以能夠成功、建造文明,就是因為人類永遠保持著迎難而上的姿勢,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挫折和打擊都不退縮。

如今的職場人更應該如此。

野心是一種不加掩飾的意圖,它事實上就是雄心壯誌。向困難屈服的人必定一事無成。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一個人的成就與他戰勝困難的能力成正比。他戰勝困難越多,取得的成就會越大。

1.成功需要一些“野心”

古羅馬的皇帝和哲學家說:“一個人的價值永遠超不出他的雄心。”所以,野心不是貶義詞,它是人們對成功的欲望和渴求,沒有野心我們就會目光短淺,就會安於現狀缺乏開拓。有兩句很好的廣告詞:“沒有做不到,隻有想不到”,“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沒有野心,就是沒有目標,那是我們沒有目標,連自己的人生目標的方向,都無法確定的人那裏會成功。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法國一位大富翁在彌留之際寫了一個遺囑:我曾經是一位窮人,在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把自己成為富人的秘訣留下,誰若能猜出“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他將能得到我留在銀行私人保險箱內的100萬法郎,這是揭開貧窮之謎的獎金,也是我在天堂給予他的歡呼與掌聲。

遺囑刊出之後,有48561個人寄來了自己的答案。這些答案,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絕大部分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有一部分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又有一部分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還有的人說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是漂亮,是名牌衣服,是總統的職位等等。

在這位富翁逝世周年紀念日,他的律師和代理人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銀行內的私人保險箱,公開了他致富的秘訣: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答案中,有一位年僅9歲的女孩猜對了。為什麼隻有這位9歲的女孩想到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她在接受100萬法郎的頒獎之日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於是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窮人缺少成為富人的野心。這個答案幾乎顛覆了我們的傳統觀念。過去窮人被告知翻身的秘訣是“積德”,現在人們更多是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功到自然成”等等教誨中成長,這種教化在端正心態穩定社會方麵功不可沒,但在另一方麵卻在無形中泯滅了本來就不多的野心和野性。

事實上,野心正是一種創業的美德。想想我們為什麼喜歡電影《飄》中的斯嘉麗,不正是因為她的野心、她永不屈服、永不認輸的精神嗎?

美國詩人愛默生說:“沒有抱負,你將無所追求。不努力工作,你將一事無成。回報不會自動送到你手上,而需要你去努力贏得它。知道怎麼做的人能一直找到工作,而同時也知道為什麼做的人就會成為自己的老板。”

當然,有野心但不可被野心迷失了雙眼,更不可被野心推動著自己向前走。如果是自己在推動野心,那麼這種自主的行動將會帶領人們走向事業有成;如果是被野心推動、不由自主地向前,那麼野心將會將一個可憐人推下懸崖,或推落進地獄。

聯想的創始人柳傳誌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所以他才能創建一個有野心和進取精神的聯想。不過,柳傳誌總是把聯想的野心委婉地說成雄心壯誌。因此,想用柳傳誌作自己榜樣的職場人,至少要成為一個有野心的人。

野心不僅是窮人致福的訣竅,更應該成為所有人探求成功的利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古人尚且發出這樣的吼聲,今天有著聰明才智的我們豈能庸庸碌碌無動於衷?如果你渴望成功,那麼請你先問問自己:我有成功的野心麼?

對自己的野心有節製卻又不泯滅,這樣的人,就是有成為商業領袖稟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