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可以說古代就有了,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乎原,中國的黃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由於大規模地毀林墾荒,而又不注意培育林木,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以致良田沃土逐漸淪為貧壤瘠土。這就是最初階段的環境問題。
產業革命以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機器的廣泛使用,為人類創造了大量財富,而工業生產排出的大量廢棄物超出環境本身的淨化能力,造成了環境的汙染。19世紀下半葉,世界最大工業中心之一的倫敦,曾多次因排放煤煙引起嚴重的煙霧事件,20世紀40年代,日本出現了主要由偁汙染造成的痛痛病,50年代又出現由於汞汙染造成的水俁病和由於石油化工企業排放的大氣汙染物造成的四日市哮喘,50年代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發生的光化學煙霧汙染,美國其它城市以及日本。加拿大、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澳大利亞、荷蘭等國的一些大城市都發生過。1974年以來,我國蘭州的西固石油化工區也出現了光化學煙霧的汙染事件。
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排放的廢棄物,越來越大地超過環境本身的淨化能力,從而對全球的環境質量構成了嚴重威脅。到本世紀70年代,全世界每年排入環境的固體廢物已超過了30億噸,廢水已近7000億噸,廢氣中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就已近4億噸。
固體廢物對水體、大氣、土壤的汙染比較嚴重,中國由於向水體投棄廢物,80年代的江湖麵積比50年代減少30多億平方米,某鐵合金廠的鉻渣餌天堆積,經雨水浸淋的溶液滲入地下水,致使廠區下遊10平方千米以上的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汙染,汙染中心區地下水每升價鉻髙達55毫克,超過飲用水允許含量1000多倍。
水汙染,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排放的汙染物進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體,使水和水體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群落組成發生變化,從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這種現象稱為水體汙染我國目前每年排放廢水已達368億噸,其中未經處理而直接排放的工業汙水達73%。中國78條主要河流中,有50多條遭到汙染,其中有14條河流遭到嚴重汙染。長江每日“接納”3600萬噸汙水,黃河每日“接納”500萬噸汙水。洞庭湖每年“接納”4124萬噸汙水,巢湖每天“接納”36萬噸汙水,太湖每天“接納”3萬噸汙水。洞庭湖I826年時的麵積6000平方千米,現在僅有2691平方千米,150年間,麵積縮小了一半,而容量僅30年就減少了。
另外,由於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產生溫室效應,影響人體熱平衡,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經風的傳送,隨雨降落,造成淡水湖的酸度顯著上升;由於氯、氟、烴類物質的長期排放和積累,最近幾年已發現地球周圍臭氧層被破壞的問題,
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加,人們對社會的需求急劇加大,而不可避免地促使生產和生活活動急劇增強,這已成為對環境的巨大衝擊和壓力。許多資源日益減少,並麵臨耗竭的危險。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礦物燃料,20世紀初不足15億噸(按標準煤計算)。地球森林麵積,1862年約為55億公頃,20世紀末隻剩不到26億公頃。沙漠化土地每年擴大600萬公頃,使世界糧食生產受到嚴重威脅。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人類的捕殺和環境汙染,世界上的植物和動物遺傳資源急劇減少,估計有25000種植物和1000多種脊椎動物的種、亞種和變種麵臨滅絕的危險,這對人類將是無法彌補的損失。
我國現代工業雖然起步比較晚,但目前汙染狀況卻非常嚴重。據國家環境,保護局發布的我國1988年環境統計資料介紹,工業廢水年排放量為268億噸,處理率為27%,處理達標率隻有57%;生產工藝過程中廢氣排放量為63億標準立方米。經過淨化處理的隻有13640億標準立方米。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隻有26%,占地5.8億平方米。汙染物每年的排放總量仍在遞增,而處理率、達標率和綜合利用率並不太髙,世界環境問題是嚴重的,我國環境問題更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