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環境保護的意義和目的(三)(1 / 2)

解放40年來,北京市各項事業欣欣向榮。但是,隨著城市和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對環境的汙染多集中在僅占全市麵積2%的城市建成區內。在這個狹小的地域內,集中了全市近50%的人口,所耗能源占全市能源總消耗量的80%。

黨中央、國務院對首都的環境問題十分重視,曾做過多次指示各級政府、各個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能,製定了工作目標,為搞好環境保護做很多有益的工作。北京市政府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結合北京市的實際情況。釋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針,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使環境保護工作每年都有新的進展。

十幾年來,北京市的環境保護工作經曆了由分散的汙染源治理,到按河係、小區的單項汙染物治理,直到目前的多項汙染物、多層次的區域環境綜合整治,這樣三個階段。

70年代初,北京市汲取國內外重大事件的教訓和洽理經驗,根據當時北京到處黑煙滾滾;地下水受鐓、汞、鉻、砷等有毒物質嚴重汙染的狀況,把著眼點放在改造鍋爐、消煙除塵和五種毒物的單項治理、綜合利用上。經過治理,上述汙染狀況有所好轉。但是由於城市建設速度過快,市政設施發展太多,以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硫,粉塵,河流中的有機物,地下水的硬度和硝酸鹽、硫酸鹽等含量,環境噪聲汙染仍有增無減,汙染農田、魚塘等事件仍有發生。

為了改變上述狀況,北京市把單項汙染物的分散治理,擴展到小區或河係範圍內的集中治理。這樣做的結果,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由於汙染環境的因素很多,汙染物質成分複雜,從客觀上看,環境質量的改善並不明顯,汙染的總趨勢仍在加重。

在總結過去工作的基礎上,北京市從自然環境、社會條件等多方麵分析了影響城市的諸因素,研究其與環境汙染的關係及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製定了以行業性、流域性、區域性為主的綜合治理的方針,製定了一係列法規、政策和標準,製定了一係列促進北京市環境保護事業蓬勃發展的經濟政策。在管理方麵,由傳統的管理逐步向科學的係統工程管理轉化,從行政管理逐步向法製管理過渡。

目前,北京市的環境汙染速度已低於經濟發展的速度,個別地區、個別汙染物的汙染情況還有所減輕。

但是,就全市的環塊汙染整體情況來看仍需十分重視。目前的汙染概況是:

1.空氣的汙染

北京市空氣中二氧化硫含量1987年為0.123毫克7標準立方米,經過努力,1988年下降到0.104豪克標淮立方米。非采暖期,空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均較低,目前,北京市大氣汙染主要是燃煤造成的。全市年燃煤量1980年為口2000萬噸,1988年增加到2100萬噸;1980年鍋爐為9000餘台,1988年增至19500多台;另外還有大約140萬個小煤爐低空排放,致使采暖期城區空氣中二氧化硫、氯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質均超過國家標準。市區總懸浮顆粒物和可吸入灰塵常年超過國家標準1倍多,超過其他國家首都10倍左右。局部地區受工廠的汙染也很嚴覓。

2.水汙染

雖然密(雲)、懷(柔)水庫的水質基本保持淸潔,大部分地下水也符合飲用標準,但是飲用水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威脅。

多年來,由於地下水過量開采,水位不斷下降,水硬度不斷上升,加之汙染等原因,水中硝酸鹽、氯化物及硫酸鹽等含量不斷增加,超標麵積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