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燈謎製作的常見毛病(3 / 3)

再如:子(遊戲名稱一,明人一)積木、李自成

謎底別解為:“子”字如果“積”累一個“木”字,“自”然會變“成”一個“李”字。從麵底扣合來看,倒也平正通達,順理成章。可惜由於謎目雜亂,總使人少了一種一馬平川、暢快淋漓的感覺。

十五、扣合轉彎太多

雖然“回互其辭”、隱晦曲折是燈謎的基本特點,但我們在製謎時也應當顧及猜射者的思維習慣,一般隻轉一個彎便可以了。如果多次轉折,一隱再隱,但猜射者不是你肚子裏的蛔蟲,誰知道你要轉到哪裏去呢?所以說,曲折應追求,請勿太過頭。不妨看看下麵兩個謎例:

例1.九天(市名) 包頭

許多讀者也許會對本謎大惑不解。其實,謎作者的思路是:“九天”亦即“旬少一日”,再由“旬”少一“日”推得是“勹”,最後由“勹”來猜“包頭”(“包”字的頭部)。本謎轉了三個彎子,怎能不令人暈頭轉向呢。

例2.華夏燈謎(醫學名詞) 中風

“華夏”扣“中”平正通達,循規蹈矩。但“燈謎”扣“風”則轉折太多。謎作者的思路是這樣的,燈謎別稱文虎,文虎也是一種虎。據《易經》載:雲從龍,風從虎。所以,“華夏燈謎”也就是“中風”了。本謎同樣轉了三個彎,也搞得人茫無頭緒,無計可施。

總而言之,燈謎麵底扣合通常以轉一個彎為宜,如果多轉幾個彎,謎麵又沒有提供相關線索,那猜射者隻能是老虎吃刺蝟——無處下嘴,隻有徒喚奈何而已。對於製謎者來說,盡管揭底之後費盡口舌百般解釋,還是未能服眾,隻能落得個貽笑大方的尷尬下場。

十六、歇後語當燈謎

歇後語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句話,前一部分像謎麵,後一部分像謎底,通常隻說前一部分,而本義在後一部分。應當說,在歇後語中,有些可與燈謎等同,有些卻不能等同。那麼,如何來區分呢?標準倒有一個,那就是看看那歇後語的後一部分文字,是否存在有與本義不同的別解。茲舉兩例說明之:

例1.朝廷的太監——後繼無人

眾所周知,太監亦即宦官,是被閹割的男子。太監沒有生育能力,自然沒有繼承的人。也就是說,本歇後語的後一部分文字的本義沒有發生改變,故應該屬於歇後語。

例2.兩個啞巴見麵——二話不說

本歇後語的後一部分的本義是:不說任何話,馬上去專做某件事情。但如今卻別解為:“兩個人都不說話”,從而與麵意吻合——兩個啞巴見麵時,嘴上不說話,隻能打手語來交流。由此可見,本歇後語應該算是燈謎,因為其後一部分存在有別解情況。

總而言之,如果歇後語的後一部分自始至終都保持本義,沒有文字別解,則應屬於歇後語範疇;如果這後一部分已脫離本義,別取意境,那麼就可當作燈謎看待了。當然,歇後語如果要真正變成燈謎的話,除了後一部分要有別解之外,還要滿足燈謎的必要要求,如需要設立謎目,麵底不能有相同的字眼等等。

十七、當頭典誤入謎

在製謎時,以某人或某一件事為謎麵,而謎底仍然轉到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上去。像這樣麵底都出自同一典故,沒有別解意思的謎就稱作“當頭典”。如:

不韋懸賞改《春秋》(成語) 一字千金

據《史記》載:秦相呂不韋叫門客編著《呂氏春秋》,書成後公布於鹹陽市門,稱有能增減一字的,就賞給千金。由於麵底都是講呂不韋一個人的故事,如此以麵扣底等於直接解釋,毫無別解情趣。

其實,本謎如果以“妙”字為謎麵就很不錯。因為“妙”本身就是“一”個“字”,“妙”拆開來可得“少女”,而我們也稱別人家的少女為“千金”。這樣,謎底“一字千金”就可以別解為:包含有“千金”意思的“一”個“字”。這樣解釋不是很妙嗎?總之,我們隻要將“不韋懸賞改《春秋》”與“妙”這兩個謎麵一對比,扣合孰優孰劣,謎味誰濃誰淡,可謂一望而知,毋庸多說了。

十八、借代扣合有誤

借代別解體是燈謎的常用謎體,它是通過聯想找出與謎麵關鍵事物互有關聯,彼此對應的事物,或利用事物的異名、別稱等,巧作借代,以達到扣合謎底的目的。但是,在製謎實踐中,有時會出現借代扣合有誤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違反約定俗成的規定或不合情理而造成的。我們在使用借代法門時應當引以為戒。

例1.飛來的帽子,白拿去受用(成語) 張冠李戴

顯而易見,本謎使用“飛”借代扣合“張飛”;使用“白”借代扣合“李白”,似乎頗有謎趣。但是,這卻是違反了“人物的單名不能借代扣合該人物”的規定,這種扣合的毛病就在於不夠嚴謹,有可能造成多個名人“紮堆”。例如,在本謎的名人裏麵,除了三國的張飛之外,還有宋代的嶽飛,解放軍上將葉飛,電影導演謝飛等等。

例2.燈謎晚會(打字一) 夤

“晚”與“夕”均為同義字詞,可以互相借扣。但“燈謎”卻無法扣“寅”。這是因為燈謎別稱“文虎”,文虎簡稱“虎”尚可借扣燈謎;但“寅”按地支生肖借代法,隻可以與“虎”對應扣合,如與“燈謎”扣合則屬於超出其權力範圍,故不能成立。也就是說,“寅”與“燈謎”不是互有關聯、彼此對應的事物,如果以“燈謎”扣“寅”,就會給人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十九、麵底通假相犯

我們在本書前麵已多次強調:燈謎麵底不準出現雷同的字眼,否則就叫“麵底相犯”,這是絕對不容許的燈謎大忌。但是,在借助通假字入謎時,往往由於製謎者一時疏忽大意,造成了互相通假的字眼在麵底同時出現,而且是作為同義字詞來對應扣合,這無疑觸犯了“麵底不容相犯”的成謎底線。所以,這種現象是必須要杜絕的。例如下謎:

有花無果(成語) 華而不實

由於古時以“華”通假“花”,“華”與“花”在本謎中實際上是雷同字,所以本謎不能成立。其實,本謎不妨用“雄蕊”為麵扣合“華而不實”,因為隻有雌蕊才發育成果實,雄蕊是不開花結果的。這樣不但避免了麵底相犯,而且使全謎顯得簡潔爽快,幹淨利落。

二十、謎味低級鄙俗

在我國,猜燈謎是一種深受廣大群眾歡迎的文娛活動,往往都在公共場所舉行。在當今社會裏,既有真善美的文明行為,也有假惡醜的卑鄙行徑。製謎者應當立場鮮明,自覺地去支持和歌頌真善美,抵製和鞭撻假惡醜。對於思想積極、健康高尚的燈謎,我們應當大力提倡;對於卑劣庸俗、品位低下的燈謎,我們應當堅決杜絕。如:

響屁須嚴禁(包裝用語) 小心輕放

本謎使用的是反麵會意法。麵意既然是禁止放響屁,那麼反過來就是說,放屁時一定要小心,盡量使聲音輕一點。平心而論,從燈謎扣合角度來看,麵底遙相呼應,順理成章,十分貼切。但是,縱觀全謎,非但不能使人精神愉悅,反而產生出一種令人作嘔的反感情緒。所以,為了不玷汙我們清新純潔的文化空氣,對於這類低級鄙俗的放屁謎,當然是越少越好了。

§§第十一章 如何欣賞燈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