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燈謎混合謎體及成謎方法(1 / 3)

盡管本書第六章已對燈謎的會意、借代、拆字、象形、象聲、拚音等六大謎體及其具體成謎方法作過介紹。但在燈謎實踐中,我們經常發現,許多有一定難度的燈謎,往往並非專屬於某一謎體,而是由兩三種甚至四五種謎體混合而成,並且綜合運用了多種成謎方法。因此,在介紹猜燈謎一般規律之前,有必要通過若幹具體謎例,使讀者對這些混合謎體及各種成謎方法,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從而為將來學好猜謎本領打下比較牢固的基礎。

下麵所列舉的20個謎例,都是先進行簡單扼要的剖析,然後再指出它們屬於哪些謎體,以及使用了哪些具體成謎方法。

例1.兩張五角舊換新(節日) 元旦

“兩張五角”合起來便得一“元”;將“舊”字的一豎變成一橫,便得出了“旦”字。本謎屬於會意與拆字混合謎體,使用了數字換算法及筆畫離合法。

例2.猶見詩聖束寒裝(國名) 柬埔寨

“詩聖”是杜甫的譽稱;將“寒”字下麵的兩點放到“束”字中間便得到“柬”字;然後又與“杜甫”二字進行組“裝”;最終便形成“柬埔寨”三個新字。本謎屬於借代與拆字混合謎體,使用了人名借代法及筆畫離合法。

例3.鼻子下麵有張嘴(字) 台

“鼻子”可象形為“厶”;“嘴”與“口”同義相扣。本謎屬於象形與借代混合謎體,使用了象形法及同義字詞借代法。

例4.新月曲於眉,未有團圓意(英文字母) C

“新月曲於眉”可象形扣合“C”;“未有團圓意”進一步認定謎底隻能是與眉毛仿佛與新月相似的英文字母“C”,而不可能是與滿月相似的英文字母“O”。本謎屬於象形與會意混合謎體,使用了象形法及正麵會意法。

例5.萬紫千紅聽燕聲(字) 豔

既然是“萬紫千紅”,當然是“色”彩非常“豐”富,“色”與“豐”組合便得出“豔”字。“聽燕聲”暗示底字“豔”與“燕”諧音,均讀作yàn。本謎屬於會意與象聲混合謎體,使用了正麵會意法及異字同音法。

例6.黃河如畫橫空來(漫畫家) 幾米

“黃河如畫”暗喻黃河的形狀如同“幾”字一樣;“橫空來”則暗示“來”字之中“空”了一“橫”,因而餘下“米”字。本謎屬於象形與拆字混合謎體,使用了象形法與減損法。

例7.鄉音未改白了頭(字) 相

“鄉音”暗示謎底“相”字與“鄉”同音,都讀作xiānɡ;“未改”暗示“未”字中之一橫要離開,亦即要拆成“木一”;“白了頭”暗示“白”字前頭之一撇沒有了,亦即餘下“日”;最後將“木一”與“日”重新組合,便得出謎底“相”字。本謎屬於象聲與拆字混合謎體,使用了異字同音法、筆畫離合法及減損法。

例8.須臾人不見,忽聽呼救聲(字) 臼

“須臾人不見”暗示“臾”字之中的“人”不見了,因而餘下“臼”;“忽聽呼救聲”暗示底字“臼”與“救”同音,都讀作jiù。本謎屬於拆字與象聲混合謎體,使用了減損法及異字同音法。

例9.孤星曲徑會知音(字) 之

“孤星”象形“之”字前頭的一點(、),“曲徑”象形“之”字下部似“Z”的部分;“會知音”別解為底字“之”與“知”同音,都讀作zhī。本謎屬於象形與象聲混合謎體,使用了象形法與異字同音法。

例10.憑欄半日獨無言(字) 啞

謎麵上的“欄”亦即欄杆,可以象形扣合“亞”字;“半日”則別解為取出“日”字中的一半,從而餘下“口”;“亞”與“口”可組合成“啞”。“獨無言”則提示底字含有不說話的意思,從而進一步將“啞”字鎖定。本謎屬象形、拆字與會意混合謎體,使用了象形法、減損法及正麵會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