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以後的一個中午,觀音保懷裏抱著一隻大紅公雞,和他的小夥伴辣妹子、丫頭婆一起,走在蘭溪鎮青石板鋪成的大街上。

蘭溪鎮離辰州六十裏,它位於蘭溪與沅江的交彙處,古木叢竹,風景秀美。在沅江開行的商船,六十裏為一大站。上辰州、下常德的船隻都要在這裏交易轉手。木材浮江而下時,常常半個河麵都是木排。沿河開有油坊、錢莊、煙館和各種字號的商店,有一二百家鋪麵。河麵既寬且平,碼頭又幹淨整齊。街市盡頭是一長潭,名“青龍潭”,傳說明朝萬曆年間,有龍自潭中躍出,向北飛去,化而為青龍山。每當黃昏薄暮,紫絳色的山頭為落日鍍上一層金輝,彩色薄霧在河上飄蕩,大幫貨船攏岸,搖船人促櫓長歌。莊嚴、瑰麗,充滿了一種不可言喻的美!

觀音保被獨眼龍綁票以後,在白浪灘土匪窩裏關了一個多月,直到他母親柳曲氏咬緊牙關,再向裴大鏢借了一大筆的高利貸,才被釋放回家。俗話說:“辰州頭上三把刀,險灘,稅收,裴大鏢。”裴家的錢是那麼好用的嗎?為了償還埋葬觀音保父兄的棺材錢,柳曲氏為裴家做了多年的老媽子;而今要付清觀音保的贖身錢,她母子二人又該服多少勞役、吃多少苦啊!母親一急之下,便病倒了。觀音保求告無門,隻好將平時省吃儉用喂下的幾隻雞拿到蘭溪鎮集市,以便換些銅錢,給母親抓一帖草藥。但他把四隻生蛋的母雞都賣掉了,卻獨獨留下一隻大紅公雞。任誰出價,都不肯脫手。

說起這隻大紅公雞,確實長得漂亮、神氣。你瞧它高高的身架,豐滿的羽毛,大紅的冠子,粗壯的腳杆,尖利的爪子,誰見了誰都喜歡。它是觀音保貧苦生活的夥伴,不僅早上能夠打鳴,報時辰,還會守院看家。可不是嗎,隻要生人邁進觀音保家的門坎,大紅公雞就“喔喔”地啼叫起來,而像辣妹子、冬生、丫頭婆等熟人上門,它則乖乖地跟在身後,從人們的手上搶食吃。至於它的啼聲,那就別提有多麼洪亮,多麼好聽了。觀音保對這隻公雞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常常給它捉小蟲子吃。家裏揭不開鍋的時候,寧可自己挨餓,也要省下幾粒米來喂公雞。難怪母親責怪他偏心,隻喜歡這隻公雞,而不喜歡那幾隻生蛋母雞。即使到了今天這樣困難的時候,觀音保也舍不得將它賣掉。

“啪嗒啪嗒—”三雙赤腳踏得青石板直響。街旁有兩個戴瓜皮帽、穿著馬褂的孩子指點著觀音保笑:“嘻嘻,這麼大的人,還戴銅項圈,醜不醜?”

“醜你個爹!”丫頭婆吼道,同時揮了揮拳頭。他和觀音保同年,但比觀音保胖。雖然取了“丫頭婆”這麼個小名,實際上卻粗魯得很,遠近的孩子都怕他。

看見丫頭婆的拳頭,那兩個孩子嚇跑了,其中一個小的還摔了一跤,頭上的瓜皮帽滾進了溝裏,樂得辣妹子拍手大笑:“鎮上的孩子都是紙紮的,一吹就倒,一捅就破。”她比觀音保小一歲,上身穿一件帶扣花的毛藍布衣,留著一根辮子,性格卻比男孩子還要潑辣。

隻有觀音保沒有出聲,仍然低頭走路。

“勾勾嘍—”不知何處傳來了雞叫,觀音保懷中的公雞動了一下。他抬頭一看,前麵是一塊寬敞的平地,黑壓壓圍著一大群人,個個伸長脖子往裏瞅,不時來一兩聲喝彩,噴一兩句罵人的話。剛才聽到的雞叫,就是從那圈子裏飛出來的。

“觀保哥,到雞場了,我們擠進去看看好嗎?”辣妹子提議道。

觀音保認得這個地方,叫左一坪,是蘭溪鎮中心商場所在地。據說日本投降的那一年,玩龍燈失了火,燒得一片精光。後來,裴大鏢的賬房先生孟二瞎子買下了這塊地皮,做了“雞場”。因為地處鬧市,賣雞的多,鬥雞的多,生意特別好。光一年抽頭,就夠孟二瞎子置好幾份產業了。

“我媽說,雞場就是賭場,不是我們窮人去的地方。我不去!你們也不要去!”觀音保說。他說話雖然不多,卻說一句算一句,在柳樹灣的孩子們中間很有威信。

三人正要離開,一個胖子從人圈中擠了出來,一眼看中了觀音保的大紅公雞,驚喜地叫道:“好雞,少見的好雞!放進場子,準能百戰百勝!”

丫頭婆不相信地說:“你莫逗弄人!”雞場上的聲音弄得他心裏癢癢的,不進場去看看真不情願。

“我逗弄你,是這個。”胖子一伸小拇指,接著誇道:“你看這身架,簡直是鋼打的,再硬的西北風也吹不倒;你不看這尖嘴,簡直是鐵鑄的,即使石頭也能啄出血……”胖子剛剛鬥輸了雞,急於上場扳本,不惜用最好的形容詞。

“觀保哥,進去試一試嘛!”辣妹子也被講得動了心。

“對,對,對,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還是上場試試,方知我講的不是虛誇。”胖子極力慫恿道。

“好吧,就試一試,隻打一架,不打第二架。”觀音保終於鬆了口。

丫頭婆與辣妹子一聲歡呼,跟著胖子,搶先擠入了人圈。

正像其他城鎮有鬥畫眉、打蛐蛐的習慣一樣,蘭溪鎮也有鬥雞的習慣。所謂“雞場”就是用篾席圈出的一塊空地,小的有一間屋場大,大的有五六間甚至十多間屋場大,觀眾與雞主人都圍站在篾席的外麵。鬥雞講究“搭彩”,即兩隻雞的主人事先商量好輸贏的錢數,誰贏了誰拿錢,也有代雞主人行事或同雞主人同時行事的,就像賭場裏下賭注一樣。熱心好事的觀眾湊足的錢,叫“邊彩”,一般占總數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哪方麵的雞打贏了,哪方麵的人就按比例拿錢。但每贏一次,必須抽出十分之一給雞場主,叫交“頭兒錢”,又稱“水子錢”。雞分三種:桃源雞、廣雞與山雞。桃源雞是肉食雞,笨,不靈活,常打敗仗,近年來上場充鬥雞的比較少。廣雞高大,重的可達十一二斤,頭頂冠小,無下冠,外毛純黑,內胎毛雪白,白腳,白嘴。這種雞力氣大,蹦子重,缺點是成熟遲,一般要上二斤半才開啼,一年半後才打架。山雞大冠,紅毛或紅黑毛,重的也有六七斤。這種成熟早,一般在半斤就開啼了。它雖然不及廣雞大,但如果把它的蛋和廣雞的蛋同一窩孵,就是廣雞再大,再凶,也不敢與山雞鬥。因自小就被山雞管著了,還形成一個怕毛色的弱點。如被紅毛山雞管的,隻要碰見紅色毛的雞,就不敢打。所以究竟哪種雞厲害,要現場鬥過之後才能決定。但作為鬥雞有一條是共同的,即要求絕對純熟,絕不怕人,伸手可捉,見人不讓路。兩雞相鬥,主要是用嘴啄,用腳爪彈。一般三五個回合,就能分上下,贏雞不叫,輸雞叫。有的雞主人見自己的雞打輸了,氣得連雞也不要了,讓贏家領了去,這叫“拖船”。打贏就為王,被封為“王”的雞,一隻可以賣二三十元,甚至五六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