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沙孚(Sappho)通譯薩福,約公元前六世紀時的古希臘女詩人。她流傳至今的作品隻有兩三篇完整的短詩和一些斷片,內容主要是歌頌愛情和友誼。
(24)亞波羅希臘神話中光明、藝術與健康之神。
(25)錢起(722-約780)字仲文,吳興(今屬浙江)人。唐天寶間進士,曾任考功郎中,唐代詩人中"大曆十才子"之一。著有《錢考功集》。大曆,唐代宗李豫年號(766-779)。
(26)"省試"唐代各州縣貢士到京城參加考試,由尚書省的禮部主試,故稱省試或禮部試。
(27)椒蘭指楚大夫子椒和楚懷王少子子蘭。屈原在《離騷》中說:"餘既以蘭為可恃兮,羌無實而容長。。。。。。椒專佞以慢剝兮,"又欲充夫佩幃。"後漢王逸注"蘭,懷王少弟(按應為少子)司馬子蘭也,內無誠信之實,但有長大之貌,浮華而已。。。。。。椒,楚大夫子椒也,行淫慢佞諛之誌,又欲援引麵從不賢之類使居親近。"(28)《大曆詩略》清代喬億評選的唐詩選集,共六卷。
(29)丈六佛家語,指佛的身量。晉代袁宏《後漢紀明帝紀》載:"佛身長一丈六尺。"(30)嵇康的著作今存《嵇中散集》十卷,有魯迅校本。集中附錄嵇喜、郭遐周等人的贈答詩共十四首,向子期、張遼叔等人的論難文共四篇。
(31)阮籍的著作今存《阮籍集》十卷。集中有《答伏義書》,並錄有伏義的《與阮嗣宗書》。伏義,字公表,生平不詳。
(32)《謝宣城集》南朝齊詩人謝朓的詩文集,今存五卷,書後有宋代婁拜跋:"小謝自有全集十卷,但世所罕傳。。。。。。考其上五卷,賦與樂章以外,詩乃百有二首,而唱和聯句,他人所見者不與焉。。。。。。其下五卷則皆當時應用之文;衰世之事,其可采者已載於本傳、《文選》,餘視詩劣焉,無傳可也。"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官宣城太守。
(33)《獨秀文存》陳獨秀的文集,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內分論文、隨感錄、通信三類;其中附錄別人的論文、通信十四篇。
(34)"傳之其人"語見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35)"榛楛弗剪"語出晉代陸機《文賦》:"彼榛楛之勿剪,亦蒙榮於集翠。"榛楛,叢生的荊棘。
(36)楊邨人曾在《現代》月刊第二卷第四期(一九三三年二月)發表《揭起小資產階級革命文學之旗》一文,聲稱:"無產階級已經樹起無產階級文學之旗,而且已經有了鞏固的營壘,我們為了這廣大的小市民和農民群眾的啟發工作,我們也揭起小資產階級革命文學之旗,號召同誌,整齊陣伍,也來紮住我們的陣營。"(37)"假想敵"杜衡在《星火》第二卷第二期(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發表的《文壇的罵風》一文中說:"雜文是戰鬥的。。。。。。但有時沒有戰鬥的對象,而這’戰鬥的’雜文依然為人所需要,於是乎不得不去找’假想敵’。。。。。。至於寫這些文章的動機,三分是為了除了雜文無文可寫,除了罵人無雜文可寫,除了胡亂找’假想敵’無人可罵之故。"(38)禹鼎相傳夏禹鑄九鼎,象征九州。《左傳》宣公三年載周大夫王孫滿的話:"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網兩莫能逢之。"據晉代杜預注:"螭(同魑),山神,獸形;魅,怪物;網兩,水神。"(39)鍾譚指明代文學家鍾惺(1574-1624)和譚元春(1586-1637)。二人都是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他們在文學上主張抒寫性靈、反對擬古,與袁中郎等的公安派基本相同;但為矯公安派的"浮淺",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以致流於冷澀,被稱為竟陵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