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論諷刺(4)(1 / 3)

(11)張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號陶庵,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著有《石匱書》、《琅嬛文集》、《陶庵夢憶》等。《琅嬛文集》是他的詩文雜集,六卷,這裏所指的"特印本"是《中國文學珍本叢書》之一,由劉大傑校點,後麵有乙亥(1935)十月盧前的跋文,其中說:"世方好公安竟陵之文,得宗子翩躚其間,化峭僻之途為康莊,知文章升降,故有其自也。"盧前,字冀野(1905-1951),江蘇南京人,戲曲研究者,曾任光華大學、中央大學等校教授。

(12)《景清刺》是一首關於景清謀刺永樂帝(朱棣)的樂府詩。參看本卷第175頁注(18)。

(13)"本色"林語堂在《文飯小品》第六期(一九三五年七月)發表的《說本色之美》一文中說:"吾深信此本色之美。蓋做作之美,最高不過工品,妙品,而本色之美,佳者便是神品,化品,與天地爭衡,絕無斧鑿痕跡。"(14)《琴操》古琴曲,又指與古琴曲相配合的樂歌。張岱《琅嬛文集》中有《琴操》十章,《脊令操》是其中之一。脊令,一作鶺鴒,一種鳴禽類的小鳥。《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後常喻作兄弟友愛。

(15)關於唐太宗射殺建成元吉的事,據《新唐書太宗皇帝本紀》載:"太子建成懼廢,與齊王元吉謀害太宗(按即李世民,時封秦王),未發。(武德)九年(626)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同書《隱太子建成傳》載:"秦王射建成即死,元吉中矢走,(尉遲)敬德追殺之。"又同書《魏征傳》載:"魏征(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巨鹿)人。。。。。。隱太子(建成)引為洗馬。征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早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貞觀)十七年,疾甚。。。。。。帝親問疾,屏左右,語終日乃還。。。。。。是夕,帝夢征若平生,及旦,薨。帝臨哭,為之慟,罷朝五日。"(16)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唐代文學家。著有《韓昌黎集》。"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是他模擬周文王(西伯)的口氣寫的詩《拘幽操--文王羑裏作》中的句子。

(17)《述酒》陶潛的這首詩,據南宋湯漢《陶靖節詩注》卷三的注語,認為是為當時最重大的政治事變--晉宋易代而作:"晉元熙二年(420)六月,劉裕廢恭帝(司馬德文)為零陵王,明年,以毒酒一甖授張偉使鴆王,偉自飲而卒;繼又令兵人逾垣進藥,王不肯飲,遂掩殺之。此詩所為作,故以《述酒》名篇也。"(18)《中學生》以中學生為對象的綜合性月刊。夏丐尊、葉聖陶等編輯,一九三○年在上海創刊,開明書店出版。

(19)朱光潛安徽桐城人,文藝理論家。北京大學教授。這裏所說的文章發表於《中學生》雜誌第六十號(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20)《江賦》晉代郭璞作;《海賦》,晉代木華作。《小園》和《枯樹》,二賦是北周庾信作。

(21)"隻在此山中"二句,見唐代詩人賈島《尋隱者不遇》一詩。"笙歌歸院落"二句,見唐代詩人白居易《宴散》一詩。

(22)"至心歸命禮"二句,是道教經典中常見的話,意思是誠心皈依道教,禮拜玉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