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臨床表現
主要為皮膚改變(皮疹、丘疹、血管性水腫、充血)、不明原因的陣發性哭吵(多為兒童)、腹痛、惡心嘔吐,以及突然疲倦、脹氣和失眠等現象,有的人還會因此而導致感冒。如果過敏症狀持續時間較長,還可能會成為引發呼吸道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哮喘發作和過敏性休克。由於雞蛋過敏的症狀無特異性,容易被人們忽視。
目前,雞蛋過敏尚無特效療法,不吃雞蛋和含雞蛋的食物是雞蛋過敏患者的最佳選擇。然而雞蛋營養豐富,若從雞蛋過敏患者的膳食中除去雞蛋,勢必造成其營養不均衡。而且,由於現在食物配料的多樣化,使食物的組成變得十分複雜,雞蛋過敏患者很難避免遭受危害,因此,雞蛋過敏已經嚴重影響了部分人群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值得更多的人去關注和研究。
6.3過敏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微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種全身性血管性疾病,由於小動脈和毛細血管對某些物質發生過敏反應。其基本病變是廣泛的毛細血管及小動脈無菌性炎症反應,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及滲出性出血和水腫。臨床上以皮膚紫癜最多見,可伴胃腸道、關節及腎髒等器官的症狀,因此臨床上將過敏性紫癜分為單純皮膚型、關節型、腹型、過敏性紫癜合並腎炎型及混合型。本病發病率不一,可以發病於各年齡組,一般以兒童和青少年較多見,春秋季發病較多。
6.3.1病因
致敏因素甚多,與本病發生密切相關的主要有:
(1)感染
細菌(以β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見,此外尚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結核杆菌)、病毒(風疹、水痘、麻疹,流感)和腸道寄生蟲。
(2)食物
魚、蝦、蟹、蛋、乳等食物特異性蛋白。
(3)藥物
抗生素(青黴素、鏈黴素、紅黴素、氯黴素)、磺胺類、異煙肼、解熱鎮痛藥(水楊酸類、保泰鬆、奎寧等)等。
(4)其他
如寒冷、花粉、蟲咬、疫苗接種等。
上述因素引起抗原-抗體複合物反應,此複合物沉積於血管壁或腎小球基底膜上,並激活補體,釋放過敏素等,損害毛細血管、小動脈,引起廣泛的毛細血管炎,甚至出現壞死性小動脈炎,使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導致皮下組織、黏膜及內髒器官出血,水腫。
6.3.2臨床表現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首症以皮膚紫癜最常見,紫癜特點為壓之不褪色。少數病例在紫癜前先有關節痛、腹痛、腰痛或血尿、黑便等。通常根據病變累及部位所出現的臨床表現分為以下類型。
(1)紫癜型
最常見,以真皮層毛細血管和小動脈無菌性炎症為特征,血管壁可有灶性壞死及血小板血栓形成。大多以皮膚反複出現瘀點、瘀斑為主要表現,最多見於下肢及臀部,對稱分布,分批出現,瘀點大小不等,呈紫紅色,可融合成片或略高出皮膚表麵。呈出血性丘疹或小型蕁麻疹,可伴輕微癢感。嚴重者可融合成大血皰,中心呈出血性壞死。瘀點、瘀斑可在數日內逐漸消退,也可反複出現,少數病例可伴眼瞼、口唇、手、足等局限性血管性水腫。皮膚紫癜對稱分布,分批出現,反複發作於四肢及臀部,尤以雙下肢伸側為甚,少數累及麵和軀幹部。紫癜出現前可有皮膚瘙癢,隨後出現小形蕁麻疹或紅色圓形丘疹,高出皮麵,顏色逐漸增深,呈現紫紅色,壓之不褪色。重者可發生水皰、潰瘍及局部壞死。個別病例可伴有蕁麻及血管神經性水腫,後者多發生於頭麵部。
(2)腹型
主要表現為腹痛,紫癜位於臍周圍或下腹部,常呈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鈍痛,並伴惡心、嘔吐、腹瀉、便血。由於漿液血性分泌物滲入腸壁,致黏膜下水腫、出血,引起腸不規則蠕動致腸套疊。本型症狀若發生在皮膚紫癜之前易誤診為急腹症。
(3)關節型
關節腫痛多見於膝、踝等大關節。疼痛反複發作,呈遊走性,可伴紅、腫及活動障礙,一般在數月內消退。
(4)腎型
又稱為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多見於少年。除皮膚紫癜外,臨床檢驗出現蛋白尿、血尿,甚至尿中出現管型尿。少數病例尚有少尿、水腫及高血壓,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常在紫癜出現後1周發生。有時伴有水腫,一般在數周內恢複,也有反複發作,遷延數月者。少數甚至病變累及整個腎而發展為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個別發生尿毒症。
(5)混合型和少見類型
以上各型臨床表現中如有兩種以上同時存在則稱為混合型。其中同時有腹型和關節型症狀者稱為HenochSchonlein紫癜。其他如病變累及中樞神經係統、呼吸係統等可出現相應症狀,少數可有視神經萎縮,虹膜炎或結膜、視網膜出血。
6.3.3臨床治療
1)清除病因,防治感染,清除局部病灶,驅除腸道寄生蟲,避免可能致敏的食物及藥物等。
2)抗組胺藥物,鹽酸異丙嗪、氯苯那敏(撲爾敏)、阿司咪唑(息斯敏)及靜脈注射鈣劑等。
3)改善血管通透性藥物,維生素C、曲克蘆丁等。
4)糖皮質激素,潑尼鬆30毫克/天,口服。地塞米鬆5~15毫克/天,靜脈注射。
5)加強對症、支持治療,腹痛可給予阿托品或山莨菪堿,關節疼痛可給予止痛藥,伴有血便者可給予抑酸藥奧美拉唑等治療。
6)如上述治療效果不佳可酌情使用:
免疫製劑,如硫唑嘌呤、環孢素、環磷酰胺等。
中醫治療:以涼血、解毒、活血化瘀為主,臨床各證型非獨立出現,因患者體質不同、發病誘因不同,症型往往相互交錯、重疊發生,疾病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病理特點及臨床表現。成人紫癜總體多因陰虛陽亢、血熱妄行所致,但也有屬於虛寒之類。對有熱症表現者,采用清熱解毒、涼血養陰、止血消瘀等法;表現為虛症者,采用補氣養血、健脾寧心、滋養肝腎等法,兼有風熱、濕熱等症,宜酌加疏風清熱和化濕之品。
6.3.4注意事項
1)急性期或有出血時強調臥床休息,限製活動範圍,避免勞累;保持平和心態及輕鬆愉悅的心情。
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控製和預防感染。注意觀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時紫癜變化。
3)飲食宜清淡,多食新鮮瓜果蔬菜,避免肉類、海鮮、溫熱調料等肥甘厚味、滋膩之品;對曾產生過敏的食物,如魚、蝦、海味等當忌口。禁食生蔥、生蒜、韭菜及辣椒、酒類等刺激性食品。
4)防止蚊蟲叮咬,避免與花粉等過敏原相接觸,積極尋找引起過敏的各種原因,驅除體內寄生蟲。
5)在症狀消失、治愈後應堅持全方位、鞏固調理一段時間,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過敏性紫癜的治療關鍵在於徹底清除感染灶,消除病因;避免一些不適合的食物及藥物。過敏性紫癜患者常為特異性體質,應避免進食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必要時用一些免疫增強藥物。本病多為自限性,一般在6~8周好轉,預後良好,部分病例可反複發作達數年之久。有腎髒受累者,多數能恢複,少數可發展為慢性腎炎。治療過敏性紫癜,消除誘因較為重要,並且應盡量避免較長時間使用地塞米鬆、潑尼鬆等皮質類激素藥物治療,因為皮質類激素藥物雖然可以使上述病情很快好轉或消失,但停藥後易使病情反跳加重。較長時間給予較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還可引起肥胖、多毛、血糖升高、高血壓、水腫、血鉀降低、月經紊亂、骨質疏鬆、骨質壞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並發症。如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激素產生了依賴性,應逐漸減量直至全部撤除停用。可加用免疫抑製劑及運用中醫藥治療本病。
通過對常見過敏性疾病的介紹,可以讓我們充分認識到,日常的牛奶、麵粉類、玉米類、雞蛋、糖、西紅柿、馬鈴薯、巧克力、水果、牛肉、豬肉等食物可能會引起過敏,花粉、真菌、灰塵、煙草、煙霧、香水、汽油、油漆、殺蟲劑、清潔劑、藥物、寵物、地毯等也可以引起過敏。注意發現這些不起眼的過敏原,有意識地進行篩查和規避,是我們遠離過敏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對於一些無法避免接觸的導致過敏物質,我們還可以采取脫敏等治療手段。總之,過敏無處不在,預防就是擋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