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 過敏性疾病(2 / 3)

4)細菌感染似乎既不觸發也不並發哮喘,除非哮喘患者合並細菌感染,盡量不使用抗生素。

5)非甾體類抗炎藥可以誘發危及生命的重症哮喘,所以哮喘患者應禁用或慎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

6.1.6認識誤區

哮喘是氣道炎症性疾病,但與呼吸係統感染無關。所以對大多數的哮喘患者,無需使用抗菌藥物治療或者隻是在合並有呼吸係統感染時短時間使用。哮喘的氣道炎症需要使用針對哮喘的非特異性的抗炎藥物如吸入激素等來治療。

哮喘的氣道炎症是長期存在的問題。盡管哮喘無症狀,氣道炎症仍然存在,需要長期治療。但是,目前多數患者在沒有症狀時自行停止用藥,導致哮喘發作。

哮喘的症狀包括有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然而,這些症狀並非哮喘所特有,不應該將喘息與哮喘畫上等號。哮喘有嚴格的診斷標準,注意認識哮喘的以下臨床特征。①發作性:當遇到誘發因素時呈發作性加重;②時間節律性:常在夜間及淩晨發作或加重;③季節性:常在春、秋季節發作或加重;④可逆性:平喘藥通常能夠緩解症狀,可有明顯的緩解期。認識這些特征,有利於哮喘的診斷。

6.1.7日常保健

因為晝夜溫差變化大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加上花粉隨風飄散懸浮於空氣當中,均可誘發哮喘,所以在春季這個哮喘病的高發季節,患者的日常保健尤為重要。

(1)室內安排

保持室內清潔,通風換氣,經常曬被褥,換洗床單,被褥需溫暖適中,臥床宜有靠背支撐,以便因哮喘不能平臥時應用,不在家裏養狗、貓、花、鳥等,對化妝品、煤氣過敏者盡可能不用。

(2)合理飲食

哮喘患者應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盡量避免冷食、冷飲,飲食宜少量多餐,不宜過飽,發作期盡量不吃辛辣及魚腥海味等食品,特別是對已知引發哮喘的食物禁止食用。

(3)精神因素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緊張。很多哮喘患者因哮喘經久發作,思想負擔重,情緒不穩定,特別是兒童,還會對疾病產生恐懼心理。因此,要幫助患者糾正對疾病的錯誤認識,解除顧慮,給予精神安慰,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4)正確用藥

在家中要學會預防用藥,按時、規律用藥,尤其是要注意一些氣霧劑的正確吸入方法。用藥及時有利於緩解症狀。當病情有變化時應及時與醫生取得聯係,及時調整用藥方案。平時家中應常備一些平喘藥。

(5)學會監測病情

患者要學會監測和管理自己的病情。正確使用峰速儀,如病情穩定可以一周測一次,3個月做一次肺功能檢查。

(6)定期複診

哮喘患者即使病情穩定也要定期複診,複診可以根據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了解藥物的副作用,檢查患者用藥方法是否正確。

6.2季節與食物性過敏

6.2.1季節過敏

寒冬過去之後,迎來的是春暖花開的時節,有些人每到春天就會出現流涕、打噴嚏、鼻癢、眼癢、眼紅的症狀,嚴重的還會出現咳嗽、哮喘,這就是對花粉過敏的“春季花粉症”。其實過敏性疾病遠不是如此簡單,過敏性疾病又稱變態反應性疾病,有的輕,有的重,嚴重的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隨著經濟的發展,過敏性疾病越來越多,它已被列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現代文明病。對花粉過敏的人,一旦接觸到它們,就會引起各種過敏症狀。這種具有季節性特征的過敏性病症就是花粉症。雖然花粉症主要的直接致敏原是花粉,但是和環境、生活方式的改變等綜合因素有密切關係。一般認為春天是開花的季節,花粉症隻發生在春季。其實,一年四季都有花,特別是秋季花粉更多。據臨床統計,秋季花粉症的發病率顯著高於春季,症狀也比春季重。

(1)發病機製

任何一種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必須具備三個要素:①有過敏原致敏的機體;②有過敏原的存在;③有上述兩者的密切接觸。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花粉過敏患者原則上如不接觸致敏花粉,就不會發生過敏反應。

致敏花粉有以下五個特征:①產量大;②易在空中漂浮和遠距離傳播;③有較強的致敏性;④產生花粉的植物屬風媒花;⑤在當地該植物分布很廣。我國地域廣闊,由於自然條件和生態分布的差異,致敏性花粉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季節性。因此,花粉過敏患者必須明確致敏花粉種類,方能采取相應防護措施。

(2)判斷花粉過敏

第一,從往常的感冒當中逐漸識別出“花粉過敏”;第二,大家的保健意識逐漸增強以及過敏原測試技術的逐漸精確。當然,現在仍然存在很多花粉過敏的人誤以為自己得了感冒或鼻炎,反複用抗感冒藥物或鼻炎滴劑治療,以致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所以,辨證正確是第一步。

花粉直徑一般在30~50微米,它們在空氣中飄散時,極易被人吸進呼吸道內。有花粉過敏的人吸入這些花粉後,會產生過敏反應,這就是花粉過敏症。花粉過敏症的主要症狀為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鼻、眼及外耳道奇癢,嚴重者還會誘發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多發在夏秋季)。花粉之所以會引起人體過敏,是由於花粉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中某些蛋白質成分是產生過敏的主要致敏原。皮膚接觸花粉過敏的症狀是皮膚出現紅斑、丘疹、細小鱗屑,有瘙癢感或灼熱感,多為在野外皮膚接觸花粉後受陽光照射引起。

(3)防護措施

1)勿在室外久留:白天盡可能少待在室外,尤其是每天花粉指數高的時間,如晴天時的傍晚。要做戶外活動及各種運動項目時,盡可能選在花粉指數最低的時候,如清晨、深夜,或是一場陣雨之後。

2)關緊門窗:有條件者可居住在空氣經過過濾的房間,可應用空氣過濾器,使空氣經常處於循環過濾的狀態下。目前常用的過濾方法為高效粒子空氣過濾係統,為一種微孔機械過濾裝置。

3)勿在室外晾衣:盡可能在屋內晾幹衣服(或使用幹衣機),不要在室外晾衣服,否則衣服、被單、床單等容易沾染花粉。

4)換衣服:如果你在花粉指數很高的時候外出,回來後記得換上幹淨的衣服。

5)戴眼鏡:戴眼鏡可以減小眼睛受到的影響,外出時戴上太陽鏡。

6)避開汙染物:要避免會讓症狀加劇的各種汙染物,如灰塵及馬路上的各種氣體。不要郊遊或是在花粉期暫時離開本地。

7)藥物治療:完全避免接觸致敏花粉不太可能,一旦發生過敏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使用抗過敏藥物。

8)脫敏治療:特異性脫敏治療是花粉症的方法,可以提高機體對致敏花粉耐受能力,治療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每次注射後,需要監護至少30分鍾,在醫生給出安全評價後才可離開。分常年性脫敏療法和季節性脫敏療法。

9)心理指導:花粉過敏具有反複發作的特點,發作頻繁使身心疲憊,往往產生煩躁、憂慮、孤僻、易激怒、甚至厭世等情緒。因此,患者需了解該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掌握有效的防護措施,既要避免與致敏花粉的接觸,又要消除悲觀消極心理,樹立信心、積極配合完成正規治療。在防治過程中,要防止稍有好轉即停止治療,同時保持愉快的心境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對疾病的防治意義重大。

6.2.2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反應是指當人體攝入某種特定的食物後在體內發生的一種特異性的免疫反應。近年來,食物過敏患者日益增多,過敏症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在導致過敏反應食物中,最常見為蛋類、花生、乳類、黃豆、小麥、樹果仁、貝類(包括甲殼類和軟體動物)和魚。其中對雞蛋過敏的人最常見。

雞蛋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是最價廉物美的食物,也是嬰幼兒早期主要的膳食蛋白來源,還是許多加工食品的組成成分、某些疫苗的培養基。雞蛋過敏是3歲以下兒童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問題,嚴重影響過敏患兒的生活質量,主要表現為皮膚症狀、消化道症狀或呼吸道症狀。

(1)發病機製

雞蛋過敏是一種免疫性疾病,其發病機製較為複雜,最常見的是速發型變態反應,其機製為Ⅰ型超敏反應,包括致敏和發敏兩個階段。當一定量的過敏原誘導個體處於致敏狀態。當人體再次接觸含相同或相似過敏原成分的食品時,即可引發食物過敏症。另外,由於小兒腸道黏膜發育欠完善,胃腸道屏障不夠成熟,故當未經完全消化分解的抗原性物質進入體內後,更易導致小兒發生過敏反應,這也是嬰幼兒容易發生食物過敏的主要原因。

(2)雞蛋過敏的危害

雞蛋是由56%~61%的蛋清和27%~32%的蛋黃組成。蛋清中包含87%~89%的水分和9%~11%的蛋白質,而蛋黃則含50%的水分、32%~35%的脂肪和16%的蛋白質,另外還含有8%的磷、4%的鋅、4%的鐵、6%的維生素D、3%的維生素E、6%的維生素A、2%的維生素B1、15%的維生素B2、4%的維生素B6、6%的維生素B9、8%的維生素B12。雞蛋中的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質,除了含有成年人所需要的八種必需氨基酸外,還含有嬰幼兒必須通過膳食補充的組氨酸,更是唯一一個蛋白質生物價達100的天然食物。然而正是這些對人體相當有益的蛋白質卻可能成為兒童患過敏性疾病的禍首。不僅是兒童,某些先天性遺傳缺陷的成年人同樣有著對雞蛋過敏的煩惱。據報道,雞蛋過敏的高危人群為嬰幼兒和兒童,是兒童繼發性營養不良的原因之一。對於雞蛋過敏的兒童,他們所產生的臨床症狀在5~7歲時消失,但是有時過敏也可能是終生的。雞蛋過敏在臨床上常有明顯的進食或接觸史,在攝入蛋類食物後數小時到數天出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