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過敏性疾病,相信每個人可能都或輕或重地碰到過,過敏簡單地說就是對某種物質過敏。當你接觸某種物質的時候,身體產生的過度反應,主要有皮膚過敏反應、呼吸道過敏反應、消化道過敏反應及過敏性休克等,在正常的情況下,身體會製造抗體用來保護身體不受疾病的侵害;但過敏者的身體卻會將正常無害的物質誤認為是有害的東西,產生抗體,這種物質就成為一種“過敏原”。很多過敏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物品。
過敏性疾病無處不在,其最常見的表現為:接觸過敏藥物後引起藥疹,皮膚接觸某種物質後出現接觸性皮炎、濕疹、風團、風疹塊;食物過敏後出現惡心、腹瀉、腹痛;過敏性鼻炎會有陣發性、連續性的噴嚏,大量清水樣的鼻涕;過敏性哮喘發生喘憋症狀,如不及時解除,可以致命;過敏性紫癜往往易誤診;過敏性休克通常都突然發生,若不及時處理,常可危及生命。因此,充分認識過敏的症狀,了解過敏發生的原因及可預防的方法,對我們識別過敏原、減少過敏症狀的發生、減輕其危害,非常具有幫助。
6.1哮喘
哮喘又稱支氣管哮喘,是呼吸係統常見病和多發病,表現為反複發作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症狀,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加劇,多數患者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後緩解。在日常生活中,哮喘是一種易變化的疾病,其急性發作往往無法預料,臨床表現時有時無,發作時輕重不一,起伏不定,在慢性氣道炎症的基礎上可以出現急性發作,甚至是致命性的發作。所以了解哮喘、正規治療非常重要。
6.1.1支氣管哮喘的曆史
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對哮喘病的認識均有了兩千餘年曆史。哮喘病英文名稱──Asthma一詞希臘語的意思是呼吸困難,早在17世紀印度人就有使用吸入曼陀羅葉煙霧治療哮喘病的記載;18世紀曾一度流行用浸有硝石溶液的哮喘紙所燃燒產生的煙霧吸入治療哮喘;19世紀澳大利亞人曾用一種名為哮喘草的植物治哮喘;還曾有人利用曼陀羅葉製成哮喘粉直接吸入來治療哮喘,這是粉霧劑製劑的雛形;其他方法包括喝咖啡和喝茶等,這些方法雖然有一定效果,但均沒有取得理想臨床療效。19世紀,大多數臨床醫生給予單純支氣管擴張治療哮喘,隨著20世紀初發現β受體激動劑和吸入阿托品可以緩解哮喘症狀,哮喘病治療才有了快速發展,隨後在30年代又發現茶堿類藥物可以治療哮喘。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隨著糖皮質激素廣泛應用,曾使得哮喘病發病率一度明顯下降,但糖皮質激素的濫用引起了許多毒副作用甚至終生損害而使人們產生了對激素的恐懼心理。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於發現異丙基腎上腺素可以迅速而有效地緩解哮喘症狀而廣泛應用來治療哮喘病,後因增加哮喘病死亡率而逐漸棄用。同期,色甘酸鈉的發現和臨床應用,為哮喘病預防和治療提供了一種重要抗炎藥物。後又相繼開發了選擇性更高的第一代(短效類,現稱速效類)、第二代(中效)和第三代(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隨著對哮喘病氣道炎症理論的重新肯定,以輔舒酮、必可酮為代表的高脂溶性、局部抗炎活性強的吸入糖皮質激素等抗炎藥物的廣泛應用,開創了哮喘病抗感染治療的新時代,使哮喘病防治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1994年,在世界衛生組織指導下,美國國立心肺和血液研究(NHLBI)所首次召集了由17個國家數十位專家組成國際哮喘專家小組,舉行了全球哮喘病治療和預防工作會議、製定了《全球哮喘病防治創議》,創議包括《全球哮喘治療和預防策略——NHLBI /WHO會議工作報告》《哮喘病的治療和預防——公共衛生官員和衛生保健人員使用指南》《哮喘病防治指南袖珍手冊》《關於哮喘你和你的家庭能做些什麼》等一係列文件,分別供世界各國專家、衛生官員、基層醫生和哮喘病患者參考,使哮喘病防治工作開始規範化並將哮喘病防治引入了一個嶄新領域。1998年和2002年,WHO和NHLBI又兩次召集《全球哮喘病防治創議》執行委員會成員對《全球哮喘病防治創議》中的四個相關文件內容進行了修訂。此外也應注意研究哮喘病與環境醫學的關係,積極推廣目前哮喘病的有效治療手段並使廣大醫生和患者所接受,並應在更大範圍內進一步加強有關哮喘病對人類健康水平影響的認識。
中國醫學最早記載“哮喘”的醫書是《黃帝內經》,書中已有了有關哮喘病的類似描述,如有“喘息、鼻張、肩息……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等有關哮喘病的記載,《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篇》指出“膈上病痰,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酸……必有伏飲”。明確提出了伏痰為哮喘的病因,寒熱為哮喘發作的誘因的觀點。《景嶽全書·喘促》在前人描述基礎上,詳細解釋哮喘病因和治療原則並正式提出了哮喘名詞,指出了“喘有夙根,遇寒而發,或遇勞而發者,亦名哮喘。未發時以扶正氣為主,既發時以攻邪氣為主,扶正氣者須辨陰陽……攻邪氣者,須分微甚,或散其風,或溫其寒,或清其痰火……”早在數千年前中醫就采用了麻黃治療哮喘病,這可能是近年來廣泛采用的β2受體激動劑的最早實踐。數百年前我國就有吸食洋金花治療哮喘的記載,這可能是抗膽堿藥物治療哮喘病的最早記錄。近年來有關哮喘病中西醫結合基礎和臨床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中西醫結合采用中醫和現代醫學的相互滲透,取長補短,取中、西醫各自所長,發揮各自優勢,既豐富了哮喘病治療手段,又提高了臨床療效和改善了哮喘病預後,特別是在西醫對哮喘病的治療尚無治本措施的今天,中醫中藥“扶正祛邪”的治療方法無疑是提高患者禦病能力、調節患者機體免疫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哮喘病臨床療效的重要途徑。從麻黃治喘到麻黃堿以致發展成為現代的速效和長效β2受體激動劑,從洋金花到阿托品以致溴化異丙托品,提示了中藥防治支氣管哮喘方麵有著極大潛力。
6.1.2支氣管哮喘的病因
哮喘的病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大多認為與多基因遺傳有關,同時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某些激發因素,如吸入物:塵蟎、花粉、真菌、動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氣等各種特異和非特異吸入物;感染:細菌、病毒、原蟲、寄生蟲等;食物:魚、蝦、蟹、蛋類、牛奶等;藥物:普萘洛爾(心得安)、阿司匹林等。氣候變化、運動、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發因素。
6.1.3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表現
幾乎所有的支氣管哮喘患者都有長期性和反複發作性的特點。哮喘的發作與季節、周圍環境、飲食、職業、精神心理因素、運動和服用某些藥物有密切關係。
(1)前驅症狀
在過敏原引起的急性發作前,往往有鼻和黏膜的症狀,如打噴嚏、流涕、眼癢、流淚、幹咳或胸悶等。
(2)喘息和呼吸困難
喘息的發作往往較突然,呼吸困難,表現為吸氣時間短、呼氣時間長,患者感到呼氣費力,但有些患者感到呼氣和吸氣都費力。
(3)咳嗽、咳痰
咳嗽是哮喘的常見症狀,由氣道的炎症和支氣管痙攣引起。幹咳常是哮喘的前兆,哮喘發作時,咳嗽、咳痰症狀反而減輕,以喘息為主。哮喘發作接近尾聲時,支氣管痙攣和狹窄減輕,大量氣道分泌物需要排出,咳嗽、咳痰加重,咳出大量的白色泡沫痰。有一部分哮喘患者哮喘急性發作時,以刺激性幹咳為主要表現,無明顯的喘息症狀,這部分哮喘稱為咳嗽變異性哮喘。
(4)胸悶和胸痛
哮喘發作時,患者有胸悶和胸部發緊的感覺。如果哮喘發作較重,可能與呼吸肌過度疲勞和拉傷有關。突發的胸痛要考慮自發性氣胸。
6.1.4支氣管哮喘的治療
1)盡可能脫離或避免變應原和外界非特異的刺激。
2)應用抗氣道炎症藥和支氣管舒張劑。
3)預防和治療慢性哮喘和哮喘急性發作。
4)哮喘急性發作時應盡快緩解症狀,改善肺功能,糾正低氧血症。
5)哮喘緩解期和慢性哮喘患者應重點預防或減少哮喘的反複發作,保護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6.1.5藥物治療
治療哮喘的藥物包括控製哮喘症狀的藥物和緩解哮喘症狀發作的藥物,控製哮喘症狀的藥物又稱為預防藥物或維持藥物,是長期而每日使用的藥物,可以預防或減少哮喘的發作,包括吸入型糖皮質激素、色甘酸鈉、酮替酚、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緩釋茶堿、長效口服β2受體激動劑。吸入型糖皮質激素是最有效的控製藥物。緩解藥又稱急救藥,用於緩解支氣管痙攣。發作時按需使用,包括短效吸入型β2受體激動劑、短效口服β2受體激動劑、吸入型抗膽堿藥和全身用糖皮質激素。短效吸入型β2受體激動劑是最常用的緩解藥物。當緩解藥物的使用次數增加時,說明哮喘沒有得到控製,需要增加控製藥物。
使用哮喘藥物時要注意:
1)了解平喘藥物的使用方法、用量、療效及維持療效時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2)了解糖皮質激素特別是吸入糖皮質激素在哮喘治療中的重要地位、不良反應及其預防。
3)糖皮質激素加β2受體激動劑是治療哮喘最有效的配伍,兩者最佳的給藥途徑是吸入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