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藝改革、革新生產設備:是消除粉塵危害的主要途徑。
2)濕式作業:采用濕式碾磨石英、耐火材料,礦山濕式鑿岩、井下運輸噴霧灑水。
3)密閉、抽風、除塵:對不能采取濕式作業的場所,應采用密閉抽風除塵辦法,防止粉塵飛揚。
4)接塵工人健康檢查:包括就業前和定期健康檢查,脫離粉塵作業時還應做脫塵作業檢查。
5)個人防護:佩戴防塵護具,如防塵安全帽、送風頭盔、送風口罩等。
4.3鎘中毒
痛痛病是20世紀初首先發生在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的一種奇病,因為患者患病後全身非常疼痛,終日喊痛不止,因而取名“痛痛病”(亦稱骨痛病)。在日本富山縣,當地居民同飲一條叫作神通川河的水,並用河水灌溉兩岸的莊稼。後來日本三井金屬礦業公司在該河上遊修建了一座煉鋅廠。煉鋅廠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鎘,整條河都被煉鋅廠的含鎘汙水汙染了,河水、稻米、魚蝦中富集大量的鎘,然後又通過食物鏈,使這些鎘進入人體富集下來,使當地的人們得了一種奇怪的骨痛病。痛痛病實際就是典型的慢性鎘中毒。
鎘中毒主要是吸入鎘煙塵或鎘化合物粉塵引起。一次大量吸入可引起急性肺炎和肺水腫,慢性中毒會引起肺纖維化和腎髒病變。日本“痛痛病”是因長期攝入被硫酸鎘汙染的水源及食物引起的一種慢性鎘中毒。
4.3.1接觸鎘的行業
接觸鎘的工業有鎘的冶煉,噴鍍、焊接和澆鑄軸承表麵,核工業(核反應堆中的鎘棒),鎘蓄電池和其他鎘化合物製造等。
4.3.2鎘中毒臨床症狀
若是吸入高濃度鎘煙,通常出現急性鎘中毒,先是有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狀,如咽痛﹑咳嗽等,脫離接觸後上述症狀減輕。4~10小時後,出現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中毒性肺水腫或化學性肺炎,有明顯的呼吸困難﹑胸痛﹑咯大量泡沫血色痰,可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另外,用鍍鎘的器皿調製或存放酸性食物或飲料以及飲食中含鎘,可引起急性鎘中毒,通常經10~20分鍾後,即可發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伴有眩暈、大汗、虛脫、上肢感覺遲鈍,甚至出現抽搐﹑休克。一般需經3~5天才可恢複。根據接觸史和呼吸道症狀,診斷不難。
若是長期過量接觸鎘,可產生慢性中毒,引起腎髒損害,主要表現為尿中含大量低相對分子質量蛋白質,晚期患者可出現慢性腎衰竭,即使脫離接觸,腎功能障礙仍持續存在,腎結石的發病率也增高。還有長期吸入可引起肺部損害,主要為慢性進行性阻塞性肺氣腫、肺纖維化,最終導致肺功能減退;長期接觸鎘作業者,肺癌發病率增高。嚴重慢性鎘中毒患者的晚期可出現骨骼損害,表現為全身骨痛,即痛痛病,伴不同程度骨質疏鬆、骨軟化症、自發性骨折。另外,慢性中毒者常伴有牙齒頸部黃斑、嗅覺減退或喪失、鼻黏膜潰瘍和萎縮、輕度貧血等症狀。
4.3.3鎘中毒的治療
對於急性吸入鎘中毒,口服中毒盡早用溫水洗胃、導瀉,並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急性吸入中毒治療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關鍵在於防止肺水腫。應及早撤離現場、保持安靜,臥床休息,吸入氧氣,保持呼吸道暢通,可霧化吸入10%矽酮,以消除泡沫,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宜早期定量使用。可給予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急性食入性鎘中毒時主要采用對症治療,給予大量補液、注射阿托品用來止吐和消除腹痛。重症患者可給予血液透析治療,同時給予去鎘治療,可選用依地酸鈣鈉;若有腎髒損害時,宜半量給予。
慢性鎘中毒一般不主張去鎘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鈉治療慢性鎘中毒已引起臨床關注。痛痛病患者可每日口服或肌內注射維生素D、鈣劑治療,同時補充蛋白質,並給予苯丙酸諾龍10mg肌內注射,每周1~2次,可緩解症狀。
4.3.4鎘中毒的預防
為了預防鎘中毒,熔煉﹑使用鎘及其化合物的場所,應具有良好的通風環境和密閉裝置。焊接和電鍍工藝除應有必要的排風設備外,操作時應戴個人防毒麵具。不應在生產場所進食和吸煙。鍍鎘器皿不能存放食品特別是醋類等酸性食品。由於鎘汙染土壤,可造成公害病痛痛病,因此為了防止鎘對環境的汙染,必須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嚴格執行鎘的環境衛生標準。
4.4致癌車間
2006年,重慶西南合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二分廠某車間4名職工患肺癌死亡。“致癌車間”的報道不脛而走。該典型事件反映出我國職業病防治處在一個滑坡和動蕩的階段。衛生部門對此立案調查。衛生部發出《對酮基布洛酚(KP)生產企業進行職業病危害調查的通知》,要求各省查明職工健康損害與勞動環境危害的關係,切實保護勞動者健康。
重慶市衛生局對西南合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二分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行為立案調查,對該公司罰款15萬元,同時提請重慶市人民政府責令關閉該公司酮基布洛酚生產車間。經核查,該公司存在以下主要問題:未認真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定的職業健康監護、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誌、職業衛生培訓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職業病防治工作不到位;輕視職業病危害對勞動者健康造成的後果,事件發生後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控製危害、改善勞動條件,對監督檢查提出的整改意見,采取應付、拖延的做法,逃避責任;對接觸有毒害作業勞動者的健康監護不到位,缺乏動態的勞動者健康資料;未開展作業場所危害檢測評價工作,沒有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檢測資料,檔案資料不完整、不規範;職業病防護設施不能保證有效運行,勞動者個人防護用品沒有發放記錄。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各地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幾十年來我國職業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並逐步走上了規範化、法製化的軌道。職業病防治責任日益明晰,職業病防治體係逐步完善,查處危害勞動者健康行為的執法力度不斷加大,職業健康監護和職業病診斷、鑒定工作逐步規範,越來越多的勞動者享受了基本職業衛生服務,職業病診斷和治療水平也不斷提高,全社會關注農民工的良好氛圍正在形成。但是,我國職業病防治事業依然任重道遠。同時也希望廣大勞動者增強依法維權意識,切實保護自己的健康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