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 危害一方的地方病(2 / 3)

食用碘鹽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國家規定碘鹽必須是精製鹽,小袋包裝,有碘鹽標誌、含量和使用說明,購買時應辨認清楚;二是碘鹽應妥善保存,裝鹽的容器應避免陽光直曬、吸潮和高溫,碘鹽不宜長期存放,應隨吃隨買;三是目前食鹽中加的碘劑為碘酸鉀,碘酸鉀比較穩定,但在酸性和有二價鐵離子存在的環境中易於分解,使碘丟失,所以在炒菜、煮湯時不宜過早放鹽。

3.1.6關注不宜吃碘鹽的人

食用碘鹽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是十分安全有效的,從世界上首次食用到目前已有70餘年,還沒有出現過一起因吃碘鹽而發生的碘過量、碘中毒和碘過敏事件。但有些人是不宜吃碘鹽的,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甲狀腺炎症患者,還有生活在高碘地區的居民。《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第22條明確規定:“因治療疾病,不宜食用碘鹽的,應當憑當地縣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到當地人民政府鹽業主管機構指定的單位購買非碘鹽。”

國家規定對高碘地區的居民不供應碘鹽,對高碘地區的劃定要經衛生部門論證認定。我國的高碘地區分濱海型和內陸型二類,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沿海地帶,山西、內蒙古和新疆境內有散在分布。

3.2地方性氟中毒

在黑龍江省安達市、肇東市和肇州、肇源縣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肇加安達,一口大黃牙”,這一帶很多人的牙齒呈明顯的黃色、黃褐色,甚至有黑褐色斑紋。這種牙齒一旦形成,無論怎麼刷牙,無論用什麼樣的牙膏,牙齒也很難變白。這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得從全世界範圍內分布較為廣泛的地方病——地方性氟中毒說起。

3.2.1地方性氟中毒的發現及其名稱的由來

氟元素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居鹵素的首位,是人體所需的一種微量元素。正常的量,可以促進牙齒和骨骼的正常的生長發育和代謝。而過量氟,則可發生中毒,使牙齒和骨骼發生改變。區域性、大麵積人群中發生這種病,便成為地方性氟中毒。實際上地方性氟中毒曆史久遠,涉及五大洲,是人類必須認真防治的一種地方性疾病。

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曆史悠久。根據我國考古學家研究,在山西省陽高縣許家窖村的古人類遺址中,發現了距今已有10萬年古人類化石的牙齒上有明顯的黃色小窩。經研究證實,它就是氟中毒形成的氟斑牙。在內蒙古昭烏達盟漢旗大甸子,從近4000年曆史的夏朝人的遺骸中也發現有氟骨症的病理改變。公元223~262年我國晉人嵇康的著作《養生論》中有“……齒居晉而黃”,實際就是指氟斑牙。他雖沒有闡明氟斑牙的病因,但已經指出了這種牙病與地理環境的特定關係。應當說我國嵇康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地方性氟中毒的人。

1900年意大利醫生斯傑潘·契雅在距離那不勒斯8千米的地方,發現許多居民的牙齒表麵有黃色、黃褐色,乃至黑色的斑點,有些居民的牙齒有缺損,他起名叫“黑牙病”。他認為這種牙可能和火山爆發或水質有關。

1931年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農業實驗場的李特和施密斯兩人通過動物試驗找到了病因。他們用病區的濃縮水和水中加入氟化鈉飼養動物,發現鼠牙出現與“契雅牙”相似的改變。後來,他們進一步實驗,證實了飲水中存在過量的氟化物是引起“黑牙病”的原因。印度醫生辛格報告了印度旁遮普邦的居民除有牙齒改變外,還有骨骼的改變。他指出了這種疾病的地方性流行特點,並且第一個使用了“地方性氟中毒”這個病名。之後,經過許多人的研究,證實人們長期飲用含氟量超過1毫克/升以上的水就會出現牙齒的改變,超過2毫克/升以上的水就會出現骨骼的改變。

1932年丹麥醫生米勒等人在檢查冰晶石礦工人的矽肺病時,發現30例有“斑釉牙”的工人中,肋骨明顯增生硬化,他們指出肋骨的骨質增生硬化是“氟骨症”的典型表現,他們首先報道了工業性氟中毒,並首先使用“氟骨症”這一病名。

氟是電負性最強、化學性質最活潑的一種非金屬元素,幾乎與所有的元素都能發生作用。與水發生強烈反應,生成氟化氫,放出氧和大量熱能。在常態下氟為無色,濃集時呈淡黃色,具有劇毒和強烈的刺激作用,因為容易和其他元素化合,在通常情況下,幾乎找不到作為元素狀態的氣體氟,它總是結合成為各種氟化物而存在在空氣中很快變成氟化氫,一般條件下氟的毒性與氟化氫相似。由於氟的地球化學遷移能力極強,所以廣泛存在於地球的岩石、土壤、水、空氣、植物和動物體內,非常容易進入人體。

氟廣泛分布於地殼中。火山活動、地震和地球內部的構造運動,對地殼中氟的分布均有很大影響。因氟是活潑元素,而以不同形式存在於地殼的礦石和岩石中,已知的含氟礦石有110多種。如螢石、冰晶石等含氟量都比較高。

我國長江以北、長白山以西形成一個麵積較廣的淺層地下水高氟區。在渤海沿岸的河北省滄州市,天津市的塘沽、大港地區,遼寧省淩海(原錦縣)等地區的深層地下水含氟量均很高。一般溫泉水中含氟量也比較高。

自然界植物中一般都含有氟,但含量較低,海生植物含量較高,茶葉氟含量最高。同一種動物體內不同部位氟含量不同:軟組織含量較低,如肌肉、各髒器等;牙齒和骨骼含量最高。高氟區動物組織氟含量亦高。

自然條件下,大氣中氟較低。但有工業氟汙染,如磷肥、氟矽鹽、煉鋼、玻璃、陶瓷、水泥等工廠可釋放出氟,汙染周圍空氣,火山噴發也可使空氣氟含量增加。

3.2.2氟元素在體內的分布和排出

人類生活環境中,幾乎到處都有氟,但與人體攝氟最密切的含氟物質主要是飲水、食物和空氣。消化道是氟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如長期飲用高氟水或高氟茶、食用含氟量高的食物等。氣態氟化物和含氟的氣體及粉塵通過呼吸道進入肺,被人體吸收。如有些工廠燃燒高氟煤或生活燃煤,使空氣氟濃度增高,通過呼吸被吸入肺內。

通過飲水或食物進入人體的氟元素,很快被消化道吸收,幾分鍾後就可以經消化道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部位。

人體中氟化物總量的90%是儲存在骨骼和牙齒中的,肌肉、軟組織和其他髒器也含有少量的氟。正常人血漿中氟含量是0.015~0.1毫克/升,正常人骨骼內的氟是0.31~0.80微克/克,牙齒內的氟是0.11~0.28微克/克。每一個人每天需要氟的量是0.5~1.0毫克,成年人如果每天進入人體的氟超過3.5毫克,就會發生氟的蓄積,時間長了就可產生氟中毒。有人做過實驗:如果飲水中水氟含量增加23倍,尿排出的氟增加19倍,血氟僅增加3倍,大量的氟就會在骨骼和牙齒內發生蓄積。

氟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腎髒,占總排出量的50%~85%,糞便中排出12.9%~19.5%,還有9%~11%自汗腺、毛發、指甲、乳腺、唾液、淚腺中排出。

3.2.3人體需要氟

氟對人體的生理作用,大家公認有以下各點:正常量的氟可以促進兒童的發育。已經觀察到,在飼料中缺少氟,可以使幼鼠生長發育緩慢;氟可被牙齒釉質的羥基磷灰石結晶表麵所吸收,形成氟磷灰石的保護層,增強牙齒的硬度並有抗酸性腐蝕的能力;氟可以抑製口腔中的乳酸杆菌的活性,有助於防止齲齒的發生,所以在低水氟地區齲齒患病率高,低氟水中加入適量氟後,齲齒的患病率明顯下降;氟有助於鈣、磷形成骨鹽,促進正常的骨骼發育和代謝;氟可以維持正常人的神經興奮和傳導功能;氟還可以維持甲狀旁腺的正常功能,而甲狀旁腺是人體內調節鈣、磷代謝的重要內分泌腺。因此說,適量的氟是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

盡管氟對人體十分重要,但過量的氟會引起慢性中毒。過量的氟進入人體後,可引起牙齒、骨骼、腎髒、神經、內分泌腺、肌肉、軟組織等全身變化,其中以牙齒、骨骼的改變最為明顯。過量的氟會引起人體中毒。過量氟對牙釉質(牙齒光滑的外表層)、牙本質、牙骨質都可以造成損害。它可直接損害發育期的牙齒造釉初期細胞(造釉母細胞)、阻礙牙釉質的發育和正常牙礦物質形成的過程,使牙釉質發育不良,牙釉質失去光澤,表麵粗糙,出現白粉筆樣改變(白堊)或黃褐色色素沉著。

過量的氟還對腎髒、心血管和人體內分泌係統有損傷,從而引起腎功能降低、動脈硬化性心髒病,還可以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代謝。

3.2.4地方性氟斑牙

氟化物對牙齒的侵害主要是破壞牙釉質的正常結構。在顯微鏡下觀察,正常牙釉質是非常規則的棱晶排列,當過量氟侵入後,牙釉質遭到破壞而失去棱晶排列,形成斷斷續續的球狀體,或多種多樣的不規則形態,使牙齒表麵呈凹凸不平,失去正常的光澤而呈白堊狀;並且出現堅固的淺黃色、褐色、黑色的色素沉著;牙質變脆,易於磨損及脫落。氟斑牙的改變以前牙為重,氟斑牙形成以後,終生不能消退,不僅影響美容,也影響功能,妨礙消化。

為了分辨氟斑牙的不同類型與輕重,曾有過許多分類分度方法,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用“丁氏”法。但從臨床病情出發,分成3種類型。①白堊型:極輕微者,牙麵的光澤,色彩基本正常,僅部分牙齒表麵出現白色不透明斑點。較明顯者,斑點的體積擴大,表麵失去光澤,呈粉筆樣白,有時也可有極輕微的黃色,此型即稱白堊型。②著色型:在白堊改變的基礎上,牙齒有明顯的黃色、黃褐色,乃至黑褐色斑紋。此型稱著色型。③缺損型:除前兩型改變外,牙齒出現淺窩或斑塊狀缺損,牙齒表麵有明顯的凹凸不平,牙齒出現碎裂、磨損,以致牙外形顯得不整齊,稱為缺損型。以上3型可混合、交叉存在。一般規律是氟濃度越高,後兩型病情程度依次增重。

3.2.5地方性氟骨症

氟骨症,也就是骨骼氟中毒。它都有哪些症狀和體征呢?有人歸納成8個字。

痛:氟骨症可引起全身骨骼和關節疼痛。開始是發作樣一陣一陣痛,以後變為持續性痛。以腰背部及膝、髖關節疼痛明顯。關節不發紅、不發熱、不腫脹,與氣候變化沒有關係。疼痛在休息後、夜間及晨起時加重。經過稍稍活動可以減輕。早期患者疼痛比較輕,隨病情發展疼痛加重,到晚期反而有所緩解。有神經根和末梢損害者,可出現放射性疼痛。痛覺、觸覺異常,甚至消失。

麻:氟骨症患者常有四肢麻木,有時好像有螞蟻在皮膚上爬,醫學上稱作“蟻走感”。

抽:常有小腿和前臂抽筋,一天可抽幾次。神經係統中毒或因氟中毒引起一過性低血鈣都可以引起肌肉抽搐。

緊:自覺四肢發緊,一是由於疼痛;二是由於肌肉痙攣;三是由於關節囊和關節周圍韌帶出現增生骨化而覺得四肢關節發緊。肘、肩關節活動受限,不能梳頭、洗臉,嚴重者長期臥床不起。

硬:這是氟骨症患者最突出的一個體征。患者的胸椎、腰椎像“板樣硬”,不能自由屈伸和側彎。頸椎活動受限,不能抬頭望天。髖關節、膝關節活動受限,不能下蹲,連解大便都得站著或後背靠著牆。

彎:病到晚期,脊柱佝僂,四肢屈曲,脊柱嚴重呈弧形後彎曲,也就是常見的彎腰駝背。胸廓的肋骨受擠壓畸形,關節可嚴重彎曲固定。

縮:由於長期行動困難,多年甚至幾十年臥床不起,全身肌肉萎縮,骨骼強直、變形。

癱:重症氟骨症患者可佝僂著身子長期癱瘓在床。癱瘓的原因:一則由於脊椎孔裏的韌帶和脊椎骨骨質過度增生,壓迫神經,使神經麻痹;二是脊椎和大關節周圍韌帶、肌腱骨化,使關節發生固定。這種患者十分痛苦,翻一下身子十分困難,臀部、背部長期壓迫,血液循環不好而出現一片片的褥瘡。

3.2.6地方性氟中毒病區的形成

世界上約有40個國家有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如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朝鮮、墨西哥、阿根廷、荷蘭、西班牙、意大利、摩洛哥、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南非及北非一些國家等。印度是世界上患氟中毒病最多的國家之一,僅地方性氟骨症患者就有100萬人以上,僅次於我國,可稱得上是“氟病大國”。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國流行也很廣泛。現已查明,在我國除上海外各省(市)、自治區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氟病發生與流行。按氟中毒氟的來源不同,病區主要分為飲水型、燃煤汙染型和少數飲茶型。

飲水型病區:淺層潛水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北、長白山以西的地勢較低窪,地下水徑流條件不好的地區,如山西、山東、河南、河北、甘肅、寧夏、新疆、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自治區。深層高氟地下水型病區,主要分布在渤海灣沿岸的河北滄州地區,天津塘沽、大港地區,遼寧錦縣、磐山縣地區。泉水型病區,全國分布散在、局限,一般20℃以上的溫泉含氟量均較高。

燃煤汙染型病區: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兩岸附近及以南的邊遠山區,如湖北、四川、湖南、貴州、雲南等14個省。

飲茶型病區: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西藏、雲南、新疆、內蒙古等省、自治區的有飲茶習慣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

3.2.7氟斑牙變白

治療地方性氟中毒,著眼於3個方麵:緩解症狀,促進機體排氟、減少氟吸收。後者實際上仍然是預防的一部分。到目前,從骨骼X線改變的角度觀察,尚未見到徹底治愈的病例。一旦得了氟斑牙,將終生不能消退,通過治療可以改善狀況或起到美容的作用。治療包括兩方麵內容:一是脫色,適用於無缺損隻有著色的氟斑牙;用棉簽蘸少量4.5%鹽酸塗擦牙齒著色的部位,持續5~20分鍾使牙麵著色由深變淺。再塗75%氯化鈉軟膏,用紫外線照射15分鍾(燈口距牙麵5厘米),照射過程中應多次塗氯化鈉軟膏,使其均勻分布於牙麵上,每周一次,輕者1~2次,重者6~7次可完全脫色。也可用30%過氧化氫5份加乙醚1份配合溶液,用棉簽蘸該液擦洗著色部位,每次30分鍾,2~3天擦一次,一般4~5次即可脫色。二是光敏固化,適用於著色和缺損型氟斑牙,是目前治療氟斑牙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牙齒著色或缺損比較理想的方法,但需具備一定條件的口腔科來治療,如需複合樹脂、光敏固化機、潔齒機、打磨機等專門設備。

3.2.8預防地方性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