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1 / 3)

第十一條最理想的是母親純以母乳喂養嬰兒至六個月大,然後加添其他食物。

第十二條平衡心態,心理健康。

遠離癌症十二條的核心。

遠離癌症十二條,從生活做起。

肺癌患者旅行指南。

肺癌患者快樂旅行指南。

旅行始終是誘人的期待,即便是癌症也不能阻止人們這一願望。但出行之前還是要做一些準備的,健康畢竟是快樂出遊的前提。那麼,肺癌患者和家人在旅行前該考慮那些問題呢?谘詢你的醫生當然是最重要的,不過,下麵的一些知識可能同樣是有用的。

旅行前谘詢。

飛行有些肺癌患者可能不適合飛行,在飛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氧氣濃度和大氣壓力的變化。例如,一個腦轉移瘤的患者或者剛剛做過腦部手術者,會因此誘發或加重腦腫脹,而增加腦部壓力出現頭疼、惡心、嘔吐、視物不清,或其他顱內高壓的表現,嚴重時發生腦疝危及生命。手術後10天內的患者也不適合空中旅行,否則可能因為氣壓的變化出現傷口腫脹和疼痛。

大氣壓力的變化,同樣會引起淋巴水腫,尤其進行過淋巴清掃的患者,會出現相應區域的腫脹。

長途旅行肺癌最近進行了外科手術者,可能不適合連續性長時間旅行。因為腫瘤患者常常合並高凝,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發生血栓的風險增加。其實,飛行、久坐本來就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體力狀況癌症的有些治療方法,如化療和放射治療,常會使人在治療期間及治療後容易產生疲勞,可能會限製旅遊的強度和行進的速度。

日光照射化療和放射治療可使皮膚暫時或永久對陽光照射更加敏感,造成皮膚更容易受到傷害。如果旅行的目的地是海灘,或大量時間在戶外,就要注意了,至少需要加強皮膚的紫外線防護措施。由於雪地對太陽的強烈反射,同樣應該注意類似的問題。

接種疫苗化療、放射治療及類固醇治療將削弱人體的免疫係統,不但降低抗病能力,也會降低使用和接種疫苗的有效性。所以到世界的某些地區時要注意。

旅行前準備。

藥物為方便使用應隨身攜帶。考慮到丟失的可能和轉運中時間的延誤,應將藥物放在手提包內,而不是托運的行李箱中。另外,如有可能應將藥物和原包裝盒、說明書一起攜帶,以避免藥物混淆,也方便海關查驗。

預防為減少發生血栓的風險,應充分補充水分和經常站起來走動,至少1小時需要走動一次。谘詢你的醫生,如果行程中可以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藥物將會有益處。

對於上肢或下肢淋巴水腫,彈力繃帶或彈力襪將會有益,可能會減少水腫發生的幾率及嚴重性。規律的活動也同樣有益。

個人衛生經常洗手,注意食品衛生。

攜帶醫療信息行前,請你的醫生給你寫一個病情或用藥摘要,包括過敏情況、診斷和治療計劃以及用藥情況。在整個旅行過程中,該文書以及緊急醫療信息要隨身攜帶。

如參加旅行社,需提前了解旅行信息,協調並獲得幫助。例如:飲食的限製、特別住宿、輪椅,以及醫務人員隨行及醫療服務情況。

記住旅遊可以讓人疲憊,應計劃一些休息時間幫助消除疲勞。

最後,盡量放鬆,享受您的旅遊生活吧!

聰明找對好醫生。

病人在到醫院就診的時候都希望能夠遇到一個好醫生,好醫生真的是隨便遇到的麼。

醫院是個醫生雲集的地方,我們或許會遇到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脾氣好的、有耐心的醫生,或許也會遇到不如我們意的醫生。一個聰明主動的病人,不會隻是靠運氣去碰到好醫生,其實好醫生是聰明的病人自己找來的。

那麼,怎麼找對適合自己的好醫生呢。

首先,我們應該感謝現代社會的信息發達。現在每個醫院都有自己的網站,也有很多麵向大眾的各醫院醫生評價的網站,通過這些網站我們可以查到哪個專業哪個醫生擅長什麼類型的疾病,也能了解他們的學曆、從醫經曆等等,還能參考其他就診過的病人的評價。此外,各大醫院門診樓裏,一般都有專家醫師的具體介紹,不僅有學曆、從醫經曆,還會有照片、主攻方向、突出科研課題等等都角度的介紹。

如果對網站、醫生介紹都研究過了,還可以到醫院的導診台進行谘詢,如果有足夠的耐心、問題提的比較到位,導診台的工作人員一般也能夠給你推薦到不錯的醫生。此外,在各大醫療網站、論壇發帖谘詢,也會有熱心的病友和專業醫師提供不錯的建議。

拿什麼標準去衡量好醫生呢。

我們拿什麼標準去衡量這些“眾說紛紜”的好醫生呢?獲得信息隻是第一步,這些信息隻不過提供了公眾認為的好醫生,並非就是適合你的好醫生。從一個患者嘴裏說出來的好醫生,也許隻是因為他上次去看病時,醫生滿頭白發、態度和藹、輕言細語,給他開的藥還不算貴,臨走還交代了回家以後的注意事項——這是一個看上去有人情味的好醫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