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匈奴14(1 / 3)

第十三章 一統高原

(冒頓)既歸,西擊走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悉複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與漢關胡河南塞,至朝那、膚施,遂侵燕、代。是時,漢方與項羽相距,中國罷於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強,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班固《漢書·匈奴傳》

1

冒頓親率一萬騎兵,衝上月氏陣地,高舉長刀,向著亂作一團的月氏軍隊急衝。月氏兵士見來者是一個單於裝束的人,右大都尉雷布木高喊道:“活捉匈奴單於者,賞黃金一萬斤!”軍士紛紛調轉馬頭,高喊“活捉匈奴單於”。冒頓長刀一揮,就有十數個月氏士兵傾倒在地。

匈奴戰士見主帥勇猛,兵士也不甘示弱,長刀上下翻飛,在月氏軍中,如入無人之境。月氏軍隊見左大都尉雷布木被對方挑於馬下,個個心中驚恐,無心戀戰。冒頓大喊:“活捉韃胡雷亞,打到蓮花穀!”兵士們,也都齊聲喊道,一路狂奔,朝著月氏河口大營的核心部位急衝而去。

與此同時,茨胡達拉所部、烏鱧木所部、冒頓所部和丁零、樓煩等部也大都攻上山頂,匈奴三十萬大軍猶如決堤之水,迅速吞沒了月氏河口大營。

西亞雷和韃胡雷亞知大勢已去,心中沮喪,帶著手下將領和軍士,奮力廝殺。西亞雷手持長刀,在匈奴軍中左衝右突,刀起刀落,連續斬殺匈奴數十個騎兵。冒頓殺得性起,連連大吼,長刀過處,人頭落地。丁零王休木和樓煩王亞目勳見匈奴大勝在即,生怕冒頓斥責自己有二心,便也都奮勇殺起月氏兵士。茨胡達拉、曼頓所部和醍醐逐疆所部作戰更是勇敢,所到之處,人馬傾翻,將士死難,天色微明時,月氏左賢王十多萬人馬便被折殺大半,餘下的小部人嗎,跟隨西亞雷和韃胡雷亞,卷旗棄甲,馱殘扶弱,一路向西潰逃而去。

這一戰,匈奴取得決定性勝利,西亞雷和韃胡雷亞率領一萬殘眾,向西逃匿。冒頓聞報,著令丁零王和樓煩王率眾追擊,不得延誤。二人心中有一百個不情願,但懾於冒頓天威,隻好硬著頭皮,帶部屬呼嘯而去。冒頓下令,曼頓所部組織人馬收拾戰場,安撫傷者,並將死難的本族兵士屍首收攏,就地掘坑埋葬,即刻生火燒肉。各部首領得令,各司其職,不到半天功夫,就把一片狼藉血汙橫流的戰場收拾幹淨。

西亞雷和韃胡雷亞看到匈奴軍隊潮水一眼衝上了焉支山,大為驚駭,催促人馬,加快撤退速度,無奈人馬眾多,且帶了輜重及金銀珠寶並糧秣等,走起山路上異常緩慢。西亞雷道:“可令士兵丟掉糧秣及牲畜,老幼奴隸等可尋崖穴林躲避。精壯部隊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窟窿峽,設防布陣!”

窟窿峽(今甘肅民樂與青海祁連縣交界處)雖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卻在祁連山內。也就是說,通往月氏蓮花穀單於庭卻不必途徑窟窿峽。西亞雷和韃胡雷亞率軍還沒到達,其焉支山大營便落入匈奴之手。出乎意料的是,匈奴隻是派出了丁零王和樓煩王所部,將撤進窟窿峽的月氏左賢王所部團團圍起,雖然時時派人關前叫陣,但沒有實質性進攻。

烏鱧木及醍醐逐疆所部在焉支山稍事休整,便隨著隨後趕到的冒頓大軍從戈壁沙漬之間徑直揮師向西而去。韃胡卓利派來的增援之兵剛走到龍頭山一帶就遭遇到匈奴先鋒部隊,殺紅了眼的匈奴軍隊見到月氏敗軍,迅速掩殺過去,月氏軍隊還沒擺開陣勢,就被匈奴大軍衝得七零八落,卷旗而逃。

獨立大將軍扈達頌帶著一萬精兵,騎著快馬,便奔馳便張弓搭箭,一支支飛箭像是蝗蟲一般,向月氏軍隊傾瀉。月氏軍隊猶如受驚的野兔,三五成群,抱頭掩耳,順著來路向著月氏單於庭蓮花穀狂奔。冒頓催動大軍,一路追趕殺戮。一有空閑,戰士們從馬鞍下取出壓爛的肉塊,一邊騎馬奔馳,一邊大口嚼食。不到一天時間,冒頓大軍就衝到了距離蓮花穀不過百餘裏的瓔珞峽前。

2

這一戰,匈奴暫時解除了月氏的威脅,將之從中分割開來,一部分逃向西域,在天山南麓、伊犁河上遊一帶定居,另一部分在流沙中,孤懸於外,四麵受敵。在今天的敦煌一帶,月氏王韃胡卓利的日子也不怎麼好過,先前投誠和臣服的西域小國見匈奴強盛,反叛之心蓬勃而起。對月氏的政令和軍令采取不合作或者頂撞的態度,這使得月氏王羞怒異常,而平息內部的叛亂和抵觸情緒,最好的辦法便是掄起戰刀殺戮其中最為囂張者——月氏王決定首先拿樓蘭國王開刀,爾後又將車師分為兩國,削弱實力。

順利取得月氏單於庭的冒頓,此刻正站在昔日的月氏王宮內——物是人非,勝者的英雄豪氣——這一刻,冒頓的感受與攻占東胡單於庭之時略微有些不同,前者是他稱霸北地的第一步驟,後者則是拓展新疆域的又一次重大勝利。站在月氏單於宮,冒頓胸中藍圖已然鋪開。

想起前些年入質月氏,初次被押見韃胡卓泰單於的情景——當日為階下囚,現在卻是帝王霸主,變換如此之快,地位如此懸殊,令人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