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匈奴7(3 / 3)

頭曼抬頭看看金碧輝煌的拱頂,以及四邊的鑲金牆壁,琳琅滿目的珠寶及飾品,歎息一聲,忽地站起身來,大聲道:“即可傳令左右賢王及前線各部王侯,率本部人馬後撤千裏,至陰山(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東南)之外三百裏駐紮,伐木設欄,並占領有利地勢,以防秦軍直入。”

匈奴這一次大遷徙,引發了西域各民族遷徙交融。而對於頭曼不戰而撤之舉,蒙恬有點意外。——遵照始皇帝詔令,秦國在河套南北地區設置了34個縣,重新恢複九原郡(內蒙包頭市東南)。公元前211年,嬴政下令從榆中、北河(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東北岸)遷移3萬人,用於屯墾戍邊。這一次大移民,是繼趙武靈王招納東胡人為騎兵後,因戰爭而發生的又一次較大規模的民族融合。

4

楊柳吐絮結葉,眾草蔓延天涯。蒙恬令人率民夫,在臨河、高闕廣築亭嶂,不斷加固城池,使之與隴西郡相互通達毗連,各地駐軍隔山相望,臨河對應,燃狼糞以為警報,形成了功能齊全、效用顯著的報警與防禦係統。

與此同時,從九原郡直達雲陽長達一千八百多裏的直道全麵竣工。以致涇(河)、渭(河)分明——聯通秦之後方邊境要地——始皇帝聞奏,異常高興,禦駕西行,再次勒石為碑,大頌功績,重重封賞蒙恬等人,轉而巡查南方。到琅琊台,立石紀功讚說:“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徙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人跡所至,無不臣者……”然後東行,在泰山、碣石、會稽、嶧山等處,勒石紀功:“(寡人)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憂恤黔首,朝夕不懈……功蓋五帝,澤及牛馬”等等。

始皇帝三十七年七月(公元前210年),嬴政巡視至沙丘(今河北平鄉縣東北),先趙武靈王趙雍遇難地,嬴政突感不適,將隨行丞相李斯、宦官趙高、次子胡亥叫到榻前,擬詔書,召太子扶蘇回國繼位。

還沒等到詔書下達,嬴政便魂遊西極了(史稱“沙丘之變”)。天縱英才的嬴政最終還是被自己打敗——妄圖千秋的王業傳至二世,便在反叛烽煙中轟然倒塌。嬴政的失敗,不在於嚴律苛政和殺人無算,在於察人不明,用人不當;在於其好大喜功,妄自尊大……聰明一世的李斯,其成就與愚蠢程度成正比,與堅決維護主上王權的趙國丞相肥義相較,李斯是一個極端自私的仕者,一個以自己得失為最高政治方向甚至不擇手段的人。

善於察言觀色,極盡諂諛的宦官趙高素知李斯與蒙恬、蒙尚素來不睦,攛掇說:“聽聞太子扶蘇與蒙恬交好,今一並在河套與匈奴作戰,扶蘇繼位,隻怕丞相不再是李斯,而是蒙恬了。”趙高的這句話,真可謂“醍醐灌頂”,一言驚醒夢中人——經過一番激烈思想鬥爭,李斯最終決定與趙高合謀,篡改嬴政詔書,派人假傳聖旨,將太子扶蘇賜死,扶持胡亥登基稱帝。而遠在河套前線的太子扶蘇和將軍蒙恬,直到胡亥繼位,君臨天下之後(公元前209年),才接到嬴政駕崩的消息。

這一消息,對扶蘇和蒙恬來說,無疑驚天霹靂。扶蘇呆楞許久,才放聲號啕,涕淚縱橫,直哭得天地昏暗,山河變色——而就在扶蘇悲慟不止之時,皇帝遺詔也到了河套,傳位胡亥,早已是鐵定事實,扶蘇賜死,也沒讓扶蘇感到十分震驚——既然傳位胡亥,當然不能留太子在世。

扶蘇止住哭聲,拜謝隆恩,當即抽出長劍,朝自己脖頸削去。蒙恬看眼疾手快,按住扶蘇自刎劍刃,說:“皇帝新崩,遺詔及傳言未必屬實,待你我不日回到長安,查探屬實之後,再行決斷不遲。”扶蘇仰天長歎道:“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說完,沒等蒙恬再次阻攔,鋒利的劍刃猶如一道迅即閃電,噌地一聲,扶蘇喉管開裂,鮮血噴濺而出,身體轟然落地。

蒙恬放聲大哭,所部將領一個個跪地嚎啕,三十萬秦軍聞聽,也都悲泣出聲——高亢悲愴的哭聲猶如洶湧的潮水和崩塌的雪山。

正在三軍痛哭之間,大風驟起,飛沙走石,瞬間遮沒了整個天空,三步之外,看不清任何東西。

大約半日,大風驟止,日光降臨,高闕城中,一片狼藉。趙影、李鐸、趙連等人驚魂稍定,才發現蒙恬及太子屍首杳無蹤影。趙影令士兵全城搜索——連茅廁都沒放過。又分派兵馬,出城分頭尋找,仍舊沒有發現蒙恬及太子扶蘇蹤跡。

得知太子扶蘇自殺及蒙恬失蹤的消息,頭曼放聲大笑,眾臣僚也都咧開嘴巴,大笑出聲。少頃,頭曼忽然收住笑聲,臉色怪異,鬱鬱道:“蒙恬乃是一代名將,星宿降世,一生縱橫,所向披靡,如此結局,叫人心寒。太子扶蘇,仁厚慈愛,若繼承大統,必四海承平,國富民強,滅我,指日可待。”眾臣嗯嗯出聲,表情紛雜。

趙影令全軍披麻戴孝,以示哀悼。然後帶著蒙恬的三十萬大軍,棄了廣臨河、高闕和河套腹地,回到九原郡。

頭曼單於下令在匈奴全境廣置亭嶂,修築城牆,然後放馬向東,收複失地千餘裏。

與此同時,胡亥殺諸公子,李斯也沒逃過厄運,被腰斬於市。在趙高蠱惑下,征五萬壯夫到鹹陽為其圈養狗馬禽獸,以為取樂——以致泱泱大國:“刑者相伴於道,而死人日積於市。”“法令誅罰,日益深刻。”(《史記·李斯列傳》)“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仇。”(《漢書·賈山傳》)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魚腹剖書”“篝火狐鳴”,殺官起義;九月,項梁、項羽殺死會稽郡守殷通,得精兵八千,響應起事。泗水亭長劉季不甘落後,私放所押刑徒,“斬蛇起義”。至此,剛剛安靜下來的中原又是馬蹄橫飛,戰刀閃亮,內戰不休。

始皇帝嬴政窮多半生心力,獨立或者代趙武靈王創立的中原一統至聖偉業,雖短時而效長——“(始皇帝嬴政)開後世一統之局,定郡縣之製。其政治上之設施,(於後世)關係可謂極大。焚書坑儒……北築長城,南戎百粵。內開馳道,建鹹陽宮殿。物質上之種種建設,亦至偉大。(錢穆《秦漢史》)因了其自身的原因及二世“秦法益峻”,使煌煌大秦一統之業,尚“未見衰落之象”(梁啟超語),便在其死後不久灰飛煙滅,歸於楚漢,終被劉邦鯨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