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那個年代,人們相信,在人之外,始終有一些無可抗拒、無處不在的力量,在高淼天空和浩瀚大地,總有詭異而又無所不能的神靈存在,並掌控了人間的一切。
為此,在夏朝末年,娰履癸與湯的戰爭中,定然也會出現神鬼助陣的驚險場麵。但無論是什麼,一個通靈人的異能畢竟有限,更多的巫師聚在一起,肯定會召請到更多的神靈與異獸。
對這一點,娰履癸及其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很清楚。對娰履癸來說,目前形勢是:湯軍已趁著大霧突破淳維所部防線,攻勢迅猛,後續源源不斷。一旦淳維所部後撤,就等於給湯軍放開了一道缺口。為此,娰履癸一邊增兵支援,一邊下令阿木龍及早作法延請烏龍神獸前來助陣,以解燃眉之危。
阿木龍快步走上空曠山頂,迎著雷電和暴雨,舉起手中的桑木杖,大喊道:“蒼天佑夏,誅殺叛賊!”頃刻間,雷電交加,桑木手杖上的黑龍忽然騰身而起。數丈之長的黑龍大吼一聲,聲音比雷聲更為銳利。然後升至半空,又一個深潛,落入伊水,濺起一股巨大的水柱。原本暴漲的伊水突然洶湧不止,巨浪滔天。乘坐木筏渡河作戰的商湯之軍一個個被掀翻在水裏,死亡的嚎叫和驚恐的逃跑混作一團。
山下淳維率領數倍於敵軍的兵士,將先前登岸的湯軍逐步分割,逐個圍殲。湯、伊尹、仲虺、終古等人聞報,知道娰履癸邀請了巫師或者通天之人。仲虺轉身向湯說:“我王不必傷心,暴桀氣數將盡,如此掙紮,不過回光返照。”湯歎息一聲,看了看仲虺和伊尹道:“二位賢臣不要誤會,本王隻是眼見生靈塗炭,人為馬踏刀砍,心有不忍。並非有意責怪二位賢臣。”
終古道:“施法之人,定是前番脫逃的昆吾國巫師阿木龍。”
湯道:“此人是何出處?”終古道:“大王,據小臣所知,據說此人先為奴隸,地位卑賤,性格韌強,喜獨處,好冥想,長仰望,善沉思。有一次作戰,頭顱幾乎被砍掉。誰知,數日之後,卻又完好無損地又返回昆吾國,除了脖頸上的刀疤之外,全無損傷,且突然間有了呼雲喚雨及通曉天地、醫治病恙、施養巫蠱之能。今夜伊水之龍,定是此人呼喚施放而來。”
終古說:“大王不要著急,臣早就聽說,世間之物,相生相克,一物降一物。臣下在大夏之時,曾聽說亳地以西百裏之遙大河中有河神,以南百裏山間,有山神;如果能請得兩神並力,一定能可製住阿木龍的法力。”仲虺道:“太史說的是,臣記得,在長葛之戰當中,那阿木龍就施展過法力,使得我軍受挫。請來河神、山神助戰後,阿木龍法力大衛削弱,夏軍大敗。誰知道,此人竟然沒死,且投靠了昏庸荒淫,暴虐無道的夏桀!白費了一身才能。”
4
首戰得勝,夏軍士氣大振。姒履癸第一次這樣的開懷大笑,皺紋舒展。當晚,姒履癸做出決定——自己百年之後,帝位傳於長子淳維。說完,就叫人取了王者標誌——烏龍印和夏王朝的盤龍王旗,當著阿木龍、淳木和烏蘭等臣子的麵,交給淳維。淳維猶豫了一下,跪地接受,稱頌王恩。
巫師阿木龍拄著手杖,看著被正式加冕的淳維,毫無表情的臉上,兩隻眼睛格外明亮。
這一戰險勝,阿木龍功不可沒。對於巫術妖法,姒履癸早聽說過不少傳說,但親眼目睹,還是這一次。也知道,阿木龍的法力和異能,遠比數十萬軍隊更具威力,可在翻雲播雨之間,灰飛煙滅。不僅全殲進犯之敵,而且還極大地威懾了敵軍統帥,從心理上給予沉重打擊。
阿木龍的威望在軍隊和各諸侯、方國之中迅速提高。姒履癸一下子改變了對阿木龍的冷談態度。當即封阿木龍為大夏國太史兼國師。
此外,在姒履癸逐級封賞,夏軍士氣空前高漲,人人精神亢奮。
湯則憂心忡忡。
伊尹道:“大王不要憂慮,這一次,夏桀僥幸得勝,雖可提振士氣,但夏朝早已形同日暮,隻要調整策略,再由仲虺延請河神、山神助戰,不日之間,就可擊潰夏軍!”仲虺接口說:“勝敗乃是兵家常事,再說,夏桀以阿木龍巫術暫時獲勝,不能服人。如臣下所料不錯,太史終古已出去多時,相信這幾天,河神、山神就會來到,那時候,再引兵出擊夏桀,必獲全勝,直搗鳴條。”
湯聽了二人的話,臉色和緩,少頃,又歎息了一聲說:“勝敗不足慮,隻是,眼見眾生喪命,士卒慘死,於心不忍。倘若可使死者回生,本王願放棄此戰,即使被夏桀喂養毒蛇,也無怨恨。”大臣們聽,躬身齊聲道:“大王仁愛寬容,心懷悲憫,是為我商湯立國根本,以此仁愛,攻伐無道,必可取勝!”
正是初秋,草木搖黃,風吹千裏。幹淨的天空中,流雲如練。大地上的植被層層剝落,露出最原始的本質。
而最殘酷的戰爭也隨之到來了。
阿木龍奉命出外尋求援助,但收效甚微,且有很多神仙和方士反過來勸他助商湯滅夏。理由幾乎相同,都說:天道輪回,夏桀氣盡。姒履癸暴虐,遲早必忘。湯定能成為一代雄主,助之不僅可名載史冊,還可彪炳功績於當朝……而阿木龍無動於衷,反過來對那些神仙和方士說:“湯世代為夏臣,受恩不思回報,
以言語之仁,謀算之義,籠絡收買,引誘間離。湯之仁義不過出自私心,乃是以寸心愚弄眾生,以私義蒙蔽上蒼之舉。”
盡管如此,任阿木龍說破喉嚨,那些神仙和方士仍舊不肯出手相助。
阿木龍無奈,返回鳴條。終古延請而來的河神和山神竟然移水搬山,將兩軍之間的伊水搬到別處。山神以太行山石為武器,猶如暴雨一樣投向夏軍。河神以冰雹做箭,席卷整個夏軍。
阿木龍站在山頭上,舉起桑木手杖,念動咒語。烏龍長嘯一聲,衝天而起,加入混戰。
神仙鬥法,兩軍士兵趁勢戰作一團——揮舞的刀矛穿透對方身體,巨石落處,肉醬一片,冰雹落在頭上,便直穿肉身。烏龍在空中展開鱗甲,遮擋巨石和冰雹。山神和河神見狀,放出胯下麒麟和猛貅,張著血盆大口,揮著尖利巨爪,衝向烏龍。烏龍見對方來勢凶猛,猛然一個翻身,怒吼一聲,收起鱗甲,揮動長爪,與麒麟和猛貅展開激戰。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人和人,神仙和神仙,猛獸和猛獸,山石和冰雹,構成了驚心動魄的戰鬥景觀。數天後,烏龍漸漸不支,動作緩慢。猛貅和麒麟看準時機,將烏龍抓咬得渾身是傷。烏龍疼極,連聲怒吼。阿木龍舉起手杖,嘰哩烏拉地念動咒語。仍還在奮力作戰的烏龍猛然撇開仍舊凶猛的麒麟和猛貅,返回手杖。山神和河神見阿木龍收回烏龍,便催動麒麟和猛貅,加入戰團——巨蹄揮處,血肉橫飛,血盆大口翕張之間,便有上百人喪命。正在奮力作戰的夏軍,陡見原在空中的巨獸也加入戰陣,心中驚恐,紛紛後撤,而人的腳力怎能與神獸相比,夏軍在奔跑之間,便被巨獸一口吞食或者踏成了血肉之漿。死難者的鮮血彙集成何,成千上萬的將士屍體漂浮其上,自高崗而向山坡,再溪流,進而入大河和海,以致海水變紅,映紅大地,也映紅迢遙九天。以致飛鳥絕跡,植被暗淡,山石烏黑,泥土紫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