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王森也特地為大家做了佛跳牆,醉排骨,扳指幹貝,肝花和八寶紅鱘飯。
佛跳牆這是閩幫菜中的席名菜。相傳這道菜是福州錢莊一老板設家宴招待福建布政司周蓮,由其夫人親自操辦,采用雞,鴨、肉和海參,魷魚、魚翅、幹貝、海米、豬蹄筋、火腿、羊肘、鴿蛋等18種原料,輔以紹酒、花生、冬筍、冰糖、白蘿卜、薑片、桂皮,茴香等配料,效法古人放在紹酒缸內文火煨製而成,取名“福壽全”。周蓮大快朵頤,讚不絕口,回去即命衙廚鄭春前來求教。鄭在用料上偏重海鮮,減少肉類,味道更加香醇可口。後來鄭自辭去衙廚,開設聚春園菜館,供應此菜,生意興隆。一次幾位舉人和秀才慕名而來,品嚐此菜。端上這道菜後,揭開蓋,香氣四溢,眾人品嚐後無不讚好,爭相吟詩作賦,有人當場吟詩讚曰:“缸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菜名由此改為“佛跳牆”。
而佛跳牆的做法也非常的講究,先在選料上,需要魚翅二兩,蹄筋四兩,幹貝四粒,豬肚三分之一個,豬腳圈六圈,芋頭一杯,大白菜半顆,紅棗十二粒,蓮子半杯,蔥半支。
調料薑三片,醬油一匙,酒二大匙,鹽糖各半匙,水適量。
做法第一步將魚翅、蹄筋、豬肚、豬腳加入蔥、薑、酒過水氽燙;
然後第二步將幹貝、紅棗、蓮子分別浸軟,大白菜過燙,芋頭切塊油炸;
第三步把處理過材料加調味料一起放入鍋內煮開後續煮五分鍾,再悶兩時才可食用。
醉排骨是福建省福州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每逢過年過節,福州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這道菜。因其香味濃鬱,令人陶醉,故名之,桔紅色,酸甜微辣,外脆裏鮮嫩。福州無人不知無人不愛。
做法那就更特別了,將排骨切成多塊長方塊。將菱粉、酒、鹽、蛋白各少許調和在一隻碗裏;再將芝麻醬、番茄醬、辣醬油、咖喱粉、芥末、糖、酒、鹽、胡椒粉、麻油、醬油、醋調和在另一隻碗裏。
開溫火熱豬油鍋,將排骨放入菱粉、蛋白糊裏抓一抓,再放入油鍋氽熟,然後將排骨取出,濾去油,盛在盤中。鍋裏的油也同時倒出。
最後將大蒜頭拍碎,下原熱鍋炒香,倒入調和盛有芝麻醬、番茄醬等調料的碗裏,一起澆在排骨上即好。
至於扳指幹貝的“扳指”是福州地方曲評話“先生戴的戒子”,用以書時擊鑼配音,玉質,比一般戒子厚大,“扳指幹貝”是以白蘿卜製成形似“扳指”的圓筒,中間釀有幹貝名,故名。成品黃白相間,素雅美觀,鮮嫩軟潤,清淡芳香。
做法將白蘿卜去皮洗淨,切成長的段,橫切麵成圓形薄鐵筒,套取蘿卜柱,每個蘿卜柱分別用圓形薄鐵筒紮透,去掉蘿卜心呈“扳指”形,每個“扳指”均填入幹貝1粒,裝完擺入扣碗,澆上幹貝汁上籠屜用旺火蒸爛取出,再將蒸汁潷下待用,翻扣於湯盤中。
然後把炒鍋置中火,倒入幹貝汁及蒸汁煮沸,加精鹽、味精調勻,起鍋徐徐淋於“扳指幹貝”上即成。
最後就是肝花,此菜酥脆香鮮,味美適口,佐酒甚宜。
先將每塊油麵筋切成片,再把地瓜去皮,洗淨,切同麵筋一樣大的片,然後炒勺置旺火上,下花生油燒至八成熱,將麵筋片下鍋過油,倒進漏勺內瀝油,再置旺火上,下花椒粉煸一下,放入麵筋片、地瓜片翻炒,加入白醬油、白糖、味精顛炒幾下,裝在盆裏,倒下幹澱粉裹勻。
將油皮打開淋上清水使其變軟,隨後攤平,放上麵筋片、地瓜片卷成圓棍形,用麵粉調成糊封口,用旺火上籠屜蒸,待涼後每卷切成兩段
最後炒勺置旺火上,下花生油燒至七成熱,將油皮段下勺炸至金黃色時倒入漏勺瀝油,切成斜片,疊在盤上即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