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輝煌之史序篇

美國軍火大王杜邦不是指一個人,而是指一個龐大的家族,一個擁有190多年曆程的軍火、化學及金融界的壟斷資本集團。而這個壟斷集團的締造者就是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

皮埃爾·塞繆爾·杜邦·德·尼莫爾降生於巴黎以南60公裏處的古都尼莫爾郊外一個貧窮的鍾表業世家。這位皮埃爾·S·杜邦聰明早慧,文章寫得不錯。成年後,他不想繼承家業,立誌要成為文學家或朝廷重臣。

24歲時,皮埃爾撰寫的經濟論文《對國家財富的觀感》發表,引起了當時法王路易十六任用的啟蒙主義者、貴族出身的金融家和大資本家雅克·杜爾果的注意。他召見了這位青年作者並與之交往。在杜爾果的提攜下,皮埃爾被任命為禦用刊物《農商與財政雜誌》的編輯。26歲時,皮埃爾娶瑪麗·勒·迪伊小姐為妻。隨後,瑪麗生了一個男孩,取名維克托·瑪麗·杜邦。不久,瑪麗又生下了一個男孩,他就是“杜邦帝國”的創始人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這個好聽的名字是伊雷內的教父、皮埃爾的恩人杜爾果取的,意思是“自由與和平”。但是,這位伊雷內日後的所作所為與“自由”、“和平”毫不相幹,卻與其反義詞“統治”和“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當然,這是當時誰也沒有料到的。

在次子伊雷內降生後的十幾年裏,皮埃爾在路易王朝擔任過各種官職,參加過1783年英國和美國(原英國殖民地)之間的談判以及巴黎和約的簽訂工作,成了調解美國獨立戰爭的法國的代表之一,並與起草美國《獨立宣言》的傑弗遜總統和富蘭克林成為好朋友,皮埃爾因完成此次重大使命有功,於1783年12月被法王路易十六封為貴族、王朝的商務總監並擔任波蘭國王的顧問,成為赫赫有名的保皇派政治家。

次年9月,妻子瑪麗病逝,皮埃爾回到尼莫爾的宅邸居住。此時,長子維克托已經長大,但他並沒有繼承其父皮埃爾努力工作的進取精神,而是以懶散、淺嚐輒止的態度對待一切。他總是一幅吊兒啷當的公子哥派頭,辦事能力較差,以至在父親主管的商務部當個低級秘書也不行。他喜歡的工作是作為巡視員周遊各省,盡情享受別人招待的美酒佳肴。盡管這樣,還是“朝中有人好作官”,以後,放蕩的維克托以外交部見習生的身份被派到費城駐美大使手下,後來大使因事被召回,他便成了代理大使兼大使總領事,成了響當當的外交官。

伊雷內與哥哥相反,他辦事慎重、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性格內向。還有一點與他的父兄不同,那就是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和鑽研精神。父親皮埃爾有一位老朋友,即被稱為“法國近代化學之父”的安東尼·拉瓦西。這位化學家是設在埃鬆的法國皇家火藥工廠的廠長,還是路易王朝最後一任財政大臣。他是皮埃爾家的常客,喜歡與皮埃爾討論農田土壤改良問題直至王朝的政治經濟方麵的大事,而這些都是小伊雷內所感興趣的東西。拉瓦西也很喜歡他,帶他參觀埃鬆火藥廠,拉瓦西告訴他:隻要將硝石磨碎後的粉末再加上硫磺和碳攪拌好就是火藥。硝酸鉀、硫磺和木炭三者的比例是7∶2∶1。拉瓦西還給小伊雷內講了不少有關火藥製造的知識。

不久,伊雷內就在拉瓦西的火藥廠學習並開始工作。正是拉瓦西和埃鬆火藥工廠給這位後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公司創始人打下了最初的專業基礎。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裝起義,攻破專製製度的象征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了。新貴族皮埃爾是個頑固的保皇派,當法國左翼力量日益壯大時,他卻與國民警衛隊司令拉斐特一起建立了讚成君主立憲製的資產階級保守派組織“1789年俱樂部”,為維護國王的統治甘效犬馬之勞。

1792年,次於伊雷內與蘇菲姬結婚,同年8月10日,革命勢力推翻了法王路易十六的統治並將其處死。1794年,原財政大臣、伊雷內的教師拉瓦西也被送上斷頭台。

不久,皮埃爾·S·杜邦因卷入反革命騷亂被捕下獄,麵臨被處決的境地。7月29日,雅各賓派首領羅伯斯庇爾和其他21人被大資產階級反動派處決。8月25日,皮埃爾獲得自由,回到了自己的莊園。

到了1799年,皮埃爾關於在美國建立所謂“邦提尼亞”殖民的投資計劃獲得巨大支持,他得到了各界人士幾百萬法郎的資助。拿破侖的新政府認為皮埃爾是“王黨”,決定將其放逐美國。這樣,1799年10月2日,杜邦一家13口人,包括皮埃爾、從費城歸國的維克托和次子伊雷內以及他們的家屬,登上一艘叫“美國之鷹”號的破帆船啟航駛往美國。

1800年1月1日傍晚,飄揚著杜邦家族旗幟的破帆船“美國之鷹”號駛入羅德艾蘭新港。盡管沒有誰前來歡迎被放逐來此的法國貴族,但杜邦一家還是無比高興。因為他們畢竟獲得了自由之身,並且可以在新大陸上大幹一場了。皮埃爾這位“逐臣”可不是窮光蛋,他帶來了大批的家具、衣服,身藏24萬法郎,此外還有100多萬法郎正在托運中。杜邦一家落腳在新澤西州的貝爾根斯角一幢早就安排好的寬敞房子裏,環境很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