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進出口貿易公司的招牌就出現在皮埃爾設在紐約豪華辦事處的門前。在貝爾根斯角的家中,皮埃爾向他的子女們闡述了他的“邦提尼亞”計劃,提議購買美國土地,再以高價轉手賣給個體農民。皮埃爾的計劃受到了全家多數人的歡迎,隻有諳熟美國情況的長子維克托認為它不切實際。皮埃爾的好友、美國副總統傑弗遜也致信提出忠告:“關於您在弗吉尼亞的亞曆山大周圍購買土地的計劃,我認為最好打消此念。自‘斷頭台’式的革命以來,國內反法風聲日緊……”傑弗遜還告訴他目前土地投機商已滲入西部並抬高地價等情況。對此,皮埃爾根本聽不進去,直到後來在事實麵前碰了壁才認輸。皮埃爾還提出了創立油輪公司、和西印度群島的法屬哥德羅普島進行轉口貿易等一係列計劃,但不是因為客觀條件不成熟,就是情況發生突然變化,沒有一個落到實處。最後實行的是次子伊雷內提出的“第八計劃”即製造軍火的計劃。正是這個奠定了杜邦財閥的基礎。
至於實行軍火計劃的基地,伊雷爾選中了位於特拉華州威勻明頓城外的一條水流湍急的布蘭迪瓦因河。它是特拉華河的支流,其流量為每秒280立方英尺,足以推動火藥廠的動力渦輪。這個地方除水流量理想外,還有兩點也十分理想:一是樹木繁茂,這是製作木炭的原料;二是有大量花崗岩,便於取石建廠房。還有,這裏居住著不少法國人,他們都是從聖多明各奴隸暴動成功後逃亡的難民,願意拿比美國人更低的工資為伊雷內幹活。火藥專家伊雷內大喜過望,馬上進行了預算:如果每年生產火藥16萬磅(7.25萬千克),銷售額有4萬多美元,扣除總投資3萬美元,還有1萬多美元的利潤。另外,在當時的美國新大陸上,火藥是各地各業必需的,不論是開墾田園,還是修築運河、橋梁和道路,移民們都少不了它。他把這個想法向父親講了出來,皮埃爾被兒子的見解所折服,立即派他和維克托去法國籌措製造火藥的機械和工人,並向剛剛當選的傑弗遜總統報告此事,同時“希望將來能與美國政府簽訂購火藥的合同。”
1802年4月27日,在杜邦家族的曆史上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伊雷內和維克托的朋友亞曆山大的弟弟博迪,以6740美元的價格合夥買進了當地人布魯姆廢棄的棉織工廠。就這樣,杜邦火藥廠成立了,杜邦公司的曆史開始了。僅僅10年之後,它便成了全國最大的火藥公司。它的創辦人,當然是火藥專家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輝煌的杜邦公司曆史由此拉開序幕。
2.飛速發展的火藥托拉斯
路是一塊易斯安那東西橫密西西比河和落基山,南北從墨西哥灣至加拿大的法國殖民地,總麵積為82.8萬平方英裏(214.4萬平方公裏),農業與政治要地。1802年4月,皮埃爾向傑弗遜總統建議從拿破侖手中買下該地,做為美利堅合眾國的領土。這個重大建議與傑弗遜總統的觀點不謀而合。傑弗遜認為美國的民主與繁榮取決於自由民移居自由土地的能力。總統即派皮埃爾代表他去巴黎和拿破侖進行秘密談判。名義上,此事由總統的特使門羅辦理,但實際上皮埃爾·杜邦是執行人。1803年5月8日,拿破侖簽署了賣地條約,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將路易斯安那賣給了美國,平均每公頃3萬美元。美國在這筆交易中得到了驚人的實惠,將領土一下子擴大兩倍。年底,傑弗遜寫信給皮埃爾·杜邦,對其“愛國行為”表示衷心的感謝:“祝賀你能在有生之年,在為千百萬未出世的人們造福的一筆交易中作出了貢獻。這筆交易將使地球上一部分區域變得遼闊廣大,我指的是當今美利堅合眾國的疆土。”
具有商人基因的杜邦家族當然是很會利用有利的時機的。1803年7月,伊雷內得知其父在這筆交易中所起的作用後,馬上給傑弗遜寫信,要求政府給杜邦家新建的火藥工廠以優惠。不久,他得到了一份提煉政府所有硝石的合同。這樣一來,美國政府就成為伊雷內的最大買主。
先進的技術、廉價的勞動力、政府的優惠、日益擴展的市場,這一切構成了牟取暴利的杜邦公司創業階段的基石。1804年春,伊雷內·杜邦完成了首批黑色火藥成品,並將其送到兄長維克托·杜邦在紐約格林威治街的貿易公司。維克托立刻在報上刊登廣告,宣稱杜邦火藥公司生產的這種黑色火藥優於任何火藥。維克托的廣告決非言過其實:這種火藥色澤漆黑,爆炸力很強。用戶馬上看中了它。美國海軍訂了2.2萬磅(約10噸),西班牙駐美大使訂了4萬鎊(約18噸),此外,美國陸軍部訂購了12萬磅(約54噸)精製硝石。1804年杜邦火藥銷售額為1萬美元,1805年增加到3.3萬美元。1812年第二次美英戰爭前後,杜邦公司的買賣做大了。戰爭期間共向政府出售了100多萬磅火藥,這使公司能將獲得的愈來愈多的利潤中的絕大多數用於擴大再生產。杜邦家的名氣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