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發行的1萬股中,洛克菲勒優先占有2667股,哈克乃斯占有1334股,威廉、佛拉格勒、安德魯斯分別占有1333股,其餘的2000股,留給鐵路公司作贈品。當時,組織股份有限公司被認為是壟斷市場的一條捷徑,隨著“標準石油公司”的創立,洛克菲勒的事業日益興旺發達。古人雲:三十而立,這年剛剛30歲的洛克菲勒,不僅擁有了嬌妻愛女,而且擁有了一份令世人矚目的事業。

當初約翰全力以赴親自經營、指導,就是希望公司能造出自己的運油車和貨廂車。這也是使他壟斷“下遊”邁出第一步的緣由。

在紐約的第五街上,座落著53層高的摩天大樓——洛克菲勒中心。大樓前是洛克菲勒的雕像。

艾克森公司的根據地就是洛克菲勒中心,它現在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集團經營企業。公司有股東30萬,年收入500~600億元。標準石油創始時僅有5人,然而在短短百年之間,就迅速擴展到今天這樣龐大的規模。

今日的油輪已取代了昔日的鐵路,艾克森公司的500多艘油輪,每天在世界各地通過休斯頓、倫敦和東京三大分公司,分秒不停地向總公司彙報全球115個產油地港口和270座目標港口的油輪行蹤。這就是下遊控製。當年佛拉格勒——迪貝爾的協議的簽訂,就是下遊控製的開端。也可以說,佛拉格勒說服迪貝爾的一瞬間,就是決定洛克菲勒和其公司命運的轉折時刻。

標準石油公司一成立,正趕上歐洲爆發了普法戰爭,海上的運輸業癱瘓了,賓州石油出口業也隻好中斷。原油價格下降,精煉石油業也受到影響,洛克菲勒麵臨著困難重重的財務。“這樣下去會垮掉的!”佛拉格勒憂心仲忡。“不要緊,歐洲戰爭不會持續多久的。想想南北戰爭結束時石油需求量猛增的情形,我們的未來是一片光明。這次經濟不景氣擠垮了大批小型的中間企業,形勢對我們很有利,我們一定能達到完全壟斷的境地。”這是一個真正有才華有遠見臨危不懼的人,洛克菲勒能夠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中,氣魄恢宏地抓住看似不利卻有利於完成壟斷的時機,和佛拉格勒再度並肩作戰,把克利夫蘭那些崩潰的石油產業弄到了手。

當時,離石油產地最近的克利夫蘭與匹茲堡有全國石油產業產數股份,另外50%在東部的紐約、費城等城市的企業中。標準石油公司控製著全國l/5—l/6的石油產業,即使這1/6也夠大的了。經濟不景氣造成全國油產量隻有600萬桶(合95.3億公升),光標準石油一家就生產了100萬桶(合5.9億公升)。

麵對這樣的成就,洛克菲勒並沒有就此止步。正向他所說的,經濟的不景氣會擠垮一大批小型的中間企業。他巧妙地利用了這次機會完成了壟斷。

4.謀求發展死亡協定

洛克菲勒清楚地知道,對所有煉油公司來講爭取到便宜的運費是取勝的關鍵。

精明能幹的佛拉格勒又一次展開了鐵路外交。他來到湖濱鐵路公司開門見山地說:“你們希望接受大筆長期的生意嗎?”“那當然了。”“好,現在我們春、夏季不再用水運,把四季的生意全交給你們公司怎麼樣?”

在鐵路運輸同樣不景氣的情況下,能得到如此大樁的生意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豈有不接受之理?當然,他們肯定要給標準石油一筆可觀的回扣,但即使這樣,他們仍然會比那些沒有固定運輸任務的鐵路公司有賺頭,於是湖濱鐵路公司十分欣喜地接受了生意,雙方皆大歡喜地完成了一筆交易。這又是一個秘密契約。契約規定:標準石油公司運送每加侖石油的運費需付10美分,其他石油公司則需付36美分,但鐵路公司隻拿10美分,其餘部分均歸洛克菲勒所有。這樣一來,標準石油公司即使不做任何石油買賣,也可以坐享26美分的運費收入。

洛克菲勒在鐵路方麵獲得了更加優惠的運費之後,他繼續運用標準石油公司的經濟和權力神通與各個鐵路打交道,並從中取得越來越大的回扣。這些回扣大部分都是由擅長外交的佛拉格勒與對方商談成功。後來,標準石油公司不僅保證交運整列車整列車的石油,同時還製造和提供能像同一形式的容器一樣裝在鐵路平板車上的自己的大油罐,再後來又在側軌旁建造自己的油罐和倉庫,隨後又為自己交運的東西保火險。這些做法都使標準石油公司更密切地同鐵路聯合起來,從中得到越來越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