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洛克菲勒這一批巨富的興起,“百萬富翁”這個詞開始進入美國人的生活之中,成為億萬美國人的理想人物。

以賓州為基地發展成世界鋼鐵大王的青年卡內基,與洛克菲勒齊名。他稱在南北戰爭中大發橫財的洛克菲勒為“劊子手”,意思是說他賺起錢來不管別人死活,手段毒辣。這位比洛克菲勒大3歲半的卡內基,也是洛克菲勒同時代的一位巨富。他來自蘇格蘭,童年時代貧困而卑微,幹過紡織廠的鍋爐工、送過電報,移民到美國加利加尼河畔後,他服務於賓州鐵路公司,後來當上了這家公司匹茲堡區段的負責人。做煤炭和建材生意積累了不少資本。依靠這些資本,他創立了鋼鐵廠。初期的原油不景氣和南北戰爭時期,他買下了油井地,逐漸稱霸了鋼鐵行業。到1881年,他創建了美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卡內基兄弟公司,躋身於美國首富之列。以他這樣的經曆,卻稱洛克菲勒為“劊子手”實在有點“五十步笑百步”之嫌。

當然,卡內基的話也不無道理。在拍賣公司之後,洛克菲勒便一手壟斷了石油的精煉和銷售全過程,的確是一種“劊子手”的手段,洛克菲勒財團創業以來直到今天的100多年,一直沿襲著這個傳統。埃克森公司(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石油公司之一)采用的不也是“劊子手”的手段嗎?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石油開采業又掀起了一次熱潮,盡管後來慢慢平息下去了,但是煉油業卻取得了飛速發展。從技術到工具都前進了一大步,這就使煉油業開始步入現代化工業行列。

3.事業發展開始壟斷

在開采石油的熱潮中洛克菲勒已經占領了國內市場,他又把目光放到了國外。於是他叫來了弟弟計劃進軍國際市場。

“你去一趟紐約吧!”洛克菲勒語氣堅定地對弟弟威廉說。“到紐約去幹什麼?”“我想再開一家‘洛克菲勒’公司,目的是開拓石油出口業務,我已經分析預測了,歐洲的石油需求量一直在遞增,我們要盡快打開歐洲市場,你的頭一個任務就是使明年的出口量增加70%。”“然後呢?”威廉摩拳擦掌,接著低聲問道。“再就是銀行這頭,克利夫蘭這兒利息是高出了名的,華爾街的利息卻很低,希望你和他們搞好關係。我們要擴張,資金越多,我們發展的本錢也越豐厚,我們要獨霸世界!”兩兄弟的手握得緊緊的。

弟弟威廉踏上了征途,約翰則坐鎮在克利夫蘭躊躇滿誌地指揮著全局。他把總部移到了市內最繁華的珍珠大街。

石油產地是在賓州亞利加尼河和產油河的上遊,所以當時把勘探石油采油等工作稱作上遊工業,精煉和銷售則為下遊工業,洛克菲勒的最終意圖是控製下遊工業,他對上遊工業毫無興趣。煉油廠正紛紛興起,克利夫蘭已有50家,位於紐約長島的也有8家。在波士頓、新哈芬、新澤西、巴爾的摩等東岸工業城市,也不斷出現新的煉油廠。在賓州這個原料產地既做上遊工業又做下遊工業的公司至少有30家,它們都擁有自己的煉油廠。洛克菲勒兄弟公司有煉油廠16家,每周能出品900桶(合14.3萬千克)精煉油。洛克菲勒清楚,他遲早會同競爭對手爆發激戰的,所以他先走了一著去壟斷“下遊”產業。

洛克菲勒後來成為人們痛恨的特殊人物,是由於他采用的手段是殘酷無情的,方法是詭秘的。當他的買賣和煉油廠有了擴充時,他的對手們受到打擊卻都蒙在鼓裏;當他把克利夫蘭的競爭者都買過來後,他保守這件事的秘密,讓他們裝著還在彼此競爭,使他們在其他真正的競爭者中間充當間諜的角色。洛克菲勒的確是詭計多端,為了戰勝對手,不惜挖空心思。這種爾虞我詐的商業競爭,其殘酷性絕不亞於一場兵戎相見的戰爭。

1869年,石油業逐漸進入經營困難的地步,2月1日,各大油田主人成立了賓州原油生產協會,他們攻擊稅收,申請專利,但卻不敢麵對現實解決開采過多、原油過剩的問題。煉油業同時受到衝擊而陷入困境。由於原油價格和提煉後的精煉油價格相差無幾,使煉油公司無法獲利,加之產量又往往超過市場需求,大公司尚可過關,小公司簡直叫苦連天。

在一片掙紮與混亂之中,洛克菲勒集團依然穩住陣腳,繼續發展。一些有眼光的人認為投資洛克菲勒集團有利可圖,便想參加進來。但洛克菲勒擔心外人投資進來,會妨礙他控製公司的權力,他可是要把公司大權緊緊地握在自己手中。他建議由於公司已超過有限合夥經營的效率,可按照法律把“標準石油公司”改為合資的股份公司。3個合夥人經過商議,於1870年1月10日在俄亥俄州創立了“標準石油公司”,沿用原名。公司一夜之間便改頭換麵,新的股份公司資本額為100萬元,分成一萬股,每股麵值100元。公司創始人為5人:由洛克菲勒任董事長、其弟威廉任副董事長,佛拉格勒為秘書兼會計,安德魯斯為廠長,另一位是佛拉格勒的伯父哈克乃斯(公司的幕後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