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商人初露鋒芒
洛氏家族的第一代創業者約翰·D·洛克菲勒,於1839年7月8日生於紐約州西部地區的一個農場裏。
在小約翰11歲這一年,父親大比爾(威廉·洛克菲勒)涉嫌施暴家裏的女傭被起訴了,當法庭要傳他時,大比爾就逃出去了。
自從父親失蹤了以後,作為長子的約翰自然就擔起了家裏的重擔,他得在田裏幫忙,有時還要擠牛奶。約翰把自己的工資按每小時0.37元計算,全都記在本子上,準備父親回來時再向他結帳。當時,約翰就讀於一所十分嚴格的私立中學。又是學習,又是勞動,回家吃過飯,他倒下就睡,頭腦裏懷著對父親的思念和疑問,進入夢鄉。
一天深夜,父親回來了,小約翰拉開門,說:“要不要叫醒媽媽?”
父親默默地搖搖頭,仁慈地看著漸漸長大的長子。
“這個是給你的。”父親又象往常一樣把三張1元的新鈔票塞到約翰手裏,俯下身,吻了吻他的額頭,微笑著說:“去睡吧!我的兒子。”
“爸爸,太謝謝你了。”小約翰歡天喜地,毫無睡意,說:“這些錢,我還要存起來,派用場。”
“你的瓷罐裏,大概存了不少錢吧?”
“我貸了50元給附近的農民。”小約翰滿驗驕傲的神情。
“哈?50塊嗬?”這下父親驚訝了。“一年利息7.5%,到了明年就能拿到3.75元的利息,另外我在馬鈴薯田裏幫你的工,每小時0.37元,明天我把本子拿來給你看。其實,像這樣出賣勞動力是很不劃算的。”
小約翰毫不理會父親的驚訝,滔滔不絕地說著,一副精明商人的口氣。
1853年,父親把全家大小遷移到克利夫蘭。克利夫蘭那時像個湖濱商港,客貨輪船白帆輕揚,來往於港口。洛克菲勒放學後常常到碼頭閑逛,看商人做買賣,他常獨個兒站著,凝視著那一片熙熙攘攘的忙碌景象。
1855年9月26日,約翰開始了人生的新裏程,他找到了一份工作,薪水是每周3.5元。
“人生隻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人生隻是錢!錢!錢!在美國尤其如此。”父親每次回來,總是不厭其煩地給約翰洗腦,向他灌輸金錢意識、商業意識,約翰深受父親的影響,便決定中途輟學,早一天從事生意,他一直很想投入這個多彩的實業世界。
於是,念完了高二以後,約翰便去念了3個月的商業專科學校。
3個月的速成教育,僅學會了會計和銀行學,之後他尋找職業。他敲過銀行經理的門,找過他從小就不喜歡的鐵路公司,小商店他不願意去。幾周烈日下的奔波,他終於找到一家叫休威·泰德的公司,這是一家兼營貨運業的中間介紹商,他的工作是會計助理。
1855年9月26日,後來成了他個人日曆的喜慶日,他把它當作自己的第二個生日來紀念,他後來回憶說:“就在那兒,我開始了我的商業生涯。”
絲織高帽,條紋牛仔褲(大概是向父親借的),背心上掛著金鏈子。這是約翰第一次上班時的裝束。人們後來回憶他說,16歲就已經很有派頭。他雖然是個新手,且隻經過3個月的專業訓練,但他卻顯得那樣老練,那樣有條不紊,這一切,都預示著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除了公司的賬簿,他當時還另備了一個自己用的賬簿,封皮上寫著“總賬A”,看來比公司的賬簿還重要。他在領到第一周薪水之前,在第一頁支出欄記著:手套1雙2.5元。五大湖地處美國北部,冬天很冷,於是約翰決定買一付手套。在下麵的支出欄裏還有:教會奉獻0.1元,救濟貧困男子0.25元,救濟貧困女子0.5元。
約翰是一個虔誠的浸信會教徒。
雖然每天麵對著桌子,未免枯燥,但約翰卻把這看成是學習生意的絕好機會,他可以聽到休威和泰德談有關出納的問題,這可是生意的秘密啊。
約翰是一個非常認真的會計人員,每當水電工來清款,老板大都是清多少就付多少,他卻要把每一項目仔細查清後再付款。一次公司高價購進的大理石竟然有破損,約翰於是到一家家的運輸公司去要求索賠。休威極為欣賞約翰的這種處事能力,於是把月薪調整到25元,第二年又把年薪升為500元。
後來泰德退休了,休威少了一個夥伴,於是更加器重約翰。約翰除了會計工作,還兼與鐵路公司和船運公司的外交工作,是休威不可多得的好幫手。
約翰在休威公司一共服務了3年半。在第三年裏,他自作主張地收購了小麥和火腿。“約翰,你是怎麼搞的,竟自作主張買起小麥來了。我們公司是以居中介紹抽取傭金和辦理貨運來賺取利益,投機的生意可是從來不做的!”休威埋怨地說。
“董事長,根據新聞報導,英國即將發生饑荒,現在趁機把貨運到紐約再出口,一定可以賺大錢。另外,我還訂購了80桶高級火腿腸呢!”約翰為自己頗有預測的經營頭腦而得意。他不止收購小麥、玉米,還購進肉幹、火腿等加工食品,甚至還賣食鹽。不久,英國真的發生了饑荒,休威公司把囤積的貨物向歐洲出口獲得了巨額利潤。一時間,約翰成了古亞和加河一帶人們談論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