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信息,把握機會,敢於冒險。這是約翰踏入商界成功的第一步,也是他認識自我價值的契機。
“請把我的年薪調整為800元。”約翰向老板提出加薪請求。但休威卻拒絕他說:“難於從命”。
他料到會有這個答複,他已決定自己創辦公司了,這才是他施展才華的抱負。
19歲的約翰·洛克菲勒和一個叫克拉克的青年合夥開辦了一個穀物和牧草經紀公司。兩人商定資本隻需4000元,每人出2000元。約翰當時口袋裏隻有一張800元的存折。
怎樣湊齊這2000元呢?約翰想起了父親。
“爸爸,你不是答應過我,說等我21歲時就分給我1000元遺產嗎?現在就給我,好嗎?我正需要它呢!”約翰滿臉嬌氣地對父親說。
“可是,你離21歲還差16個月呢!”
“那還不是一樣,遲早還是我的嘛!”
“嘻嘻,那可不一樣,你要提早提取也可以,但得扣除16個月的貸款利息,年息算10%好了”
“太謝謝你了,爸爸!”約翰一跳三尺高。
“不,道謝尚早,等你賺了錢再謝我。穀物、糧草、肉品的經紀商是一定很有前途的。要知道,東部的食品需求是隻會增加不會減少……”
“是要賣給歐洲的!”約翰趕緊糾正父親的話。
“歐洲?你是說要把穀物、肉品都運到英國、法國去?”父親驚訝不已且大惑不解。
“是的,爸,是運到歐洲去。”約翰平靜地回答了父親,大比爾呆住了,不相信19歲的兒子竟有這麼大的氣魄和自信心。
約翰的新夥伴克拉克是個愛擺架子的自負家夥,在約翰麵前總是擺出一副國際人士的樣子,張口就是英國(他是英國人)。30歲的克拉克教訓約翰說:“沒說的,英國和歐洲的情況我很了解,不懂事故的你跟著我幹就行了。”
克拉克那種優越神情真讓約翰受不了,但既然合夥,為了事業,約翰還是忍下來了。
開業不久,公司遇到倒黴事。中西部的農業區遭到了霜害,作物幾乎沒有收成,農民用來年的穀物作抵押要求他們付定金。
一聽要付定金,克拉克嚇壞了,別看他平時牛皮吹得大,其實膽小無能,一共4000元資本,怎麼能付定金呢?克拉克一時無措,一些同業經紀商也紛紛倒閉了。
約翰沉住了氣,他去找教會認識的朋友、某銀行的總裁漢迪,請求貸款。他從銀行貸得2000元回來,“國際人士”克拉克再也不敢以老大自居了,他們的地位換了個兒。
在他們的辛勤經營下,第一年營業額為45萬元,獲純利潤200元。
正如約翰·洛克菲勒所估計的,第二年他們的利潤高達1700元,不是預定的3倍而是4倍。在他們結賬後僅2周,南北戰爭爆發了。
這時歐洲正好發生寒害,農產品價格上升了好幾倍。在這種形勢下,約翰·洛克菲勒成了借南北戰爭而發大財的商人之一。
2.細心謹慎涉足石油
洛克菲勒隻身一人到了石油產地,石油的生產情況和行情,使敏感的洛克菲勒憑直覺意識到石油有不可估量的開發前途,他決意投入到這新興的產業中去。
洛克菲勒並不盲目蠻幹,他幾次去產油區實地勘察,密切注視著石油的漲落行情。最後,他對老夥伴克拉克說:“現在動手為時尚早。”“為什麼?”克拉克很不服氣地問道。“挖出那麼多的油,行情隻有往下跌。”洛克菲勒平靜地說,“看樣子還得跌。”他冷冷一笑,又說:“挖油的人全是笨蛋,不看行情,隻顧瘋狂地挖油。”“你不是說石油很有潛力嗎?”“那當然了,但現在時機沒到,行情還會向下跌,還不到漲的時候,所以現在不能動手搞。”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雖然油市不再暴跌,但稍一回升就會再跌,正像他當時分析的:人們對石油的需求尚有限,加之往外運輸不利,毫不控製的盲目開采造成了生產過剩。
在人生的馬拉鬆賽上,讓別人打頭陣,找準機會再迎頭趕上是很明智的。“不管打先鋒的如何吹牛,絕不可盲目下手。”洛克菲勒做中間商時一直把這句話當座右銘。
南北戰爭爆發了,洛克菲勒暫時放下了石油,依舊向歐洲販賣著中西部的食品。這時,單是華盛頓政府對這些食品的購買就遠大於供給。這時,長洛克菲勒8歲的佛拉格勒又同他一起經營販賣北軍需要的食鹽,於是約翰·D·洛克菲勒便同享利·佛拉格勒因販鹽而暴發,成了南北戰爭時期顯赫一時的風雲人物。
石油行情繼續暴跌,由每加侖0.22元的最低價跌至0.13元/加侖。沒過多久又跌到1桶0.35元,每桶化加侖,l加侖連10分錢都不到,簡直就同水一樣賤。
油井的所有人為阻止這瘋狂的下跌,換回損失,相約把每桶油售價定為不得低於4美元。
這是生產者的自衛本能,我們現在稱之為“產地卡特爾”。生產過剩和行情暴跌,使卡特爾方麵不得不減產,否則價格不能回升。可這樣一來就沒人購買,大量滯銷是必然的。
一桶油才賣0.35元,而運費卻要花3塊錢,運輸也成了石油滯銷的症結所在。冷眼旁觀的洛克菲勒計算著:一桶油的運費是30美分,而一桶隻賣0.35元,所以“產地卡特爾”賣一桶4塊錢也賺不了多少,這是洛克菲勒一直未插手石油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覺得生產秩序混亂,掘鑽設備落後,連接生產地與消費城市的運輸管道不良,所以很難獲取巨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