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趙新貴同誌見過幾麵,因公務繁冗未及長談。知道他已有兩本書:《北方閃爍的星辰》、《渭北崛起的新星》。
這個趙新貴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勤奮、進取。他似乎永不滿足,永不停步。似乎在拚命地學,不停地寫。報告文學、散文、小說、詩詞、雜文、論文、通訊,見啥學啥,見啥寫啥。謳歌改革,宣傳先進,讚美祖國山河,批評社會弊端。
沒有人布置這些任務,更沒有人在後麵催促。許多同齡人在“修長城”,玩撲克,不但消磨“八小時之外”,而且浪費“八小時之內”。而他,就像賊攆似的往前跑,拚命地學,不停地寫。
我常常感到這種人精力過剩,尋找了一條正路宣泄。這種人充滿熱情,不時地會迸發出來。這種人就像鄉間老人心目中那些吃不飽、幹不乏的小夥子!同這些生龍活虎的人在一起,感到生活的活力,感到一股催人奮進的力量。
我覺得青年人也好、中年人也好、老年人也好,都應該從這種人身上汲取力量,把自己的生活搞得更充實、更豐富,富於進取和更有意義。
為趙新貴所著《多彩集》所寫的前言
幽香醉人茉莉花
我喜歡花,經常有朋友送來一些盆栽。但我總是養不活它們,沒有多少日子就枯萎了,剩下一摞花盆堆在陽台角上。隻有這盆茉莉,卻至今鮮鮮活活地展現在我麵前。
這株茉莉花,是那麼小巧玲瓏,那麼清香幽雅。她沒有牡丹的高貴,沒有玫瑰的熱烈,沒有梅的孤傲,菊的冷峻,也不如鬱金香那般的亭亭玉立。她的花蕾是一朵淡淡的小小的白,無意顯露,無意招搖,更無意撩撥,無意征服,她卻牢牢地吸引了我。我不時地掩卷擱筆,久久地注視著她,欣賞著她。她那幽幽的清清的香,沁人肺腑,使人迷亂、陶醉,讓人心旌飄搖。怪不得福州市、蕪湖市等風景迷人的地方指定她為市花。怪不得古人讚美她“應是仙娥宴歸去,醉中掉下玉搔頭”!
為了這株茉莉花,我翻書查字典地希望更多地知道她。原來茉莉花出自波斯,移植南海。她是喜暖怕冷的性情。我說她是“熱不死的茉莉花”,是花中的“共產黨”。每當烈日炎炎、酷熱難耐的時候,她就越發地茂盛,越發地清香,越發使人感到涼爽宜人。“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這是宋代詩人劉克莊對她的描繪。茉莉花還應是一味中藥,它的花、葉可清熱解毒,根有麻醉功效。茉莉花傳至中國,據說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而人們知道最多的卻不是它的小而誘人的花,而是茶。茶是中國的國粹,古時稱喝茶為吃茶,而吃茶者無不知茉莉花茶者。於是便有一美麗的故事產生。傳說古時一位讀書人讀書入迷,無意中將一把茶葉撒於桌前的茉莉花上,不料花引茶香,餘味無窮。此後人們便在茶裏放上茉莉,茉莉花茶因此而成,千古流傳。
茉莉花,原本是地處熱帶的菲律賓語言,意思為“純潔忠誠”。這樣看來,她應是愛情的信物,是忠誠的標誌。我久久地看著眼前這株茉莉,她竟是如此惹人憐愛!那麼多鮮豔活潑的花朵都謝了、敗了,離我而去,她卻乖乖地活著、長著。那柔嫩綠黃的枝葉,那小巧潔白的花兒,恰似一純情少女,既艾艾怨怨,企企盼盼,又輕輕款款,呢呢喃喃。我勞作一天,帶一身疲倦走進這屋,坐在這盆茉莉花前,盡情吮吸她送來的清香,看著這朵朵小白花兒,頓時解去一身的勞頓,除去滿肚子的煩惱,癡癡迷迷,恍入仙境,如在夢鄉,好不舒坦自在!
這株茉莉花,我真喜歡她。
right1996年發表於《陝西日報》星期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