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沙漠之舟(2 / 2)

這幾天,負責籌劃和領導生產的高主任,一天東奔西跑,忙極了。這位陝北老鄉,從小在延長油礦學徒。以後當了技工,又當了車間主任,可以說是一個實幹出來的煉油能手。他臉麵黧黑,穿著一身褪色的藍衣服,十八九年的鬥爭生活,使他有一種濃厚的工人氣質,誠懇爽直,樸實精明。我們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和廠支書、技術員及負責基建的工段長,研究驗收和國慶節能否開爐的事情,而且正在和工段長爭論著什麼。

原來,工段長覺得基建已提前完成,可以很快接受新的任務,不願意派人參加驗收;而高主任非要他們派人參加驗收不可:“大家都為工作,為爭取國慶節開爐,不共同負責咋行!”於是,雙方就吵起來了。自然,這是一種有益的爭吵。雖說我不了解實情,也不知道分歧是怎麼統一的;但是,在國慶節這一天,我確實看見這座沙漠裏的煉油廠的煙筒冒煙了。

國慶節一早,煉油廠就歡騰起來了。茫崖石油局的黨委書記和局長們來了,青海省黨政慰問團來了,青海省話劇團的演員們來了,油泉子探區的職工們也來了,簡直可以說是人山人海,擁進了小小煉油廠裏。人們擠在一起,興奮地談論著,說著讚美的話。

開工典禮在沙窪裏舉行。最使人激動的是高主任獻禮的場麵。會場背後,煉油廠的煙筒升起了黑煙,又漸漸地變成白煙,衝天而去。高主任走上台子,是過於興奮呢,還是不習慣這個場麵?他靦腆地笑著,沒有一句話,用微微發抖的雙手,端起桌上一個盤子,盤裏放著三個瓶子,裝的是煉油廠第一次出的油,他向會場群眾舉了起來。一陣激烈的掌聲,歡呼聲,震動著沙灘,震動著天上的白雲。接著,他轉過身,沒說啥話,把三瓶油,獻給了青海一位副省長和代表們,於是又是一陣歡呼聲。

柴達木的第一爐油煉出來了。從此以後,盆地就有了自己的汽油、煤油,不再全部依賴從盆地外麵拉油了。奔跑在戈壁灘和大沙漠的司機們,也不再因缺油苦惱了。各個探區的鑽井工程,也不再因缺油而影響運輸工作了……這是盆地降低成本、多快好省的一舉,是盆地力爭上遊、走上自給自足的第一步。我想,這就是人們所以熱烈地慶賀小小煉油廠開工典禮的緣故吧!

歌舞節目開始了。可愛的男女演員們,放開嗓子唱吧,舞吧!也許,大沙漠的烈風,會吹得你們嗓子發啞,舞步零亂;可是,不要緊,你們是在為柴達木的建設者而歌,為拓荒者而舞。藝術的生命就在這裏,在創造生活的人們中間,在煉油廠冒煙的地方。你看,那位陝北來的老煉油工和他的新徒弟有多麼喜歡呀!

當我告別了煉油廠,爬上一座沙丘的時候,又轉身一看,在海洋般起伏的大沙漠裏,煉油廠多麼像一隻小舟,它乘著沙漠的風浪,正在搖晃著,飄蕩著。沙漠之舟,它在為柴達木輸送著血液,它是柴達木的一枝花!

一九五七年十月五日,油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