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在英雄們手裏誕生,並不奧妙,也不複雜,往往是平凡的。為了建設柴達木,我們的人民什麼奇跡都做得出來嗬!
朋友,也許你還有些疑問,也有些擔心吧:如果天要下起雨來,或者下起雪來,那鹽橋不就垮了嗎?人不會跌入鹽湖去嗎?不,垮不了,跌不下去。妙也就妙在這裏。在廣闊而又幹渴的柴達木,非常地缺雨缺雪,尤其在鹽湖上,就更少和雨雪照麵了。當然,缺雨缺雪,不是一件好事,沒有法子,老天爺不睜眼嘛!可是,這也不是一件壞事,它使得人們在柴達木築起了一座鹽橋。而且,這恐怕還是世界上罕見的一座鹽橋哩!
將軍風趣地說:“當時,橋一修好,我們插了一個木牌,上麵寫著:鹽橋長三千一百米,時速限製八十公裏!”
有意思極了。一般公路橋,都豎有牌子,不是加速,而是降速;一般汽車,一小時五十公裏,就夠快的了,鹽橋上卻寫著“時速限製八十公裏”。過往的司機們,看見這個牌子,一定非常喜歡,一定要在鹽橋上放快車,過過癮了。
當時,將軍還為鹽橋寫過一首詩。他順口朗讀著:
鹹鹽築路成稀罕,
鹹鹽架橋世無雙;
鹽橋橫跨察爾汗,
橋身全長超萬丈!
鹽橋東西無邊際,
鹽橋南北好風光;
南望昆侖北祁連,
湖光山色引人戀!
風平浪靜神氣爽,
平硬直寬比長安(北京東西長安大街);
工程科學新發展,
建築史上創紀元!
在鹽橋上駛行,我和將軍談鹽,心裏很愉快。柴達木盆地有多少鹽呢?我想起所走過的線路,青藏、格敦公路也好,茶(卡)茫(崖)公路和許多通往農牧區及石油探區的支線也好,都是找附近現成的鹹鹽鋪成的。我曾經在盆地東南邊緣,訪問了出名的茶卡鹽池,它出產的大青鹽,味純可口,遠近聞名;一個場長說,茶卡鹽儲量五億噸,可供我國六億人口吃一百六十年。然而,這隻是柴達木一個小鹽池,經過初步勘察,已發現有柯柯、昆特裏和察爾汗等六七個鹽湖,而且都比茶卡鹽池大。
我們腳下的察爾汗鹽湖怎麼樣呢?
將軍說:“據初步勘察,隻這一個鹽湖,儲量就有二百五十億噸。據說,隻柴達木的鹽,就可供全世界人口,吃一萬多年!”
多麼嚇人的數字!它為我國發展化學工業和各種工農業用鹽,儲備著多麼雄厚的資本!
“這裏的鹽,挖出來就可以吃。”將軍說,“我們有一百多人,現在正在東麵開采,明年準備生產十萬噸!”
可是,對於察爾汗鹽湖來說,隻是取了它的一點一滴!吉普車飛行在鹽橋上,飛行在銀光燦燦的鹽橋上,多麼暢快,多麼動人嗬!
不一陣,我們到了鹽橋的北麵,停車在一排窯洞的麵前。將軍跳下車,和我一起走進窯裏。工人們不在家,出工了。昂頭看,窯頂奇亮,在裂縫處,鹽塊閃光。原來,這些窯洞也是用鹽箍起來的哩。
鹽嗬鹽,簡直是萬能的。柴達木,有鹽湖,有鹽山,有鹽路,有鹽橋,這裏又有鹽窯。我想,如果說,柴達木是一個石油的海洋,那麼,又可以說是一個鹽的海洋嗬!
我們從察爾汗鹽橋上走過來了。
當我回頭再望的時候,發現在鹽湖的大氣裏,駛行在鹽橋的車輛,猶如魚龍穿梭。那北去的車隊,駕淩在海市蜃樓之上,變成了一個個黑點,漸漸地,越走越高,仿佛衝上了雲霄,奔向了南天門。而南來的車隊,卻仿佛天上的星群,降臨在鹽橋上,遠遠地,閃出幾十道萬丈白光,然而等車駛到跟前,原來是車窗玻璃反射出來的光。這是鹽橋上一種奇觀哩!
我望著,望著察爾汗鹽橋,望著奇特無比的鹽橋。我很想歌唱。然而,朋友,讓我們首先歌唱修築鹽橋的工人們吧,奇跡是他們創造的……
一九五七年九月三日,大柴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