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戈壁灘求得生存,而且要長期生存下去,就需要創造。
――建設格爾木口號
做格爾木第一代祖先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當青藏高原最寒冷的時候,青藏公路總指揮之一慕生忠將軍率領著四十多個幹部和工人,從西寧出發了。他們帶著鋪蓋、幹餅、青稞麵,拉著冰塊和羊皮風箱,經過四天四夜的跋涉,來到了格爾木河畔。
眼前,矗立著峻峭的昆侖山,山下是荒蕪的大戈壁灘。一堆一堆的沙丘,一棵一棵的野生白刺,這不是野獸出沒的地方嗎?四周,沒有一家人家。白天,是漫天的狂風。夜晚,野狼嗥叫著,狗熊驕橫地在河畔漫步。荒涼、嚴寒和恐怖,籠罩著大地。來到這樣的地方,那些膽小的人,就鑽在被窩裏流淚,在沙丘麵前哭泣。“我們到了什麼鬼地方了呀,還能不能回去呀?在這樣的地方,人能活下去嗎……”
慕將軍搖著灰白的頭發,精神勃發地對大家說:“黨給我們的任務是艱巨的,要修通青藏公路,又要運輸,又要安家種地,建設格爾木。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有著旺盛的誌氣。在遼闊的戈壁灘上,在荒蕪人煙的地方,我們要求得生存,而且要長期生存下去,就需要創造!我們要在柴達木建立一座美麗的花園……”
於是,從這時候起,昆侖山下出現了六個白色帳房,一間夥房。慕將軍和四十多個人,就在格爾木河畔住了下來。
格爾木,蒙語譯意是出金銀的地方。雖然,在地圖上有一條格爾木河,河畔有個格爾木;可是,格爾木到底在哪個地方呢,誰也說不上來。也許,久遠以前,蒙族同胞路過格爾木河,在河畔住過,取了這個名字走了。可是,至今,沒有人能說出格爾木的真實所在。因此,當人們問起慕將軍的時候,他就說:“既然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方,那麼,我們住在格爾木河畔,這裏就是格爾木!”
於是,從這時候起,就開始建設格爾木了。一切,都是白手起家;一切,都得從頭來。在幹渴而又荒僻的戈壁灘上,要建立生活是多麼不容易嗬。但是,為了求得生存,人們以氣蓋山河的魄力,和大自然宣戰了。
慕將軍和工人們,掄起鐵鍬和十字鎬,把格爾木河水引入了住地。掄起鐵鍬和十字鎬,開墾著戈壁沙灘。他們在鹽堿地裏,試種了白菜、蘿卜、洋芋、蒜。用荒灘的紅柳和泥沙,蓋起了一間間土屋。嚴寒酷熱,受苦受餓和狼蟲虎豹,都嚇不倒他們。六月,格爾木的蚊子、牛虻和蠓子成群,這些惡東西,咬了駱駝,駱駝身上就流血,更不要說人了。因此,在這裏生活,還要學會和蚊子鬥爭。許多人出外解手的時候,都先挖一堆土,準備隨時用土趕走蚊子。慕將軍說:“蚊子最多的時候,我出外就頂著小蚊帳護住全身。”關於蚊子,他還有兩句打油詩哩:
蚊成群,阻住了視線,
蚊飛鳴,混亂了耳聞……
可見蚊蟲多麼猖狂了。
人們既然要在這裏生活,一切的艱難困苦就算不得什麼了。格爾木成為修築青藏公路的總指揮部,一天天發展起來了。人們為了美化環境,栽植了十萬多棵白楊樹。現在,樹苗長得比人都高了,野兔已在白楊林裏做遊戲了。人們修了四五條馬路,路旁都栽了柳樹,新建的招待所,周圍柳樹成林,慕將軍給起了個名字叫“望柳莊”。現在,莊裏的柳樹,見了客人,已會點頭微笑了。這裏,即使野生的蘆葦,也被人們精心地培育著,因為這裏綠色的東西太少了。
三年多來,人們為了征服戈壁,已開了四百多畝荒灘。小麥雖然還沒有外地長得好,但已是蔥綠一片了。現在,人們已吃著自己種的蔥、蒜、菠菜、白菜、蘿卜、芹菜、韭菜、洋芋、萵筍和西紅柿,吃著自己種的瓜、自己磨的豆腐和自己放牧的牛羊。菜園會計對我說:“菜,生產不多,有些還在試種,等試種成功,就可以大量生產了,價目也可以降低了。比方,去年一斤蒜苗五毛,今年三毛,一斤白菜四毛,今年就成八分了……”這一切都是生活所需要的,所以,就在曆來被人認為寸草不生的地方,把所需要的都大膽地種起來。人們在改造著鹽堿地,和土地進行著鬥爭,向土地要吃的、穿的,要所需要的一切。
為了生存,而且要生存得好,為了完成修築青藏公路任務、運輸任務,和在戈壁灘上建立起新型的城市,青藏公路管理局的職工們,付出了巨大的勞動。他們就地取材,自力更生。你不要看柴達木盆地是一片荒涼,可是,到處是寶。山是寶山,地是寶地嗬!人們就利用這裏的一切資源,開辦起了許多小型工廠。
在藏北有條班戈湖,是世界聞名的硼砂湖,六十多公裏寬,一眼望不到頭。那為什麼不開采呢?於是,人們就在青藏公路的納赤台,建立起了硼砂廠,現在已有四百多工人進行生產。同時,人們還正在納赤台興建一個瓷廠。慕將軍說:“人要生存,離開瓷器怎麼行呢!”那麼,就動手學著燒製盆盆罐罐、茶缸飯碗和花瓶花盆吧。格爾木以北,還有著柴達木最大的察爾汗鹽湖,那裏的鹽,隨便挖出來,就可以吃。那麼,為什麼還要去盆地外麵買鹽吃呢?於是,一個鹽場又建立起來了。昆侖山下,有許多肥美的草原,可供放牧,於是,香日德、花海子、五道梁和套套河等八個牧場出現了。我碰見了這裏的一個生產科長,他說:“目前,我們已有牛一千多頭,羊四千多隻,半年,又生下了一百多個羊羔……”
有一次,慕將軍和一個站長,為了改一段線路,爬到唐古拉山四千米的地方,走累了,躺下來。突然,發現一塊明光明光的石頭,拿起來一看,沉甸甸的。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就用手巾包起帶了回來。一問附近的地質人員,說是鐵礦石;經過進一步勘察,證實唐古拉山五千米以上有鐵礦。既然發現了鐵礦,為什麼不動手幹呢?於是,又辦起了一個鐵廠。現在,已有三十多個人上山煉鐵了。雖然,他們都不懂煉鐵技術,但是,他們幹中學,學中幹,愈鑽愈深,不斷前進。現在已開始試煉了……
隨著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汽車大修場、煤場、磚瓦廠、皮革廠、木場和農場也逐步建立起來了。當你知道了這一些情況以後,作何感想呢?你會覺得,柴達木的寶貝真多,戰鬥在柴達木的人胃口也真大。他們辦了一個廠子又一個廠子。今後,廠子還會擴大,而且還要出現更多的廠子。生活在柴達木的人是有雄心的。這個雄心就是要在柴達木創建社會,創建城市。因為,千萬年來,柴達木既沒有人煙,也沒有社會,也沒有城市嗬……
然而,你來看看吧,今天的柴達木,已不是昨天的柴達木。今天的格爾木,也不是昨天的格爾木了。荒涼,已經消失了。昆侖山下,仿佛神話一般,出現了人煙,出現了花朵,出現了一座嶄新的、雄壯的而又美麗的城市。
當你來到昆侖山下,穿過一片濕潤的草地,走過一片綠色的麥田,進入格爾木市區的時候,出現在大馬路兩旁的是成排成排的白楊、柳樹;成排成排的平屋、廠房;什麼百貨公司、新華書店和郵電所;什麼學校、花園和運動場,一座城市所具有的一切,這裏都有了。這裏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大建設的雄偉氣魄。
你還可以看到,在市區十字路口,插有兩個大木牌,一個上寫:“格爾木,海拔二七八?米”,一個上寫:“西寧八?六公裏――茫崖三五八公裏――安西六九?公裏――拉薩一二一七公裏”。這是人們戰勝自然和創造生活的標誌,是人們用血汗和戰鬥換來的標誌。青藏公路管理局的職工們,在創建了奇跡般的青藏公路的同時,也創建了格爾木――這座戈壁灘的城市。格爾木東通青海省會,南入西藏拉薩,西通柴達木石油基地,北望甘肅河西走廊,成為青藏高原上一個交通要地了。
生活在格爾木的人,從來不掩飾自己對格爾木的感情,他們的言談是自豪的。一個青年磚瓦工,笑眯眯地對我說:“我們的格爾木一天一個樣,今天搭竹竿架子,明天就出現了工廠……隔上個把月,嗨,你再來,就不認得路了!”慕將軍也非常動情地說:“主要是人嗬!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就可以創造,就可以自給自足……我們是喜歡城市的,但我們更喜歡自己創造的城市。我們要建設格爾木,要做格爾木的第一代祖先!”
這話說得多麼豪邁!是的,千萬年來,這裏無人煙;今天,有了人,而且要長期安家樂業,他們不就是第一代祖先嗎?第一代祖先們為了創建格爾木,付出了珍貴的勞動,還將要付出更珍貴的勞動。他們在柴達木作了一些非常好的事業,還將會作出更多更好的事業來的……
土屋裏的保養廠
格爾木出現了許多廠子,它們都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我特意去看了汽車保養廠。當我沿著格爾木河走進工廠的時候,看見的隻是荒灘、土屋和白刺,露天地裏排列著三四十輛吉斯和嘎斯車,十幾個工人都穿著沾滿了油和沙土的衣服,有的趴在車上,有的仰倒在車底,在拆卸著車子的零件。沒有高大的廠房、煙囪,沒有像樣的車間、設備,這能算是一個工廠嗎?這個廠子能當得起青藏公路成千上萬的車輛的保姆和醫生的責任嗎?誰會相信,這還是柴達木一個規模大而又出名的汽車修理廠呢!
“我們的廠子不像廠子嗬!”我看到這裏馮廠長的時候,他第一句話就這麼說著,“我們不得不先生產,後基建。其實,格爾木的一切生產單位都是這樣,已經成為一個傳統了!”
先生產,後基建,這是戰鬥在格爾木、柴達木和青藏高原的人們的要求,是生產建設飛躍發展的要求。形勢逼迫著人,使人不能按部就班而必須是打破常規進行一切活動。當無數的車輛駛入大戈壁灘,執行著頻繁的運輸任務的時候,司機們多麼迫切地需要一個檢修汽車的場所!那麼,就修建汽車保養廠吧。可是,當許多車子等待著檢修的時候,你是先修車子,還是先修廠房呢?自然,先修車子。於是,一九五四年四月,從這個廠子成立那一天起,工人們一天忙的不是蓋廠房,修宿舍;而是拿起扳子、鉗子,在露天荒灘上,修理著出了毛病的汽車。
這個保養廠的位置,就在當年第一批來到格爾木的人搭帳房的地方。那時候,這裏長著兩棵野生的白刺,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地方,至今還完好無損地保護著它們。起初,從太原、天津來的二十多個技工們,也在這裏搭起了五個帳房,在帳房裏吃,在帳房裏住,在帳房裏生產;可稱為是篷帳工廠。而且,工人們使用的都是一些簡陋的手工工具……
萬事開頭難,隻要開了頭就好了。這裏的人,他們想做什麼,就要做到什麼;哪怕遇到天大的困難,也擋不住,一定要把事業辦起來。那些熱心柴達木建設的技工和複員軍人們,陸續從廣西、四川、山東和河南來了。今天,全廠已有二百六十多人。他們一麵緊張地進行生產,一麵修建了百十間土屋。於是,吃、住和生產,又從篷帳裏搬進土屋裏了。隨著生產的需要,土屋裏已成立了修理、底盤、車身和總裝配車間,生產也有節奏有秩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