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每次到河西走廊來,都要朝拜老君廟。
這好像成了不是規矩的規矩,如果不去,就覺得缺點什麼,心裏空蕩蕩的。隻有爬上那傾斜度不大卻是長長的坡頭,順著峽穀裏的石油河,眺見了那小不點兒的廟堂,才不由得舒口氣。
這時,我又站在了那傾斜度不大卻是長長的坡頭上,不由得一陣驚異,鑲嵌在半坡上小小的廟堂,竟然一改昔日的色彩,門楣已經濃妝豔抹,太上老君衣冠楚楚地打坐其中,雖然不是金麵玉身,卻也增添了不少的神氣。記得,我前幾年到這兒來,看見太上老君破敗潦倒,缺胳膊短腿的,顯出一副可憐相。而今天太上老君卻是麵帶春色,喜氣可人,慈祥地俯視著眾生。小廟裏飄浮著香火味,一縷淡淡的香煙繞梁而過,從窗孔竄出去了。
在我的心目中,老君廟占有一個神聖的位置。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我就和石油地質勘探者一道,在老君廟周圍找油,經常出沒於高寒的祁連山內外,奔波在白楊河、馬彌陀、青草灣和嘉峪關一帶。那時,我和勘探者在戈壁灘野宿的時候,很喜歡做夢,做各種各樣的夢,老夢見老君廟――這個赫赫有名的油田燈火閃閃,於是火光在延伸,火舌在跳躍,火花在幻夢中飄灑了,噴油了。不知為什麼,我本來是不信鬼神的人,但總盼望太上老君顯靈,也不知道為什麼。從那時起我就時常到小廟上來,即是後來小廟被搗毀,沒有了神像,還是照來不誤。
我想對老君廟的懷戀,也許其中含有迷信味道,然而毋寧說是一種象征,一種感情寄托,一種深深的期望。聽說古時候,有人在這兒發現了“赤金”、“火漆”,淘金者自然見金眼開,便修起了這座小廟,恭請太上老君上坐,以祈求神靈保佑發財。這當然是一種迷信崇拜,但也不無寄托之意,圖個吉利嘛。
我在玉門得知,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七日,老君廟第一口井打到23米處,突然從沙層裏湧出了一股油流。黑糊糊的油流,逗得著名地質家孫健初、嚴爽、靳錫庚等笑逐顏開,負責鑽井的專家董尉翹和油娃子們高興極了。為了歡慶這口井破天荒地出油,大家破例做了頓麵條吃。
孫健初喜滋滋地端起一碗麵條,順手撒了一把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此刻,即使沒有上等炒菜佐餐,吃起來也是香噴噴的。經過孫健初鑒定,這一油層和甘油泉是同一層位,便按照英文第一個字母,起了個名兒叫:K油層。自此,老君廟油田在中國西部呱呱誕生了!
我還得知: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一日拂曉,當老君廟第四口井打到四百三十九米時,突然發生了強烈井噴。隨著一陣巨響,霎時火焰衝天,凶猛異常,整個井場變成了火海。孫健初望著火海很痛心,卻也很興奮。井噴說明K油層下麵,還有一個儲量富集的主力油層。他又給起了名兒叫:L油層。
“這裏將成為中國最大最重要的產油地!”孫健初默默地流下了熱淚。
人們激動了,歡騰了,以難以言傳的喜悅淚水,迎接老君廟油田的勃興。哦,老君廟油田以前所未有的威武的雄姿,挺立在了華夏大地上!
我聽人說,那時老君爺也顯靈了,他老人家捋著長長的胡子,活靈活現地站在廟中,而且笑容可掬。也不知是哪些好心的人,把小廟裝修得小巧玲瓏,周圍還栽上了青鬆綠柏。一時間香火茂盛,朝拜者絡繹不絕……
中國第一個最大的天然石油礦藏――老君廟油田的崛起,給中國石油史上增添了壯麗的篇章。自古荒僻之地變成了名勝之地,戈壁灘失去了平靜,石油河快樂地喧響著,祁連山高高地昂起了頭。
孫健初把懷孕的妻子張芳晨女士,遠道從重慶接來了,有個年輕的地質家,名字叫阿賁,也自告奮勇到老君廟油田來,陪同孫健初一起,繼續在祁連山一帶做地質調查。哦,地質家們並不滿足於一個老君廟油田呀!
五十年代初,我和酒泉石油地質勘探大隊的夥伴們,繼續沿著孫健初曾經走過的路,在河西走廊和酒泉盆地進行勘探,正是為了尋找第二個、第三個老君廟油田呀……
2
噢,掐指算來,老君廟――玉門油田從創業至今,差不多已有五十個年頭了。我們曾經進行過地質勘探的青草灣、石油溝、鴨兒峽和白楊河早已出油了。真讓人感到快慰嗬!
如今,每一次走進礦區裏,望著原來長得很細很小的現在已是高高大大的白楊樹,隨風發出颯颯的聲音,像奇妙的手在彈奏一支抒情的曲兒。過去一眼就能看穿的幾棟簡陋的建築物,現在顯得繁華多了,龐大多了,說不準走上一陣,會迷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