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多學多才,讓崔琦成為一個興趣廣泛、全麵發展的人。在上學讀書期間,崔琦沒有因為自己是學的物理而偏科,他的數學、生物、化學成績都很好,他喜歡打籃球、唱歌。大學畢業時,有中國同學寫了一首“歪詩”評價他:“六尺身材堪謂高,天賦英聰功課好,兼長國、英、數,日常小事卻糊塗,五毫當一毫。寫字時筆墨飛舞,筆跡字體猶如亂草,指揮音樂,南拳北腿如比武,歌聲動人,姿勢美妙夠風度。”
周末的時候,崔琦還會抽出幾個小時的時間看報紙,不論是政治、科技、軍事,還是經濟文藝方麵的新聞,他都不放過,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多少年來從不間斷。崔琦對此解釋說道:“自己什麼都愛看,但並非什麼都能弄得懂。”正是因為這些廣泛的興趣,才造成崔琦思維活躍,他的腦海中經常湧現出新的想法,在科學研究中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和中國的學術交流
崔琦同很多華裔科學家一樣,他為促進中美兩國的學術交流、擴大中國在學術界的影響做了很大的努力。
2000年6月,崔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5年,又被中科院聘為榮譽教授。2003年11月17日下午,崔琦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身份來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進行學術訪問。當時,中科院物理所所長王恩哥向崔琦介紹了研究所的發展曆史和當前現狀。在中科院的安排下,崔琦隨後聽取了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員做的工作進展驗報告。會現場氛圍熱烈,學術氣息濃厚,崔琦對他們的工作報告顯示出極大的興趣,並不時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對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發展,崔琦是十分關心的,在一些問題上,崔琦毫無保留地闡述了自己的意見。
在這次報告大會後,崔琦先後參觀了軟物質物理、表麵物理、國際量子機構中心等物理試驗室。在訪問結束後,王恩哥所長授予崔琦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講座教授”的榮譽稱號,並商討設立“崔琦講座”。“崔琦講座”就是每年請崔琦教授出麵,中科院每年也會邀請一名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或者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物理學家到物理研究所進行短期的訪問和學術交流,同時對物理所的研究工作進行指導和評估。
崔琦痛快地同意了“崔琦講座”的設想,並表示今後將會關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發展,為培養中國青年物理學人才而努力。
在為崔琦組織的晚宴上,崔琦再一次與物理研究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物理學術的研究現狀和一大批的年輕人員的成長讓他感到高興。崔琦一再強調,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已經具備了向更高科學研究領域進軍的能力,希望研究所的年輕工作人員能夠有穩定的心態,爭取在未來的拚搏奮鬥中,做出更大、更出色的成績。對王恩哥準備在物理所實施的一項高水平人才培養計劃,崔琦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中科院基礎局局長金鐸也出席了晚宴,就“國際低溫物理學”的發展的問題,同崔琦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
崔琦的妻子琳達是挪威裔的美國人,兩人最早是在奧古斯塔納學院相識。後來在芝加哥大學,兩人再一次相遇,大感緣分的兩個人很快在後來的相處中產生愛情的火花,不久後,兩人就攜手走進婚姻殿堂。他們生有兩個女兒,崔琦都有教她們學習中文,向他們灌輸中國的文化思想。受到父親的影響,長女愛琳對中國文化十分喜愛,後來曾到中國的武漢大學留學。
崔琦發現的“電子量流體現象”,成為量子物理學研究領域內的重大突破,它的發現為現代很多物理學家的新理論發展,奠定了物理理論的基礎。因為這項成就,崔琦還獲得了美國著名的“富蘭克林獎。”
近年來,崔琦主要傾向於研究金屬半導體中的電子性質,他的這些研究可以用於研製功能更為全麵的電子計算機和更為先進的通信設備。如今的崔琦已經步入晚年,但是他對物理的研究永遠不會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