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崔家附近200米的地方,有一處池塘。每年盛夏季節,很多小孩喜歡到池塘裏洗澡。調皮搗蛋是小孩子的天性,在洗澡時,總是喜歡做出一些作弄別人事情,不是猛地紮到水底,抓一把淤泥塗別人一臉,就是趁同伴們不注意,將他們按到水裏“老牛飲水”,甚至還往過路的女孩子身上潑水,常常鬧得女孩子們紅著臉。好玩是每個小孩的天性,崔琦自然也是池塘的常客,母親便叮囑他,遊泳時千萬不要做出讓人為難的事情,也不要在水中和別人打鬧。於是崔琦在洗澡時,總是一個人靜靜地洗。
1958年,崔琦赴美留學。當時,他父親崔長生已經臥病在床,作為唯一的兒子,崔琦本來應該立馬回國到病危的父親身邊盡孝。但是為了讓兒子能夠在美國安心地讀書,王雙賢沒有將父親的病情告訴他,並囑咐他的三個姐姐,也不得泄露這件事情。直到父親1959年夏天去世,崔琦都不知道。在之後的幾年中,不論母親遭受到多大的罪,吃了多少苦,都沒有讓兒子知道。1967年,崔琦在美國獲得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學位,次年,母親便走完了她的一生。她離世的時候,隻有大女兒崔穎一個人在她身邊。
後來,崔琦提及自己的這些經曆時,時時提起母親對他的影響,想到自己沒能盡孝道,時常淚流滿麵,泣不成聲。
少年多才學
少年時的崔琦,聰明好學,多才多藝。土改時期,新中國政府將沒收的地主土地平分給中國的貧苦農民。因為崔琦能寫會算,在分地時,村民們也將他帶上。無論是三角形的地,還是菱形、梯形土地,在計算麵積時,都難不住崔琦。當時,有一個在當地十分有名的會計,故意找了一塊不規則三角形的地形來為難他。誰知道,崔琦幾乎不費力氣就算出了正確的結果,在場的人們全部目瞪口呆。
新中國成立前夕,崔琦在新寶鎮石橋區的小學畢業,由於當地沒有中學,在當地任中學校長的三舅全家移民澳門,崔琦沒辦法,隻好輟學歸家。在此期間,他曾經和大姐崔穎一起擔任婦女識字班的教書工作。由於他講課生動,深受大家的歡迎。他還多次配合當時的革命形勢,積極參加各種文藝活動。當時的農村宣傳隊到處宣傳封建地主的罪惡,經常排演一些話劇。崔琦所在的村子排演《血淚仇》,但是由於時間緊迫,找不到合適的主人翁。正巧從外婆家回來的崔琦,他二話不說接下了這場戲。當時距離開演隻剩下一天了,崔琦卻在一天內將台詞背得滾瓜爛熟,還粘上棉花當胡子,穿上一件借來的破棉襖,演得特別出色,將被地主壓迫的貧苦農民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看戲的人都被感動得哭了。
在家鄉賦閑了兩年,崔琦的母親見新中國政府仍然沒有在當地建中學的意思,於是著急了,便決定讓他外出求學。此時大姐崔穎已經在北京工作、定居,1951年秋天,在三姐崔璐的帶領下,崔琦來到了首都北京。後來在香港定居的二姐崔珂的幫助下,崔琦到了英國占領下的香港地區,進入香港的培正中學讀書。
由於語言不通、生活艱難,崔琦很懷念在家中的生活,尤其想念母親,曾經兩次寫信給母親,表明自己想要回老家的心情。母親收到兒子的信後,通過別人的幫助,給兒子寫了一封回信,勸勉兒子,要他不要整天想家,好好讀書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安慰。受到母親的寬慰和激勵,崔琦勤奮苦學,靠全額獎學金完成了中學的學業,並在1958年,獲得美國的全額資助,進入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所教會大學讀書。
1967年,崔琦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物理博士學位,此後到國際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開始了物理學的研究工作。貝爾實驗室有“諾貝爾獎的搖籃”之稱,足見這所實驗室在國際上的地位。年紀輕輕的崔琦,當時已經享有極高的聲譽了。1982年,崔琦在這裏取得了他一生最為重要的成就,他和施默特共同發現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兩人因此獲得199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崔琦治學十分的嚴謹,對自己鍾愛的物理學研究事業非常投入。他喜歡做物理實驗,常常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當中。有時候為了實驗,崔琦常常四處奔波,為了找到強力磁場,進行他的“量子液體實驗”,崔琦不惜走遍整個波士頓和佛羅裏達州。
在工作時,崔琦更是心無旁騖,很少理會身邊其他的事情。高度嚴謹、認真的研究精神,使得崔琦的研究工作十分出色、有效率。不過,要以此認為崔琦是一個沉迷於工作的“大悶棍”,那就大錯特錯了。相反,崔琦是一個很有幽默感、性格很隨和的一個人。他視物理學的研究為遊戲,對能夠隨心所欲地設計性模型,不用花錢買新產品,他感到滿足。在科學研究陷入到困境,並且找不到突破口的時候,他就會說:“今天天氣很好,到外麵玩玩再回來,不要強迫自己鑽牛角尖,適當地放鬆一下自己,將會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獲得諾貝爾學獎後,崔琦十分謙虛地微笑說:“我沒有資格去提如何應用我發現的這個新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