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丁肇中 不忘祖國的美籍華裔(2 / 3)

丁肇中在總結這段曆史的時候,感慨地說:“做基礎研究,一定要有自信心,認為正確的事情,就應當堅持去做,不要在乎多少人會反對,也不要在乎其他人怎麼看待。”J粒子的發現在科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它將人類對物理學關於微觀世界的研究引入了另一個新天地,被科學界稱為“物理學的十月革命。”

除了J粒子外,丁肇中在物理研究領域也取得了其他一些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包括:反氘核的發現;膠子噴注的發現;膠子物理的係統研究等等。

同時,丁肇中也熱衷於培養物理人才。1981年,丁肇中組建和領導了一個國際合作組織——L3組織,L3組織成員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13個國家,組織內有數百名物理學家,這些物理學家都是頂尖的人才。

心係祖國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盡管丁肇中早已經加入了美國國籍,但他對祖國始終不忘。比如,在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上,丁肇中堅持用漢語發表獲獎演說,他一口流利的中文,讓全球華人為之驕傲!因為這是自諾貝爾獎項設定以來,第一次使用漢語!這次演說再一次體現了丁肇中先生的愛國之情,和他對漢語的熱愛。

同時,丁肇中時時刻刻不忘祖國物理科學的發展進程。

1977年,中國接受了美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的訪問。在訪問期間,丁肇中對祖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表現了很大的熱心。他向當時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了派遣科學家來自己的科學實驗小組工作的建議,這個建議被鄧小平當麵采納。從第二年開始,一直到之後的十多年中,丁肇中的科研實驗小組共接納了上百名中國科學家。

丁肇中說:“和祖國的合作令人愉快而又滿意。”他表示:“這幾年當中,中國科研人員的素質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而且,從科研小組的領導到一般的科技人員,他們都大大地年輕化了。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的發現,都要靠年輕來人實現。像著名的科學家牛頓、法拉第、李政道、楊振寧等等,他們的重要科學發現和貢獻,基本上都是在年輕時候發現的。因此,對科學院年輕的科學家們,我都是抱有十分大的希望。”

在接納大批的中國科學家的同時,丁肇中不忘幫助中國培養科學家,尤其是物理學家,他努力地促成中國的物理學家同國際上的物理學家們多接觸和交流,並擔任了中國科技大學名譽教授等職務。

丁肇中對家鄉有股別樣情懷,山東日照一直是丁肇中心中魂牽夢繞的地方。2002年,丁肇中第二次回到故鄉祭祖,這距離1948年離開家鄉已經有大半個世紀,回到故鄉的丁肇中心中唏噓不已,同時也很後悔沒能帶兒子來,他說,他應該讓兒子知道,他的根,在這裏。2005年6月18日,丁肇中攜妻帶子再一次回到故鄉山東日照,他即將祭祖掃墓的消息讓很多日照人大為震動。在丁肇中故鄉,人們前來歡迎這位聞名中外的科學大師,他榮歸故裏,讓日照人民大為激動,丁肇中內心也激起了澎湃之情。

參觀過父母生前居住過的地方後,丁肇中應大家要求,決定題字留念。他考慮了一會,還是讓自己的美國妻子蘇珊先寫。這位金發碧眼的西方女士,完全沒有東方人的婉約嬌羞,她表現出美國人民的豪邁大方,提起毛筆在白紙上,用英文寫下:“對於丁氏家族而言,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用中國的那句古話:樹高千丈,落葉歸根。蘇珊,2005年6月18日。”妻子寫完之後,丁肇中又從愛妻手中接過筆,先讓兒子克裏斯托弗簽上名字,最後才在最後一行,署上自己的大名:丁肇中。

丁肇中有三個孩子,當時唯一跟隨父親回鄉祭祖的隻有克裏斯托弗·丁,當時克裏斯托弗隻有十九歲,正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讀大二。爺爺丁觀海對這個年輕的中美混血孫子十分喜愛,特意為他起了一個中文名字丁明童,還為兩個沒見過麵的孫子也起好了名:丁明美、丁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