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吳孟超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3 / 3)

1960年6月,在全國第七屆外科學術會議上,吳孟超正式提出:“以中國人的肝髒大小及活動規律,普通人肝髒解剖可按內部血管走向分為五葉六段,在外科臨床上則分為五葉四段。”他首次提出的“五葉四段”的新型肝膽解剖理論,讓在場的中國一流科學、醫學大師重視起來,對這位年輕人予以高的評價,這是吳孟超第一次在國內科學界露臉。

1978年,北京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在會議上,吳孟超親耳聆聽了鄧小平的開幕詞,鄧小平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說法,讓吳孟超備受鼓舞,同時對鄧小平十分崇敬。在大會上,吳孟超發表了《肝外科新成果——正常人肝髒解剖的研究》的演說,受到科學家們的一致好評。吳孟超也榮獲中國最高的科學大會獎。

吳孟超經過了幾十年的科研研究和臨床實踐,掌握了重大的科研成果,吳孟超時刻想著,怎樣讓中國的科研水平走出國門、麵向世界?

1979年9月,美國舊金山舉行了第28屆國際外科學術會議,英、法、美、德、蘇等來自六十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們都參加了此次會議,這些人都是世界醫學界的頂尖人才。中國也派了代表團參加會議。團長吳階平,團員包括陳中偉、吳孟超、楊東嶽,他們都是中國外科界的專家。

當時,中國的科研水平比較落後,外國人對中國懷著輕蔑的心理。吳孟超為了改變受國際同行輕視的境況,他將自己十八年來手術切除、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經驗進行了總結。當他走上台準備演講時,大會執行突然宣布:因為時間關係,將原定的十五分鍾演講縮為十分鍾。吳孟超的發言絕不能超過十分鍾。

麵對這種情形,吳孟超和代表團的戰友出麵斡旋,經過一番解釋後,大會主席才同意給吳孟超的發言延長五分鍾。吳孟超一口流利的英語讓參與大會的科學家們刮目相看,接著,吳孟超演講自己的科研和工作經曆: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共計手術切除治療原發性肝癌,有181例,手術成功率在91.2%,死亡率僅占8.8%,生存率達16%,6例已生存10年以上……

他的報告讓參與大會的科學家們很吃驚,演講結束後,科學家們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並提出了一些疑問,吳孟超以流利的英語進行了回答。這次會議讓吳孟超享譽全世界,同時,讓中國的肝膽外科達到了世界領先的位置,為中國爭奪了榮譽。

如今的吳孟超老先生已經是年近九旬的老翁,但他仍然是思維敏捷,精神奕奕,堅持每天做1至3例手術。

2011年,胡錦濤同誌提出“向吳孟超同誌學習”的口號,並指示,加強對吳孟超事跡和高尚醫德的宣傳。當年五月,中國將新發現的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2012年2月,吳孟超被評選為“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吳孟超從醫近七十年,一直將黨和人民利益擺在第一位,他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崇高品德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