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策略叫妥協03(1 / 1)

第一章 人生在妥協的過程中積累智慧 忍受一時的不如意

也許是很久以來我們“忍”得太多了,以至於“忍”成了東方人性格的一大特點,忽然間不忍了,就處處不忍:街上撞車破口大罵;辦公室評職稱,哭天搶地;單位裏分房,大打出手……你不忍,我也不忍,於是悲劇頻發。

上周末熱線中,一位小姐講述了她個人的“悲劇”故事,就是一點也不能忍、不肯忍受造成的。

這位小姐是學經濟的大學生,畢業後分到某機關工作,頂頭上司是位有些固執和保守的老大姐,對這位小姐的某些新潮思想、新潮穿著和新潮語言看不慣,於是,日常工作中不斷地批評她指責她,有些工作機會也不派給她。總之,令這位小姐很氣憤,覺得工作環境壓抑而僵化。於是,在工作一年半之後的一個上午,與頂頭上司發生了較嚴重的衝突,憤而辭職,全不顧同事們、親朋好友的一再勸說。辭職後,她馬上應聘到一家廣告公司做總經理助理,她的才幹頗令總經理賞識,工作上得心應手且待遇不菲,經常陪總經理天南地北出差。誰知不久,年近五十、素質很低的總經理夫人找上門來,滿口汙言穢語指責她是狐狸精,不安好心勾引別人的男人。驕傲的小姐如何受得了這種屈辱,於是,又憤而辭職。

最後,小姐在電話裏對我說:你不知道,辭職後沒有著落的感覺有多可怕,二十六歲的人了,待在家裏就像被放逐到一個荒無人煙的沙漠裏一樣絕望和無奈。可是,為什麼每一次的工作環境都讓人那麼不順心,那樣難以堅持?我真是命太苦了,你說是嗎?

我對小姐說:“你錯了,就是你先天的優勢太突出了,所以你處處碰壁。家境好,人又聰明漂亮,你太清楚自己的優勢了,所以你驕傲,所以你不能忍受任何的委屈和打擊。你最缺乏的品質是“妥協”。你改變得了別人的錯誤嗎?你能製止你周圍的人犯的所有錯誤嗎?你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你必須學會妥協,這就是生活。實際上,包括你自己也不能完全不犯錯誤,別人犯了錯誤傷害了你,你一點也不願意忍受委屈憤而辭職,從而陷入一種悲觀而絕望的情緒中,這不是更大的委屈嗎?你這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中國有句古話:小不忍則亂大謀。這不隻是對那些運籌帷幄的大人物說的,它對於我們平民百姓的生活同樣是真理。你不能要求社會去適應你,你必須自己去適應社會,才能生存下去,才能生活得好。

把花環戴在別人頭上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勞動成果被他人搶走,可是在與人打交道時,尤其是與職位高過你的人交往時,必須要注意不要守著自己的榮譽不放手。要學得精明些,把花環戴在職位比你高的人頭上,雖然犧牲了自己的榮耀,但卻可以全身而退。

現實中存在著這樣一種情況:功高蓋主。自古以來人們就很注意這一點,不論做任何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絕不能獨霸榮譽,避免功高蓋主。否則,輕則招致別人的怨恨,重則惹來不可預知的禍患。曆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事例,那些在關鍵時刻與人分享甚至把榮譽讓給別人的人,都能全身而退,有個好結局。

同樣,對那些可能有損於別人名譽的事,主動承擔一些,引咎自責,具備這種涵養的人才是懂得做人的人。

漢代晁錯自認為其才智超過文帝,朝廷中的大臣也遠不及他,屢次向文帝暗示自己完全可以擔任佐命大臣,想讓文帝將處理國家大事的權力全部交給他。晁錯的這一行為正是功高蓋主的表現。

提起韓信無人不知,最終的下場悲慘至極。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沒有及時地將功勞放在別人頭上,導致功高蓋主,最終以悲慘結局收場。

韓信從項梁、項羽起義時,被任命為郎中。為其主屢獻良策,可是卻屢不被采用,自認為英雄無用武之地,便投奔劉邦,被蕭何薦為大將。

楚漢戰爭時期,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奇製勝,一舉攻下關中。後來,劉邦與項羽相持於滎陽、成皋間,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左丞相,帶領兵馬攻打魏,平定趙、齊,而後被封為齊王。

在韓信的協助下,劉邦很快建立了漢朝。後來有人誣陷韓信,說他要舉兵造反,被劉邦降職為淮陰侯。陳稀叛亂時,有人誣陷韓信與其同謀,欲起兵長安,最後被呂後設計殺害於未央宮。

把花環戴在別人頭上這種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不容易被人接受,也會被別人認為是溜須拍馬,落下個拉攏人、虛偽的惡名。要知道,在複雜的人際交往中,及時地把花環戴在他人頭上,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方法。